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彬:从黄平到北京的“闯一代”

2019-06-19 09:20庞博
当代贵州 2019年48期
关键词:黔东南州大山贵州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庞博

廖彬,北京东六元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80后,贵州黄平人。作为青年创业者,他壮大了一个企业;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为家乡发展积极牵线搭桥;作为热心公益者,他捐物资助学子......扩大贵州影响,发出贵州声音,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

离开家乡18年,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廖彬总是充满热情地宣传贵州的山、贵州的水、贵州的人。

在北京打拼期间,面对和他一样在京求学、奋斗的贵州学子,廖彬总是真诚地鼓励:“年轻人打铁要自身硬,贵州人在外要互帮互助,用自己的奋斗去展现家乡的新面貌、新形象。”

作为青年创业者,廖彬是北京东六元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六元物流)总经理,在公司董事长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团队从零开始,短短几年,将东六元物流打造成为全国建有3个分公司、4个物流基地、经营10多万平方米仓库的全国知名第三方物流公司。

作为社会活动家,他是共青团黔东南州委驻北京工作委员会书记、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招商顾问、北京黔东南企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市通州区党代表、北京交通大学校友总会物流分会副秘书长、北京物资学院兼职教授。

作为热心公益者,他是黔东南州和黄平县“春晖使者”,为贵州省黄平县偏远山村小学捐资购买体育用具、为家乡残疾贫困大学生捐助学费、组织公司党员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

贵州的大山,塑造了贵州人的品格

很多来到北京的贵州学子向他请教成功的原因,但廖彬觉得自己并不优秀。“如果说还有那么一点成绩,可能是因为我做事情更能坚持和专注一些吧,把一件事情做通做精,总会有点收获。”

廖彬:感谢家乡给了我磨砺和闯劲。(受访者供图)

廖彬说的“坚持”带着双重含义,从大学学习物流专业,到国企从事物流工作,再到民企深耕物流领域,他说:“来京这么多年只做了物流这一件事。”

求学4年,工作14年,“中途也有过想要离开北京,但是我最终还是坚持下来,闯出了事业,在北京定居,有了温暖的家”。

廖彬总说:“我很感谢家乡贵州,咱们贵州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人朴实,能吃苦、做事实在,在哪里都忠诚、踏实勤勉。”而正是贵州的大山,塑造了贵州人的品格。

黔东南州黄平县平溪镇,是廖彬的家乡。

在廖彬发来的家乡照片里,金黄的稻田背后是山峦层叠,正是这些大山,曾让年少时的廖彬经历了很多。他平时在镇里求学,周末带着两个弟弟跟着母亲回到村里的老家务农。8公里的山路,要走2个小时,砍柴、割草、种庄稼,他觉得山高路远,这山怎么永远也翻不完,活也永远干不完。

“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考出大山。”廖彬暗下决心。

那时的廖彬还未察觉,如同父母亲的严格要求一样,正是黔东南大山的磨砺给了他坚韧,也给他了闯劲。

日积月累的努力总会有所回报。2001年,廖彬以优异的高考成绩,叩开了北京交通大学的校门。

行动才有积累,拼搏才有机会

临近毕业,中国的物流业刚迈入发展期,“北京是首都,是全国人才最聚集的地方,也是世界前沿,这里有最好的发展机会”。

“很多时候不要去计较眼前的得失,只有去干去拼,行动才有积累,拼搏才有机会。”在国企工作的7年,廖彬有5年春节没有回家,而是在单位和值班员工一起留守。

就在工作、人生都似乎稳定下来的时候,一个意外出现在面前——东六元物流董事长邀他加盟,一起发展。

一边是国企稳定的工作,一边是民企创业的风险,怎么选?

“回想自己从贵州大山中走出来,到北京求学和发展,最初也是一无所有,再拼一次如果失败,也不过是回到起点。”

离开原单位,领导和廖彬“约法三章”——不带走一个客户,不带走一个员工……他说,感谢国企带给自己的成长,坚守承诺是自己的底线。

闯出幸福生活,反哺回报家乡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非常艰难。即使在物流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廖彬坦言,公司成立之初,自己心里有时也会发慌……

“以客户为中心,以员工为本,诚信做人做事。”守住初心,他代表公司对所有合作伙伴承诺,将提供最好的服务,最诚信的合约;为全体员工提供吃住,为员工解决问题和难题。一晃7年,如今的客户大多是公司成立之初便签约的老客户,员工的离职率很低。

实实在在的信任就是发展动力,东六元物流客户名单里有了很多国内外的知名企业。2014年,公司申请成立党支部,自觉跟党走,以党建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公司党支部分别于2016年和2018年被北京市工商联评为“北京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示范单位”。“合规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企业是收获最大的,人员稳定了,大家的心都跟企业在一起。”廖彬说。

“选择在哪里奋斗,就要主动融入这个地方。”2016年底,廖彬被选举为北京市通州区第六次党代会代表,积极参政议政,传递正能量。也许在有的人看来,他太过励志,甚至有点高调,但他将这种“积极”看作是贵州在京青年“闯一代”的奋斗意义所在,自己在北京有了一番作为,才能更多反哺家乡。只有自己强大、有能力了,才能给家乡带来更多的回报。

“当越来越多的重要场合、地方、名册上出现贵州人的名字,这就是一种贵州声音。”廖彬说。

猜你喜欢
黔东南州大山贵州
民居摄影
捕鱼节上捉鱼忙
春天的大山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补妆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对着大山喊话的少年
黔东南州减免税额首破10亿大关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