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向善,和谐发展

2019-06-17 05:26欧乐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和谐发展德育

欧乐

【摘要】党的十九大将“激励人们向上向善”摆在道德建设的重要位置。向上是一种自强不息、勇往无前的奋斗状态;向善是人们生活应遵循的基本逻辑, 是维持美好生活之必须。新时代德育的着力点在于凝聚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在教育中引导学生和谐发展就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的统一出发,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协调的发展教育。

【关键词】向上向善  和谐发展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04-02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培育青少年向善向上的人生根基,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当今德育的重要目标。何为向上?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活着,就要有希望、有追求,不断奋发向上,才能成就一方事业,不断提升自己的视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向社会创造价值,为世界作出贡献。人生的规划、理想、信仰,大都是指向未来的。希望提升自己、发展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如果停止学习,不思进取,人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而“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代的大潮永远推进有准备,有付出的年轻人。所以,教育就要激励学生奋斗不息,不断进取的精神。毛主席曾赠与少年儿童一句流传永久的名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可见,向上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非经努力而不能达致。一旦确立向上的志向,就需要不断地与懈怠作坚决的斗争。因为,提升自己难,任其堕落则易。向上不仅能让学生在读书生涯中学习到更多知识,更能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育学生向上,让学生确立向上的志向,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拥有立足社会的本领,并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在将来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能披荆斩棘,勇于克服人生困难。

何为向善?

善,会意字,从羊从言。本义指像羊一样说话。像羊一样说话,才不会吵架、打架,才会有进一步产生合作的可能。《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善,是一种美好的德行。柏拉图认为应通过德、智、体、美诸因素使受教育者养成“身心既美且善”的人,可见和谐教育理念里的“善”是不可或缺的。鼓励学生向上,可让学生通过努力拼搏拥有才学和技能,但才学和德行有时并不是相伴相生的。有渊博的才学、智慧的头脑却无美好的德行,这样的人只是一个残次品;有渊博的才学、智慧的头脑却品行不良作恶多端,误入歧途不知悔改,这更是社会一大灾难,可称得上是一个危害品。近来屡有名牌大学高学位的学生漠视生命,利用高端作案手法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刑事案件,令人不得不痛定思痛,感悟教育中对学生品行引导的缺失,可见“善”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善”是人格的基石。教育出心怀善意的学生,才算真正完成了教育的使命,才能造福社会,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劳动力。所以,在教育理念里,培养学生向善也是一重要的目标。教育学生“向善”,其实也就是教育学生如何与人为善。这是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一部分。常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与人为善,实际上也是与己为善,“取予互换”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律。古圣先贤为什么强调善德善行?这是因为“与人为善”是人们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逻辑:人们趋之于善,才能达到共赢,而不是损人不利己。“社会只有扬善惩恶才能进步,这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2]

所以,要使学生达到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激励学生向上向善,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不思进取、不愿向善,其他道德规范和德性教育都將缺少根基,也难以取得实效。而如何激励学生向上向善呢?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养成学生积极端正的人生态度,学习态度,就要有良好的教育方式。

要培养学生向上向善的积极人生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古有脍炙人口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便告诉了我们一条重要的教育原理: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影响重大。学生一天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留在学校,待在教室,学校这所学习的乐园是影响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教师应该重视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以此为基础,凝聚学生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学生长期处于一种美好积极的学习氛围中,身心必然能受到感化。而良好的班级氛围,固然包括学生总体的精神面貌,行为素质,班级的卫生状况也不能忽视。常言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从培养学生着装整洁,爱干净的日常生活习惯中,可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而达到加强学生自律的能力,并将其运用到学习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劲头。试想,一个学生如果长期处于懒散混乱无纪律的班级生活里,如何还能专心致志努力学习?也就难以产生向上的学习热情了。而向善这点,就要教师细心观察班级中的每个学生的个性,让教师能在学生们的小矛盾中起到调和的作用,树立和谐,友好,团结,互助的班风,使学生养成礼貌待人,友好接物的和善的性格。善意在人与人的交往,人与物的交流中不断滋长,班级逐渐形成向上向善的积极班风,这样良好的集体氛围又反作用于班级中的每个学生身上,带动他们走向“上”与“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强化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德育的教育引导功能十分重要。“向上、向善不是本能,而是在后天的实践中养成的。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是十分明确的,也是必须回答的。”我们今天进行道德建设,绝不是没有任何导向的、任意的、说什么都行的。同样,要培养学生向上向善,也要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导向,如何让学生明白何为真善美,何为假恶丑?何为积极上进,何为消极堕落?这对于成长在一个信息爆炸时代,还不具备明辨是非能力的00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人们都习惯随波逐流,喜欢跟风各种“流行”的东西,但鲜少有人先去判断这些流行背后的真面目,缺少价值判断的孩子们更是容易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海量信息中迷失自我,以时尚为新潮,包括学习影视明星们的抽烟姿势,模仿抖音上的各种高难度动作,这些危险又有害的跟风潮流模糊了学生向上向善的视野,做出于己无益的事。这时,教师就要学会灵活运用激励或批评等教育机制,为学生拨开迷雾。要以激励为主,以批评为辅,对学生正确的言行不吝表扬鼓励,对学生错误的行为提出明确的批评并加以纠正。孩子总是希望能得到长辈的肯定。师长的鼓励能使他们更加积极上进,持之以恒。而对于批评,我们也要心怀慈爱,以教育的目的去批评学生,而不是以泄愤的目的去辱骂学生,教师一定要在批评教育中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在批评的过程中就事论事,文明用语,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这样才能赢来学生对师长的尊重,把老师的教导铭记于心,做一个向上向善的好学生。

重视榜样引领作用。古人常有“言传身教”,“上行下效”等言论,其实就是指榜样在人群中所起到的作用,感召人、影响人,激励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但是目前,学校对榜样的作用没有很好的运用起来。虽然也有树立各种“优秀青少年”,“三好学生”等评选,但大多只是根据学生的成绩马虎给出的定论,没有真正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前边我们已经提过,学生要和谐发展,不止要重视学生向上的学习劲头,而且,过分追求成绩还会引起不良的学习风气,比如考试作弊,或者同学之间的恶性比拼,为了拿到学习第一,忽视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原则。这些都是片面追求学习上进而忽视道德素质的后果。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和谐发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榜样,就要重新定义榜样的正确内涵。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做到见贤思齐,做一个“上善兼备”的优秀青少年。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通过凝聚思想共识、强化教育引导、重视榜样引领作用等教育方式,学生向往和追求向上向善的人生,达到和谐的发展,成为有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将这种积极的教育理念持续下去,让一代一代的少年都阳光开朗,积极上进,为社会的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那我们民族的未来就是无限光明的。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辛世俊.向上向善:新时代德育的价值导向[J].中国德育,2018

猜你喜欢
和谐发展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加强林业经济管理促进林业和谐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