盈余管理研究

2019-06-17 02:08李炜
商情 2019年16期
关键词:销售费用盈余变动

李炜

【摘要】盈余管理一直是会计界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它也已经渐渐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甚至是资本市场中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主要是对案例公司在2014年及2016年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大规模的盈余管理的分析,指出其盈余管理的动机,具体手段及影响。

【关键词】盈余管理 市场反应

1盈余管理的迹象

通过分析其年报数据,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在2014、2015年净利润中均亏损,且2015年亏损较为严重,达到了9.5亿元,在2014年近2.8元的亏损基础上又增加了6.7亿元的亏损,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2016年实现了扭亏为盈,盈利达到17,64万元,较2015年净利润增加30385.09万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3.61%,财务数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禁让人怀疑,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2015年的净利润出现了如此大的增幅,通过分析,该公司可能在2016年度进行了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从而避免2016年度继续亏损,顺利摘帽。

2管理层变更

山推股份2016年3月指出该公司高管层巨变。除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唐国庆及董秘袁青外,其余高层均在此次调整之列。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盈利状况挂钩,为了使得公司状况有所好转,实现盈利,继任的高管很有可能采用盈余管理的手段调节利润。

3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

3.1确认15年未确认的收入

结合企业年报数据分析,山推股份在2016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毛利率等方面均与行业的变动情况显示出不同的趋势。行业平均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只有1.2%,而山推股份达到了16.8%;营业利润增长率方面,行业有接近60%的跌幅而山推股份相对于15年增长了84%。主营产品毛利率也由15年的4%上升到了17%,而行业平均毛利率几乎没有变化。

在主营业务产品分类方面,除了商业产品因为公司战略开始有缩减生产规模、减少了销售量之外,其余产品类别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同时,通过查看2014-2016年的销售费用,山推股份三年的销售费用分别为372,471,890.19元、302,048,509.09元及262,221,899.12元,呈现出递减趋势,变动比率分别为-18%与一13%。这与公司的销售收入变动率(同期销售收入变动率为-48.13%与16.8%)也是不配比、不同步的。销售费用与销售规模应当呈现出相同或较接近的变动比率,而在山推股份的最近三年中二者变化并不同步,所以这也为企业推迟15年收入至16年确认,导致了收入变动比率与销售费用变动比率不一致这一结论提供了证据。

3.2大额存货跌价准备冲回

通过查看公司2016年财务报表,公司在2016年度仅仅计提了400余万元的减值准备,这与2015年计提足额的减值準备有关,但冲回了4500余万接近5000万的减值准备,排除实现销售的产品、投入生产的原材料及在产品的影响(年报中未对重新估价冲回的减值准备与实现销售及投产转销的部分加以区分),仍然可能有相当大比例的减值准备被冲回,一定程度上为提高当期利润、美化财务报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也是企业2016年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

3.3政府补助

我国设立政府补助是为了在资本市场中做一些政策导向,帮助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但是对于地方政府,上市企业的良好发展也能带动当地的经济,互为有利的关系下地方政府在上市公司遇到困难时自然会伸出援手,政府补贴在这时也就成为了上市公司的保壳利器。

2016年政府补助达到11519万元,同比增长415%。

3.4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非流动资产处置是指以出售、转让的形式处置无形资产、固定资产、股权投资等非流动资产,也包括资产置换。一般情况下资产置换是企业优化资产结构,施行战略重组的重要方式,因为在实务操作中,处置非流动资产能转移利润进而改善公司亏损情况,因此近年来许多公司经营不善连年亏损时都会采用这种方式成功地避免被暂停上市或者退市。从表6可看出,山推股份在2016处置了大量固定资产,达到了6841万元,同比增长了

4山推股份经营性活动盈余管理的市场反应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通常被认为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不考虑股东投资资本和企业债务价值变动的前提下,股东财富的多少通过其股价来反映。2014年度,由于亏损使得冀东装备的股价较低。2015年度与2016年度,山推股份管理层运用盈余管理手段成功保壳摘帽,但如下图所示,16年至今股价低迷,从三年时间的分析,不难发现市场对盈余管理手段还是有一定辨识度的。

5建议

通过数据分析确认了山推股份在2015和2016年为保壳,通过推迟确认销售收入,计提大量跌货准备和非经常性损益等手段进行了盈余管理。因此从本案例重可以得出两点建议:

5.1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盈余管理中,应计盈余管理主要是在会计准则以及相关法规中允许的范围内,合理选择相关会计政策,进行会计估计等等来达到调节盈余的目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相关会计准则体系。

5.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并且更应该强调把内部控制落实到实处,从而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以及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加强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内审来发现问题并且加以改正,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制度,总之是要为投资者传递出会计信息质量可靠的信号,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猜你喜欢
销售费用盈余变动
南下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重销售轻研发 警惕畸形发展的药企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浅谈快消品行业的销售费用管理
房地产营销费用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