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

2019-06-20 09:14旭,冯
关键词:硬化性经皮心脏病

周 旭,冯 源

(河北东方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本研究分析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及临床预后,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附属医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2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年龄41~78岁,平均65.25±2.41岁。男31例,女1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程1~14年,平均(7.11±0.24)年。介入组年龄41~77岁,平均65.27±2.48岁。男32例,女1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程1~14年,平均(7.15±0.21)年。对照组、介入组资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常规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

介入组则采取常规药物+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1.3 指标

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彩超显示症状好转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心脏功能指标监测值;心律失常发生率。

显效:心电图显示病情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有效:心电图和症状等改善50%以上;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2.0版本处理并进行x2、t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效果

介入组有更高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疗效比较 [n(%)]

2.2 心脏功能指标监测值

治疗前对照组、介入组心脏功能指标监测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介入组心脏功能指标监测值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监测值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监测值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期 CO(L/min) LVEF(%)介入组 50 治疗前 3.13±0.45 37.25±3.28治疗后 5.51±0.83 56.19±6.50对照组 50 治疗前 3.12±0.43 37.15±3.21治疗后 4.54±0.54 45.25±4.21

2.3 彩超显示症状好转时间

介入组彩超显示症状好转时间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介入组彩超显示症状好转时间比较(±s,d)

表3 对照组、介入组彩超显示症状好转时间比较(±s,d)

组别 例数 彩超显示症状好转时间对照组 50 5.50±2.25介入组 50 1.11±0.22 t 6.878 P 0.000

2.4 心律失常发生率

介入组和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照组、介入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 [n(%)]

3 讨 论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介入组则采取常规药物+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结果显示,介入组疾病疗效、彩超显示症状好转时间、心脏功能指标监测值相比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和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常规药物+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效果好。

猜你喜欢
硬化性经皮心脏病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后心力衰竭1例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