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9-06-20 06:15陈陟光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5期
关键词:常规护理人员康复

陈陟光

(沈阳市中医院针灸科,辽宁 沈阳 110004)

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一级致死率高是急性脑血栓主要临床特征,也是心脑血管疾病中一种常见类型,多数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后遗症,使其生活质量严重下滑。有临床实践研究表明,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辅以有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优化其临床治疗与预后效果[1]。我院在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效果相对可观,本文现做出如下报道。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相比,bP<0.05

组别 例数(n)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组 25 62.35±7.14 89.87±7.43 40.28±7.24 79.87±8.43常规组 25 61.78±8.65 67.54±9.21 40.47±8.55 57.45±7.8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①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与脑部CT检查结果均符合《各类心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标准;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②排除标准:短暂性脑出血、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认知障碍以及精神病家族史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25例,常规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8~73(56.8±3.4)岁。干预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7~74(57.2±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组:所有患者一经确诊后都行常规药物治疗,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对患者神志状态、血压、呼吸、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同时做好皮肤清洁度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指导以及健康知识宣教等工作。

1.2.2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推行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1.2.2.1 肢体功能活动:为促进患者体内血液流动,以防肢体功能下降,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维持卧床姿势,以健侧带动患侧进行关节运动。

1.2.2.2 被动活动与被动按摩:对患者丧失部分功能的患肢进行按摩,依照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原则,以优化患肢血液循环情况,以防压疮、肌肉萎缩以及关节僵硬等情况。

1.2.2.3 体位摆放:结合患者具体状况取左卧、右卧以及平卧相结合的模式,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每2 h翻身1次,以有效避免患者某一部位长时间受到压迫。

1.2.2.4 站立锻炼;患者起病后的5~7 d开始慢慢进行步态训练,首先进行坐位练习,继而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到有支撑的位置,以使患者能够进行支撑站立练习,逐渐过渡到原地踏步与步行锻炼。训练时间与强度均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1.2.2.5 语言能力与认知能力:在患者存在语言功能障碍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口语训练,首先对患者听力给予声音刺激,继而再实施口型示范,采用逐字逐句的纠正原则,患者口语表达能力恢复到一定水平后,护理人员需鼓励他们积极和他人交流,以不断提升记忆能力与学习能力。⑥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倾听患者心声,解除疑虑,协助他们树立康复信心。

1.3 疗效评估标准

1.3.1 疗效评估: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①基本痊愈:好转程度>80%;②明显好转:好转程度60%~80%;③好转:好转程度20%~60%;④无效:好转程度<20%。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明显好转+好转)/总数×100%。

1.3.2 运动功能评估:Fegl-Mevver积分评定,①Ⅰ级:<50分;②Ⅱ级:50~84分;③Ⅲ级:85~95分;Ⅳ级:96~99分。

1.3.3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①基本自理:>60分;②生活需要帮助:40~60分;③基本生活完成需辅助:<40分。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表示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独立样本t对其进行检验;百分率(%)表示临床治疗效果。当P<0.05时,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比较:干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8%(基本痊愈17例、明显好转4例、好转2例、无效2例),常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8.0%(基本痊愈8例、明显好转6例、好转3例、无效8例)。可见,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前后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较,各指标评分均有所改善,干预组患者改善更为理想(P<0.05)。详见下表。

3 讨 论

在人口老龄化社会中,中老年人成为急性脑卒中的好发群体,相关报道显示其发病率处于逐年上升的态势中,存活下来的个体有70%以上留下后遗症,使患者、家庭与社会均承受不同程度负担[2]。急性脑卒中发生后快速抢救,尽早进行功能训练是优化患者预后质量的重点,在缓解后遗症严重程度、恢复或部分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偏瘫发生率等方面体现出巨大现实意义[3]。

对本次研究中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均好于常规干预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早期康复在强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的作用[4,5]。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初期,多数患者会存在一些疼痛情况,部分患者担心疼痛会加重病情,此时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协助患者及其家属明确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告知患者长期制动会加大足下垂、足内翻、肌肉萎缩痉挛以及肩关节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不断提升患者参与临床治疗与护理的信心,以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与心理状态,早日回顾家庭、社会与工作岗位。

猜你喜欢
常规护理人员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常规之外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