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名英译的“求同存异”❋

2019-06-20 05:59贺娜娜徐江雁李盼盼朱剑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求同存异名词术语意译

贺娜娜,徐江雁△,李盼盼,朱剑飞

(1.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 450000)

目前在我国医学界,针对病名的表达存在着两套体系,即原本的中医病名和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西医病名。如痫病(原发性癫痫、继发性癫痫)、多寐(发作性睡病)、不寐(神经性失眠)、痴呆(先天性痴呆、继发性痴呆、老年性痴呆)和尸厥(植物状态、去大脑皮质状态)。医学本质上属于科学技术范畴,科学技术是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关于自然的认识系统,故而医学是超越国家和民族界限的[1]。中医和西医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及疾病命名特点,但两者的研究方向一致,都是为人类健康服务。为实现中医病名的完整对外传播,建立一套规范的翻译成英文的中医病名体系尤为重要。本文从“求同存异”视角切入,对中医病名的翻译及规范化进行研究和思考。

1 “求同存异”原则

我国著名中医翻译家李照国教授根据多年从事中医翻译工作的体会,结合国内外译者的翻译实践,总结归纳出中医翻译的三条原则。其中一条原则是“比照西医,求同存异”[2],强调在进行中医翻译时,可以借鉴西医传入我国时译者在借用中医语言的同时,也采用直译、意译、音译的方法来翻译西医,并且其推广效果是有目共睹的,西医目前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经济全球一体化,互联网普及运用,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医要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翻译是桥梁。在从事中医翻译工作时,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借用西医的某些语言来转达中医的概念。在针对中医特有而西医中没有的病名术语,“存异”是可行的,这个时候可以采用音译法,或者音译加释义的方法进行翻译。从翻译角度看,译者有必要以 “和而不同”、客观平等的态度对待源语和目的语,对待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以平等的翻译观从事翻译活动。有人担心,富有强烈民族特色涵义的中医词语翻译过去,会造成外国读者理解的困难,不利于中医学的传播。其实不然,目前许多中医学词汇已经被西方读者接受,如阴阳、气功等,为我们表达自己独特的医学概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3]。

语言的传播和接受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语言的表达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同一个词汇这段时间以这种形式出现,下一段时间可能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然而只要在语言传播的过程中,人类接受和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变化,那么词汇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如有些原是音译的词,随着人们对其所表示的事物加深了认识和理解,改成意译如hormone荷尔蒙→激素,vitamin维他命→维生素,penicillin盘尼西林→青霉素。只有在中医思维的无形影响下,读者对中医概念的理解才不会与西医概念等同。正如李照国所说:“假如当初的翻译人员两眼只是死盯着中西医之间的差异,而根本无视人类文化的共性,因此将西医术语一概音译为‘斯普里(spleen)、肯德尼(kidney)、盘克累斯(pancreas)’的话,很难想象有几个中国人能理解这种文同天书般的舶来医术。其结果必然会使西医与中国人固有的医学知识格格不入,因此也就很难在中国的大地上扎根,更不要说开花结果了。[4]”

2 语料来源

本文选取的标准具有业界权威性,分别为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的《中医药学名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发布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选取五部标准中都包含有的脑系病名为研究对象,共统计出10个完全一致的中文病名。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中无英文翻译,所以对其余四部标准中的英文翻译进行对比研究。

2.1 病名英译

表1显示,病名英译。

表1 几部标准中都存在的10个脑系疾病病名统计比较

注:表1中疾病用方括号[]括起的部分,表示放在括号中间的词可以代替部分前面的词

2.2 对比分析

2.2.1 翻译结果一致率统计 10个病名的翻译,在四部标准中翻译结果完全一致的有5个,一致率达占50%;在三部标准中翻译结果完全一致的有1个,一致率占10%;在两部标准中翻译结果完全一致的有4个,一致率占40%,说明四部标准中存在翻译结果不一致的现象,这会让学者在参考和运用标准时无所适从。因此,中医名词术语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其工作任重道远,但前景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语言的规范化的制定、推广和被接受需要一定的过程。

2.2.2 翻译方法对比 中医病名翻译中最普遍采用的译法有借用西医病名、直译、意译和音译,这些译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互相联合使用。

