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纸媒对构建和谐民生关系的影响及对策

2019-06-18 04:20金连玉
活力 2019年5期
关键词:纸媒新闻媒体和谐

金连玉

[摘要]即使现在已经是网络化、信息化普及的时代,但是新闻媒体中纸媒依然广泛地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的情绪。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构建和谐的民生关系需要新闻媒体树立一种正确的和谐导向,加强舆论的宣传,增加民生相关新闻报道,使新闻媒体真正关注百姓生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新闻媒体;纸媒;民生;和谐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着新闻媒体的影响和控制。即新闻媒体不仅是人们各种信息获取的来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更深刻地影响着与人们相关的事或物的态度、信仰、文化、教育等等。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和谐民生关系,不仅仅只需要组织和行政的力量,更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中纸媒的舆论宣传作用,这就对纸媒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即充当一种明确的和谐向导,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时代特点,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构建和谐民生关系,进而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力量。

一、新闻媒体中纸媒在民生问题中的应用

在20世纪90年代,新闻媒体中的中央电视台开办的《生活空间》栏目是国内新闻媒体最早的与民生相关的新闻范本,随着这方面的成功,后来各大纸媒也开始以民本思想为基础,用百姓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去关注、展现普通人民的生活、生存、生计等内容,讲述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使得民生新闻在一定层次及范围上得到发展。民生相关的新闻将民生现场置于各媒体的聚焦之下,不可否认这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时代价值。随后我国制订了许多惠民政策,废除农业税、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基本医疗保险、提高城市低保水平等都是国家坚持以人为本、还政于民、改善民生的有力之举,而纸媒所应做的就是加强舆论的宣传,让所有人都了解、深知这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架起和谐民生关系的桥梁。

无论上至国家政策,下到邻里小事,纸媒依旧充当着传声筒和放大镜的角色,而且它还不断地从众多的公共问题中挖掘相关热点问题,促使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些特定的话题上,然后扩大该事件的词论范围、影响强度,借助于其极强的时效性、敏锐的洞察力、超群的渲染能力,使其报道的问题引发出普遍共有的、积极或消极的公共反应。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使得纸媒有所作为的空间加大,而纸媒作用的两面性决定了它既可以在构建和谐民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效果。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纸媒的优势与缺陷,充分发挥其正动力,使其为构建和谐民生关系服务。

二、纸媒在民生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同质化问题严重、内容缺乏深度

在部分日常报道中,许多纸媒报道的民生新闻都是关于一些鸡毛蒜皮、淡然乏味的“市井新闻”,这类新闻致使纸媒报道从框架到策划思路,从内容到描写风格与表现形式都雷同。大部分创新题材、新兴领域的新闻素材并没有真正被发掘,报道的天灾人祸、邻里纠纷等琐事,仅满足了小部分群体的好奇心理,却和现在“以民为本”的构建和谐民生关系的宗旨背道而驰了。民生相关的新闻要播些什么呢?答案肯定是民生,但是它又不是单单一个人的生活,而应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并且体现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这其中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应该把这些方面的问题和政策报道完善,让百姓领略明白了,这就为促进和谐民生关系做出了一小步贡献。

(二)纸媒内容趋于庸俗、娱乐化

一些新兴的纸媒报道趋势就是为了赚取利益,在众多纸媒中收获知名度及销售量,刷其所谓的存在感,为吸引大众注意力会报道一些与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并且在描写手段上存在偏向娱乐化趋势,为追寻视觉及思想上的刺激,通常采取细节描写的报道手法,从而将那些低级不堪、污浊下流的内容充满整个报道版面。更有些的媒体在利益的驱使作用下,竟然歪曲事件真相,曲解一些军事相关新闻事件,传播战争一触即发谣言,将新闻报道的事件庸俗化,罔顾新闻媒体应该履行的社會责任,过度炒作,追求轰动效应,破坏社会和谐。

