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炎患儿血清中TNF-α、Hs-CRP及IL-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9-06-18 03:12伍永权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骨髓炎预测评估

伍永权

(濮阳市中医院骨五科,河南 濮阳 457000)

急性骨髓炎也称急性血源性骨髓炎(acute hematogenous osteomyeliti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任何骨骼均可见的多数由化脓细菌经血液循环侵袭骨髓内结缔组织所引起的感染性骨科炎症[1],少数病例为细菌侵染邻近的软组织后随之扩散而来,或者开放性骨折继发性感染[2]。急性骨髓炎可发病于各年龄层,但多见于学龄儿童,发病初期如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骨结构被破坏[3],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甚至发生不可逆性生理病理性病变导致终生残疾,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大部分患儿在给与抗生素治疗后仍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但预后效果评估方法尚未少见,本研究通过比较预后不同患者血清TNF-α、Hs-CRP及IL-6水平变化,以期探寻一种有效的预后评估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确诊为急性骨髓炎的患儿65例,入选标准:⑴所有患儿入院时均经影像学及血清生化检查符合《实用小儿外科学》诊断标准[4],即出现局部压痛显著、活动受限、肢体呈屈曲状等肢体异常症状,合并有发热、哭闹不止、烦躁不安等感染败血症的一般表现,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⑵年龄介于1-8周岁间;⑶经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除外蜂窝组织炎、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骨折、先天性心肝肾脑疾病、神经损伤等疾病的患儿。治疗结束后采用LEVIN评分标准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并根据预后情况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n=38)与预后不良组(n=27),其中预后良好组患儿男性2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28±1.47)岁,平均病程(5.10±2.36)d,发病位置:骨干骨髓炎20例,干骺端骨髓炎18例;预后不良组患儿男性19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66±1.71)岁,平均病程(5.28±3.79)d,发病位置:骨干骨髓炎13例,干骺端骨髓炎1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发病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确诊后均给与适量抗生素静滴,并对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患儿行骨组织开窗引流减压术,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观察其治疗效果。所有患儿均在术前与术后7d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NF-α、Hs-CRP及IL-6水平变化,试验所有试剂盒均购自美国MEDGENIX公司治疗结束后采用LEVIN评分标准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治疗结束后采用LEVIN评分标准评估患者预后情况[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其中血清TNF-α、Hs-CRP及IL-6水平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血清中TNF-α、Hs-CRP及IL-6水平预测急性骨髓炎患儿预后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手术前后血清中TNF-α、Hs-CRP及IL-6水平变化 预后不良组术前血清TNF-α、Hs-CRP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患儿的(P<0.05), 预后不良组患儿术后 TNF-α、IL-6 水平仍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但两组患儿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血清中TNF-α、Hs-CRP及IL-6水平预测急性骨髓炎患儿预后价值分析 血清中TNF-α、Hs-CRP及IL-6水平预测急性骨髓炎患儿预后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由高到低排序为三者联合预测>IL-6>TNF-α>Hs-CRP,ROC 曲线显示血清中TNF-α、Hs-CRP及IL-6三者联合预测急性骨髓炎患儿预后价值最高。见表2、图1。

图1血清中TNF-α、Hs-CRP及IL-6水平预测急性骨髓炎患儿预后

3 讨论

急性骨髓炎的常见致病菌为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偶见沙门杆菌、肺炎球菌或其他化脓菌[6],是一种由于感染细菌后细菌内毒素在体内引发的一系列炎症因子与细胞因子生理病理变化,导致全身或局部性炎症反应与免疫紊乱[7],本实验通过观察急性骨髓炎患儿血清常见炎性因子TNF-α、Hs-CRP及IL-6水平的变化与手术治疗预后效果之间的相关性,一探寻一种高效可行的预后预估手段。

表1 两组患儿手术前后血清中TNF-α、Hs-CRP及IL-6水平变化

表2 血清中TNF-α、Hs-CRP及IL-6水平预测急性骨髓炎患儿预后价值分析

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术前血清TNF-α、Hs-CRP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患儿的,说明在手术治疗前预后不良患儿血清上述炎性因子的水平就要明显高出许多,而急性骨髓炎的常见治疗手段为早期长效程、大剂量地使用抗菌药物,再辅以全身支持疗法配合局部患处休息制动,并密切观察患儿生理状况,但病情发展至局部穿刺有脓液或由临床医师诊断确认感染继续发展时[8],则需及时进行骨干窗引流手术或局部切开引流术保证患儿生命安全,但该类手术并不是百分百就会成功,部分患儿会出现继发性感染、高热等情况,故需在术前对患儿预后进行预估,对预估不良的患儿术后给予密切观察。而预后不良组患儿术后TNF-α、IL-6水平仍高于预后良好组,但两组患儿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术后患儿血清TNF-α、Hs-CRP及IL-6水平虽然都有不同幅度下降,但预后不良患儿血清中TNF-α、IL-6水平仍有异于预后良好患儿的,其中IL-6是机体免疫发生过程的重要中间因子,但机体受到致病菌入侵时,IL-6可激活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症反应,而单核巨噬细胞可分泌TNF-α并刺激IL-6水平升高彼此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9],ROC曲线显示治疗前联合检测患儿血清中TNF-α、Hs-CRP及IL-6水平敏感度与特异度较高[10],说明术前通过检验患儿血清中TNF-α、Hs-CRP及IL-6水平可作为其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之一。

猜你喜欢
骨髓炎预测评估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骨髓炎的诊治原则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外固定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回顾性分析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