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性评估

2019-06-18 03:12曹东华饶丽华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检验科我院报告

曹东华,饶丽华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江西 南昌330002)

危急值是指患者的某项或某类检查结果异常并且严重超出正常范围,表明患者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应及时采取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1-3]。生命危急值是一种极度异常的检验结果,当这种结果出现时,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并迅速给予有效的治疗,可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将失去最佳的救治机会,甚至危及生命。中华医学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第四点要求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卫生部下发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中也有明确要求,为了在持续改进中不断完善,我们将2015、2016两年危急值的临床反馈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评估适合我院的危急值项目及范围,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统计了我院检验科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的危急值数据,对照查阅《危急值报告登记本》的临床反馈,并对临床反馈结果去病案室查阅病历核实危急值的临床信息。

1.2 方法 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并结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各科情况制定危急值项目表,质控在控,出现危急值,及时复查,结果吻合,报告临床并记录于危急值登记表。

1.3 采用Microsoft Excel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部分危急值项目范围及分布 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共报危急值6588例,危急值的发生率为0.65%,其中血清淀粉酶测定(AMS)、血清肌酸激酶测定(CK)、血清钾测定(K+)占前三位,危急值项目范围及分布见表1。

2.2 临床不符合率 我们对2015、2016年检验科危急值临床反馈中临床不符的危急值进行分析统计,一部分为样本采集不当导致结果不准确复查后结果正常,我们称为样本不符,另外一部分则是结果准确跟诊断相符,但病人临床表现中并无病危的生命体征,我们称为实际不符,见表2。

3 讨论

危急值报告制度最早由Lundberg提出[4],现已被世界各地所采用。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医院都建立了“危急值”报告制度,但尚无权威危急值项目设置和范围标准[5]。我院根据自己的情况、专科特色、标本量等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危急值项目,项目太多范围过宽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加重常规工作的负担,且降低临床对危急值检验结果的认识和警惕性,项目过少范围过窄则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起不到提醒的作用,失去危急的意义。我们应在满足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危急值,以保证实验室的工作效率,让真正的危急值急起来。本组资料危急值的发生率为0.65%,张莉等[6]统计为0.59%,任妹等[7]统计为0.67%,各院报道危急值发生率差异不大。本组资料对临床反馈中临床不符的危急值进行分析统计,其中样本不符93例,实际不符240例。

通过这次回顾性分析总结,我们发现样本采集不当造成的危急值占有一定比率,很多危急值的产生并非因为病人处于高危状态,而是由于不合格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引起[8]。我们加强护理人员规范化采集标本的培训,严格执行标本接收制度,以减少甚至避免分析前误差。过多的危急值不仅增加工作量,也会降低临床医生对危急值报告的重视程度,甚至影响临床工作,造成危急值滥用[9]。所以我们将对危急值项目做一些调整,缩小某些项目的范围,使得危急值发生率及临床不符率都有所减低,提高工作效率,但项目和范围要适当,应始终把患者安全摆在第一位,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好的分析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条件下,更多的关注可疑和临床不符的结果[10]。

表1 部分危急值项目范围及分布

表2 临床不符率表[n(%)]

总之,危急值报告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护理部,医生及检验人员等多个部门的协作,然而,大部分医院制定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只规范了检验科向临床医师报告危急值的工作流程,但是缺乏临床医师如何及时应答“危急值”报告的标准[11],这就需要持续改进[12],不断完善危急值制度,确保医疗安全,为病人的救治赢得时间。

猜你喜欢
检验科我院报告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报告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报告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报告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