(三)缺少求实的精神态度

我们都知道法、情难分难舍,尤其是在人文关怀理念下,因而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感情的天平会不自主地偏向于弱势群体,使其带上了鲜明的感情色彩。而一些纸媒更是缺乏“与人为善”的舆论监督态度,陷人一种狂热偏执的情形中,纸媒编辑者经常处于激动、浮躁情绪的状态下,光听信一人的一面之词,往往在没有调查清楚真相之前就迫不及待地做出报道,或者打着人文关怀的旗号,声讨当事人,言辞犀利尖锐却缺乏冷静细致的思考。不可否认媒体应该拥有人文关怀,但同时要保持头脑清醒,兼备严谨的态度,乐于倾听人民的心声,坚持“为民代言促和谐”的报道立场。当媒体不善于寻找能够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办法时,势必会使“民生新闻”主客体之间缺乏实质性的沟通,或者媒体片面地宣传,有意识误导,这些“权力”的滥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百姓对政府、立法、司法的态度,影响和谐社会的建成。

三、新闻媒体中纸媒促进和谐民生的策略

(一)关注民生,提高报道品位,创新报道形式

新闻媒体关于民生的报道要突破同质化、形式化的障碍。抓准纸媒报道定位,并且培养优秀的编辑,其实,纸媒报道的定位就是关注入民生活,编辑要具备独特的视角、思维方式、感受及见解,然后要真正树立服务百姓的传播观念,笔者做到写与实相结合,内容亲切自然,形成个性化的报道风格,传播正确的和谐理念。各大新闻媒体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一定要提升报道内容的品位,摒弃低俗下流的内容报道,这就要求节目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化内涵和格调并且适时地将“民生”与“政策”有机结合起来,从实事出发报道,提高节目的文化含量与社会品格,这样不仅开阔本地观众的眼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丰富自己的节目内容。最后要创新节目形式。解决新闻传播形式日趋相似的弊端,创新的形式是新的要求。可以尝试把故事、漫画等青年人喜欢的形式引入到新闻报道当中,增加阅读人群的年龄跨度。

(二)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典论监督

为了解决目前部分媒体娱乐化、庸俗化问题,纸媒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做到才能真正贴近人民生活,贴近实际,实事求是的报道。紧跟党的政策和步伐,增强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一定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做好,防止民生相关新闻的低俗化,让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的民生相关新闻做主角。新闻相关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强化责任感,努力做到推进、繁荣先进文化,传播有益文化,应该坚持客观公正报道,杜绝主观臆断。

(三)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全面深入报道

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着重强调了报道立场的中立性,主张编辑人员保持中立的立场,不可以带任何个人的偏见及感情的色彩,客观真实平衡去地反映事实,并且报道相关新闻;相关人员不可追随相关利益集团或政党组织的价值取向判断,应该而是严格遵守“新闻价值专业精神”来客观判断及选择新闻,报道事件。不仅仅是书面强调要报道事实的真相,而是必须要报道事件的全部真相。专业的新闻主义精神,应该为人民提供尽可能翔实、客观、公正的报道内容,以为公众服务为目的。新闻相关人员都要以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价值作为报道相关民生新闻标准,真正地展现民生情怀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立足于民,和谐为民。外出的訪问笔者更应该站在一定的时代高度,审时度势,准确捕捉对社会影响最大、最受人们普遍关注的当下敏感问题,必须用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来判断要报道事件的价值,做好新闻的选择。民生相关新闻的题材不应该仅仅滞留在反映百姓琐事,引起人民观看兴趣的狭小层面上,更不是那些“世俗化、庸俗话”的事件,而应该纵横拓展,紧跟时代潮流,有意识地传播正确的社会观念、塑造良好人生价值观,严格抵制错误的观念、化解及消除社会危机,开辟新的健康生活方式,引导主流价值观念,深刻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最终显现新闻媒介强大的综合能力。

结语

纸媒在构建和谐民生关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对于构建和谐民生关系的作用也是强大而不可缺少的,因此,应合理有效利用纸媒,加强舆论的宣传,增加民生相关新闻报道,构建和谐民生关系,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婷.试论新闻媒体在政策议程设置中的作用[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2]何桂华.论新闻编辑的深入浅出[J].新闻战线,2010(1).

[3]封琳琳.新媒体环境下的纸媒生存转变[J].传播与版权,2013(5):138-140.

[4]刘嘉洁,白鹭.纸媒的未来发展之路[J].新闻传播,2013(11):36-38.

猜你喜欢
纸媒新闻媒体和谐
雪中放牧新风景
新闻媒体与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构建
河北“全覆盖式”对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财政支持
保持开放心态,探索新媒体营销新形式
我国纸媒转型突破方案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分析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