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借助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青少年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9-06-18 01:25于新艳邵长城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农村中学养成教育

于新艳 邵长城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也必须传承下来,不仅是因为它们承载着我们民族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它们对于青少年一代民族精神的塑造效力不可磨灭。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该担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更应该充分挖掘出经典传统文化中的德育价值,将经典文化内化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人格中,从而在教之中育之,实现育人实效。

关键词:农村中学;优秀传统文化;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8;D43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8-009-1

一、引言

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养成教育中,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家长的配合,社会力量的支持。以临沂傅庄中学为例,就我校所处的农村地区面对的普遍教育环境而言,学校教育资源较市区学校来说相对匮乏——图书馆藏书量过少,真正面对师生开放的时间太少,阅读习惯难以养成,经典传统的阅读教学更是处于弱势,课外活动过于单一。农村家长大多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忙于工作,对孩子陪伴过少,对如何正确进行家庭教育没有科学正确的认识,加之校园周边文化氛围淡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借助的社会力量薄弱。

那么,在如此环境中,家长对孩子又有怎样的期待呢?我们曾多次利用家长会跟家长交流沟通发现,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期望值并不亚于城区学校,甚至有些家长会表达出即使孩子不能成材,也一定要成人的心声。可见,我们农村中学的教育工作不能只放在智育上,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因此,我们意将研究重点放在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青少年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并且结合我校农村中学的背景,去探究怎样的策略和实施办法才能有效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能量激发出来,并使学生产生共鸣,继而向“为仁由己”的理想境界努力。

二、借助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青少年养成教育的措施

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在学生和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连接,这便涉及到兴趣问题——如何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这也将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重难点。接下来,我们将从家长学校、校本课程、教师培训、课外活动这四个方面去着力探寻解决之道。

1.家长学校常态化

家长学校一直以来是我校面向全体学生家长的一个窗口,但利用率并不高,在家长中起到的影响力并不大。透视我校家庭教育现状,不难发现,家庭教育的氛围不佳是家教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意将家长学校常态化,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家庭教育范例和家庭教育的经验融入到家长学校的课程中,通过本校教师自主备课,以及通过邀请知名讲师参与到家长学校授课,将家庭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加强家校联系的同时,帮助家长实现自我提升,教育理念的更新,素质的提高,从而从根本上改善“5+2=0”(即在校5天养成的行为品德习惯,在周末与家长相处过程中全部归零)这一教育现象。

2.校本课程自主化

說起来,利于学生养成教育的优秀传统经典,对于初中生来说,大多晦涩枯燥。如何调动学生感知传统经典、自主理解传统经典的积极性对于内塑品德,外养行为至关重要。我们试图在传统经典融入到校本课程过程中,思考怎样开展校本课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尝试以问答和研讨的形式进行课程。正如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一般,学生对德行的认知应该是在教师的适度引导中自主感知而出,不应是教师的一味灌输和填鸭。

3.强化教师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培训

“为师者,弟子之所效法”。教师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西方的“潜课程”理论也认为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显性的,而且其隐性的影响大大超过课堂上显性的影响。因此,若想要将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德育部分内化到学生行为中,任何一位课堂中的教师都可以并且应该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对传统经典有所了解和认知。但作为一线教师,本身教学任务繁重,如何在不增加教师负担的情况下激发教师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也是学校管理层面需要思考的问题。

4.丰富课外文化活动

课外文化活动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传统经典的兴趣。初中生正经历着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此阶段他们有着强烈的成人感和自尊心,渴望关注,不愿被束缚,讨厌强压和灌输式的说教。因此,我们希望能利用丰富的活动充分地释放学生天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经典传统文化,乐于学习经典传统的情感。

①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利用每天的大课间活动,全校由一名同学领诵,全校师生跟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篇目,经过一周五天全校师生集体诵读的形式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为人处世之道、伟大精神内涵、以及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的价值观日渐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体系之中;利用每一学期的读书节活动,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加,每班选取一篇经典传统篇目作为集体诵读项目,两到三篇作为创意诵读项目参加活动,活动将根据各班表现给予表彰,并推送到区级活动中参加演出。

②开展传统文化展示节。

在每个学年结束时,学校计划根据年级布置不同主题的传统文化展示任务,要求各班级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所热爱的优秀传统文化,班级黑板报、班级文化墙、传统文化市集都将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展示班级风采的舞台,尤其是传统文化市集,不仅能够挖掘学生潜能,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经典传统文化的兴趣。

我们将经典传统文化作为开展课外活动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我们希望能够探索出更多有效、有趣、有意义的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同时在逐步内化中实现学生“为仁由己”,激发学生形成内在的道德行为。

三、结语

作为一所农村中学,在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道路上,与市区学校相比,面临着太多的问题和挑战,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驻足的原因。身为农村教育工作者,肩负着这片土地的未来,优秀人才或将流失,而那些终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他们的成材与否,他们命运几何,应该成为我们当下需要急切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作者简介:于新艳(1989.11-),女,汉族,山东临沂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本科学历,现为临沂傅庄中学团委副书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邵长城(1979.04-),男,汉族,山东临沂人,毕业于山东省教育学院,现为临沂傅庄中学副校长,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德育管理。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农村中学养成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陕南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实践课实行选课制的可行性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