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功能展开(QFD)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标准研究

2019-06-17 06:31杨晓宏郝照等
中国电化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层次分析法

杨晓宏 郝照等

摘要:获取价值主体需要是开展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标准研究的首要环节。该文通过文献梳理、学习者评价文本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全面收集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需要的原始资料,依照KT法对资料抽取关键词、聚类去重、分组细化、提炼总结,得到价值主体层次化需要列表,并利用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需要项的权重。为运用质量功能展开(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技术,将多样化的价值主体需要转化为课程教学特性,进而形成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认定标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需要;KJ法;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截止2019年1月,我国已认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91门,上线慕课数量达到8100门,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人数突破1.4亿人次,超过4300万人次获得慕课学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课程供给日趋丰富、选学人数快速增多的同时,如何引入切合自身教学实际需要的课程成为了高校面临的新问题。为此,课题组运用质量功能展开(QFD)技术,开展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标准研究,以期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引入评价提供参考。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需要的获取是运用质量功能展开技术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要获取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价值主体需要,首先必须明确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价值主体。陈依元认为,价值主体是指价值关系中作为价值享用者与消费者的价值受体与需要者,是价值关系的主动建构者与价值的追求、实现者。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价值主体应是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利益相关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潘海生认为,大学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可以确認的大学组织持续生存所依赖的群体和个人。据此进一步认为我国高校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和企业等。李福华认为,高校利益相关者应包括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校友、财政拨款者、与学校有契约关系的当事人(如科研经费提供者、产学研结合者、贷款提供者等)、社区、社会公众等。胡赤弟等研究发现,尽管目前研究者对高校利益相关者包括对象的认识不尽完全一致,分类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其分析结果基本类同,尤其在关键利益相关者的看法上高度一致,都认为教师、行政人员、学生是关键利益相关者。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活动过程涉及到教师、学生、管理者、教辅人员、学生家长、课程平台提供者、社会公众等诸多利益相关者,他们或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价值关系的主动建构者,或为课程价值的需要者、追随者,间接或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于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各利益相关者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有些利益诉求甚至彼此冲突,为有效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以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必须遴选出关键利益相关者,优先满足和平衡其利益诉求。本研究针对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借鉴高校利益相关者的已有研究成果,将管理者、教师、学生作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活动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即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活动的价值主体。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1)如何获取不同价值主体的真实需要?(2)如何实现对价值主体需要的筛选与提炼?(3)如何确定价值主体需要的重要程度?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根据质量功能展开(QFD)技术的应用流程,本研究采用QFD常用的需求探索工具KJ法开展研究。KJ法又称亲和图法、A型图解法,其优势在于能够使研究者从大量杂乱的资料出发,根据资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近性进行组合归纳,分类总结。在全面质量管理中,KJ法的应用流程一般包括:(1)确定对象,收集资料;(2)制作亲和点;(3)初步分组;(4)分组内容总结;(5)形成父类和子类;(6)遍历、完善亲和图。根据KJ法的应用流程,本研究设计了价值主体需要的获取及分析步骤(如下图所示):第一,通过文献梳理、学习者评价文本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多种途径获取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三类价值主体需要的原始信息资料;第二,在价值主体需要的原始资料中抽取关键词,将其逐一总结细化,生成亲和点;第三,对亲和点按照相似度进行分组、提炼总结、细化分类,确定价值主体需要;第四,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各组之间的关系,完善遍历亲和图,得到价值主体层次化需要列表。

(二)需要获取途径与方法

本研究获取价值主体需要的途径及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法、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具体做法是:第一,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选择本领域的CSSCI期刊作为文献来源,以“课程”“慕课”“MOOC”“在线开放课程”等为关键词分别进行主题检索,交叉使用“需求”“需要”“期望”“选择”等为篇名关键词在结果中检索,筛选出相关文献,粗读后选出10篇重点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另在ERIC教育资源数据库中参考上述关键词进行检索,经粗读后遴选得到3篇重点文献作为研究样本。第二,对学习者针对平台、教师、课程、资源、互动与评价等方面发表的评论信息进行挖掘。在综合考察课程规模、选课人数、平台知名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按照课程所属学科类别、课程选学人数排名、用户发帖总数排行等,选择北京大学汪琼教授开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浙江大学陈越教授开设的《数据结构》和国防科技大学彭天笑老师开设的《大学英语(口语)》三门课程的学习者评论内容,对其进行挖掘和文本分析。第三,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随机选取研究者所在高校的30位师生开展了开放式问卷调研与访谈,让受访者根据自身经验自由陈述对在线开放课程的需要,然后参照KANO模型对所获需要信息进行分类,以基本型需要、期望型需要、兴奋型需要为题项设计出管理者、教师、学生三类价值主体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对国内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使调查对象更具代表性,课题组结合研究条件将调查区域分为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为便于实施,对中西部地区高校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样本包括甘、陕、豫三省31所高校(其中甘肃10所,陕西10所,河南11所),涵盖高职高专与本科院校、普通高校与重点高校、师范类与非师范类院校、公办与民办院校等不同类型高校;对东部沿海地区高校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网络问卷调查样本涵盖东部沿海地区的42所高校。

三、价值主体需要分析

(一)价值主体需要初始信息

1.文献梳理结果

通过对所选样本中重点文献的梳理分析,获得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对在线开放课程的需要信息共82条(如表1所示)。

2.学习者评价文本挖掘结果

通过对所选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者发帖内容的检索筛查与梳理分析,获得课程学习者对在线开放课程的需要信息122条(如表2所示)。

