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补体C3、C4水平变化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程度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

2019-06-18 03:12韩晨鹏徐清芳张美华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补体支原体程度

韩晨鹏,徐清芳,张美华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肺炎支原体感染为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类型,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达9.6%~66.7%;该病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较多,可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者甚至导致小儿死亡[1,2]。有学者指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儿机体需经历免疫逃逸、抑制、调节、蓄积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而补体与细胞因子相互制约、相互诱导,形成复杂的免疫效应,进而促进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发展[3,4];因此了解血清补体水平变化情况为临床诊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键。本研究选取我院1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通过分析研究,探析血清补体C3、C4水平变化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程度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观察B组85例,女35例,男50例;年龄 1~11 岁,平均年龄(6.50±3.20)岁;体温 37.4~40.1℃,平均体温(38.40±0.52)℃。观察 A 组 75例,女30例,男 45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80±3.08) 岁; 体温37.6~40.0℃, 平均体温 (38.60±0.30)℃。另取同期8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女30例,男50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65±3.23) 岁; 体温 37.0~38.4℃, 平均体温(37.80±0.41)℃。 比较各组性别、年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 观察组符合下列标准前三项中的任意两项或符合后两项中的任意一项则可确诊为重症:⑴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规范化治疗1周后患儿胸片无改善或持续发热≥38.5℃,或持续发热超过10d;⑵有明显心动过速或气促症状、三凹征阳性、发绀;⑶胸片显示1个肺叶或肺段以上大片状阴影,可累及多叶或单叶病变;⑷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严重低氧血症或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等肺外并发症;⑸并发肺不张、肺脓肿、胸腔积液或坏死性肺炎等肺内并发症[5]。

1.3 纳入标准 ⑴观察组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标准[6];⑵观察组患儿均处于急性期;⑶对照组近期无咳嗽、发热、感冒等症状且无免疫性疾病史或慢性疾病史;⑷患儿或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⑴合并溶血性贫血肺外并发症者;⑵伴有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或其他感染性疾患;⑶白细胞计数(WBC)明显增高且疑似混合感染者;⑷免疫功能低下或其他疾患所致免疫功能紊乱者;⑸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者;⑹先天性免疫缺陷或存在严重精神障碍。

1.5 方法 ⑴所有受研究对象均采集4ml空腹静脉血,以 3000~3500r/min 转速离心 5~10min,取上清液保存于零下20℃冰箱中待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公司,AU5800),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3、C4水平。试剂盒均购自重庆圣利安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相关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⑵观察组患儿入院2h内进行抗生素治疗,静脉滴注10mg/(kg·d)阿奇霉素(南京海纳制药有限公司,南京海纳制药有限公司)+250ml葡萄糖注射液(5%),用药 5d停药2d,治疗2~8周,且治疗后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均已明显好转(即转为恢复期)。

1.6 观察指标 ⑴统计对比各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⑵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补体C3、C4水平关联性。⑶观察组经抗菌药物治疗前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补体C3、C4水平变化情况。

1.7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 (±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采用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病情程度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比较 各组间血清补体C3、C4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A组及观察B组高于对照组,观察A组高于观察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各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s,g/L)

表1 对比各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s,g/L)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与观察 B 组相比,bP<0.05。

0.60±0.16ab 0.50±0.18a 0.32±0.13 62.597 0.000组别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F值P值例数 C3 C4 75 85 80/ /2.12±0.29ab 1.80±0.28a 1.20±0.32 193.242 0.000

2.2 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情程度关系 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见表2。

2.3 观察组不同时期血清补体C3、C4水平比较急性期患儿血清补体C3、C4水平高于恢复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2 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情程度相关性(n=160)

表3 对比观察组不同时期血清补体C3、C4水平(±s,g/L)

表3 对比观察组不同时期血清补体C3、C4水平(±s,g/L)

组别急性期恢复期t值P值例数 C3 C4 160 160/ /1.90±0.24 1.25±0.33 20.150 0.000 0.53±0.13 0.36±0.10 13.111 0.000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非典型病原菌,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4~21d,患儿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畏寒、厌食、发热、咳嗽、头痛等症状,但亦有30%左右的患儿无典型症状出现,疾病诊断难度大,不利于早期治疗[7,8]。有研究指出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其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呈异常升高趋势,并伴有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反应,致使宿主细胞抗原结构出现异常改变,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异常[9,10]。故及时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不同病情程度的动态变化,为早期诊断及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键。

补体C3、C4为可参与体液免疫应答的大分子物质,主要由肝细胞产生,在机体内可通过不同路径被激活并参与免疫应答,其不仅具有直接溶解、中和病毒的作用;且可通过溶解免疫球蛋白复合物杀灭病毒、细菌。学者邓建荣等[11]研究发现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补体C3、C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且难治性患儿血清补体C3、C4水平高于一般患儿,可作为临床判断患儿病情、及早确诊难治性病例的依据。本研究发现观察A组及观察B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观察A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高于观察B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补体C3、C4水平较健康小儿高,且病情越严重其水平愈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原因在于:小儿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淋巴细胞产生自身特异性抗体,促使免疫复合物形成,补体系统被激活,产生大量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并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血清中补体C3、C4含量增多,刺激B细胞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 G(IgG)及 IgM 等抗体,并在补体 C3、C4作用下,改变宿主抗原结构,形成免疫复合物,进一步激活免疫细胞及补体,增强免疫效应,损伤肺部组织,诱发多种肺外多系统并发症,加重病情。

本研究发现急性期患儿血清补体C3、C4水平高于恢复期,提示经抗菌药物治疗2~8周后患儿血清补体C3、C4水平明显下降,这与患儿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后补体被消耗、补体活性减弱有关;故血清补体C3、C4水平变化可作为临床医生诊治肺炎支原体感染、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此外进行血清补体C3、C4检查时应结合影像学、病原学及其他血清学指标水平进行诊断,以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若患儿合并细菌感染则需实施药敏试验,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合理抗菌药物治疗。

综上可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补体C3、C4水平较健康小儿高,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经抗菌药物治疗后其水平有所下降,对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补体支原体程度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