3.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果

在问卷调查与访谈过程中,共回收学生问卷7438份,教师问卷250份,管理者问卷35份;对2所本科院校的13位管理者,23位教师,220名学生(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40人,计算机科学技术本科生20人,教育类专业本科生130人和研究生30人)进行了面对面深度访谈,对5所本科院校的8位老师进行了网络访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共获得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需要信息354条(如表3所示)。

(二)抽取关键词,制作亲和点

对以上文献梳理、学习者评价文本内容挖掘、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到的价值主体需要初始信息资料抽取关键词,对相同或相近的需要信息进行合并,可得价值主体需要亲和点(如表4所示)。

(三)确定价值主体需要

课题小组成员多人参与,对各价值主体下的亲和点按相似度分别进行分组,提炼总结,梳理出管理者、教师、学生三类价值主体需要项分类列表(如表5所示)。

(四)确定需要层次,遍历完善亲和图

将管理者、教师、学生需要项再次进行归类,合并近似项,经过总结提炼得到整体需要亲和图,并在多次征求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亲和图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凝练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需要列表(如表6所示)。

(五)列表信效度检验

为检验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需要列表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我们设计了李克特五级量表,设置需要期望程度为“很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五个等级,相应赋值为1、2、3、4、5。使用该量表对甘肃、河南两省多所高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进行了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59份,问卷数据分析情况如下。

1.结构效度分析

使用AMOS24对需要层次列表和调查数据进行拟合度检验,从拟合指数计算结果来看,除NFI指标项略低于建议值外,其它各项指标均符合建议值要求(如表7所示);从方差估计来看,各指标项在0.01的水平上显著(如表8所示),因此可以认为该列表具有较高的整体拟合度,即本研究提出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需要列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内部一致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克隆巴赫系数来测量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需要列表的信度,克隆巴赫系數越高,说明该列表的测量结果越可靠。从数据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可知,该列表整体一致性系数为0.970,VSN1-7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37、0.875、0.905、0.884、0.915、0.884、0.881。根据“Cronbachs α值≥0.7时,属于高信度;0.35≤Cronbachs α值≤0.70时,属于尚可;Cronbachs α值≤0.35则为低信度”的评判标准,该列表具有较高信度。

综合来看,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需要列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和信度,25项需要指标全部予以保留。

(六)价值主体需要项权重的确定

价值主体需要项权重能够充分体现各需要项的重要程度。本研究在利用专家评分法获得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软件计算得到各层次需要项的权重。

1.价值主体需要项专家评分表设计

依据表6价值主体各层次需要项和编码,按照层次分析法的要求,设计了第一层次相对目标层需要的重要程度评分表(如表10所示)和第二次层次相对第一层次需要的重要程度评分表(与表10结构相同)。

2.价值主体需要项权重的获取

本研究征询了教育技术领域的7位专家,利用专家评分表收集数据,采用层次分析软件yaahp11.3进行数据处理,评分判断矩阵一致性比率Cr<0.1,符合一致性检验要求,然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单一专家的比重值,再采用群策群力决策方法,利用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1),对7位专家评分进行等权计算,得到第一层次相对目标层需要重要程度表和第二层次相对第一层次需要重要程度表;利用公式(2)得到第二层次相对于目标层的需要重要程度表。公式(2)即第二层次相对于目标层的需要权重等于第一层次相对于目标层需要权重与第二层次相对于第一层次需要权重乘积。

最后获得价值主体需要权重和层次排序(如表11所示)。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从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需要、有高质量的内容資源、有完整高效的教学过程、支持多样的考核方式、提供完善的支持服务、具有良好的课程平台、课程先期教学效果好等7个方面凝练出25项价值主体需要指标项,并通过专家评分对各需要指标项赋予了相应的权重。从各需要指标项权重排序来看,第一层次中“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需要”指标项权重赋值最高,其次为“有高质量的内容资源”“提供完善的支持服务”“课程先期教学效果好”“有完整高效的教学过程”等指标项,“具有良好的课程平台”“支持多样的考核方式”等指标项权重赋值较低;在第二层次中,“符合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前沿新颖、通俗易懂”“教学视频清晰,长度适当,有字幕,播放速度可调”“能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等价值主体需要指标项权重赋值排序位于前列,而“视频教学、嵌入式测验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综合评价”“支持线下、线上等多元化考核评价”“上线课程规模大,平台运行稳定”等指标项权重赋值较低。

综合分析价值主体需要指标和权重赋值情况可知,在线开放课程与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学习者知识基础的匹配程度是院校课程引入优先考虑的因素。结构完整、内容新颖、画面清晰并能提供个性化支持服务的在线开放课程深受价值主体的青睐。课程先期的教学效果、辅助性学习资料的类型及更新情况、能否支持多终端学习等也是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所关注的重要方面。而价值主体对在线开放课程的考核方式、课程平台的运行及上线课程规模等方面关注度较低。

五、结语

高校在引入在线开放课程时需要依据相应的评价标准对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认定。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学习者评价文本分析、问卷与访谈等多种途径自下而上获取了真实、全面的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初始需要信息,在此基础上运用KJ法对所获需要信息进行梳理归类,最终形成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需要列表和价值主体需要项权重列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选研究角度和研究工具的限制,本文重点关注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价值主体的共性需要,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对在线开放课程的个性化需要未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对这一问题课题组会持续给予关注。

猜你喜欢
在线开放课程层次分析法
浅谈互联网+时代将微课、慕课、优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思考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CRP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从“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