四部标准翻译结果完全一致的病名有5个,分别为“痫病”“不寐”“痴呆”“痰厥”“百合病”。“癫痫”采用意译法译为Depressive psychosis;“不寐”“痴呆”借用西医病名的方法,分别译为insomnia、dementia;“痰厥”采用直译+意译法译为phlegm syncope;“百合病”采用直译法译为Lily disease。四部标准中翻译结果一致的词汇值得推广,但是对四部标准翻译的结果仍可加以讨论。如Depressive psychosis在西医里指抑郁性精神病,其临床症状与痫病的临床症状“发作时突然昏倒,肢体抽搐,牙关紧闭,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口中发出猪羊鸡叫等异常声音,苏醒后除头晕、头痛、疲乏外,一如常人”有所出入,其翻译结果有待商榷。百合病直译为Lily disease可加以释义,这样既让读者理解百合病的含义,也接收到此种疾病的中文命名。

三部标准翻译结果完全一致的病名有1个,即“血厥”,A中借用西医病名词汇+意译法,翻译为Syncope due to excessive bleeding,B、C、D中都采用了直译+西医病名词汇,翻译为Blood syncope。《黄帝内经》言:“厥,气上逆而阴阳失调,轻则四肢寒冷,重则不省人事也。”“Syncope”一词维基百科[5](Wikipedia)将其解释为:Syncope is the medical term for fainting or passing out,is defined as a 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 and postural tone,characterized by rapid onset,short duration,and spontaneous recovery,due to global cerebral hypoperfusion (low blood flow to the brain)that most often results from hypotension (low blood pressure).Many forms of syncope are preceded by a prodromal state that often includes dizziness and loss of vision (“black-out”)(temporary),loss of hearing (temporary),loss of pain and feeling (temporary),nausea and abdominal discomfort,weakness,sweating,a feeling of heat,palpitations and other phenomena。由此可知,中医“厥证”的症状与西医“晕厥”的症状有相同之处,四部标准中都用syncope来翻译“厥”是可取的。相比较而言,Blood syncope更符合名词术语简明性的特点,Syncope due to excessive bleeding显得冗长。

两部标准翻译结果完全一致的病名有4个,分别为“狂病”“中风”“真头痛”“气厥”。“狂病”的翻译有Manic psychosis和mania,采取借用西医病名词汇的方法,mania为西医疾病中的躁狂症,其含义包括psychosis表达的精神方面的异常,并与中医狂病有相同之处,由此mania更适宜为狂病的翻译。“中风”的翻译有apoplexy、wind stroke和wind stroke/apoplexy,采取借用西医病名词汇的方法和直译+借用西医病名的方法。Stroke和apoplexy作为医学名词时,其含义与中医中风的症状基本相同,apoplexy是表达中风较为古老的说法,目前流行的stroke,采用wind stroke来翻译中风,更能体现中医名词术语的特色。“真头痛”的翻译有Intolerable headache、Real headache、True headache,采取直译+借用西医病名的方法。“真头痛”,谷峰[10]对“真头痛”进行病名考辨,认为“邪气直中脑髓,阴邪盛极,元阳败亡,头痛剧烈,手足厥冷。发病急骤,预后险恶,为头痛之危症。《灵枢·厥病》曰:‘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李本译为“Genuine-Headache”,吴本译为“headache”,标准1译为“real headache”,标准2译为“intolerable headache”,标准3译为“true headache”,标准4译为“real headache”。Genuine 指的是真品,原装,相对于仿制;real指的是真实的,不是想象的或者是编造的,相对于无;true指的是真的,对的,相对于假的,错的;intolerable指的是无法忍受的,说明头痛的程度。基于病名含义考辨建议采用意译法,译为“intolerable headache”,说明真头痛是无法忍受的可导致死亡的头痛,可让国外读者理解其内在涵义。“气厥”的翻译,A中采取借用西医病名词汇+意译法,翻译为Syncope due to disorder of qi,B、C、D中都采用了音译+西医病名词汇,翻译为Qi syncope。通过前面对血厥的分析可知,这里的气厥采用音译+西医病名词汇的译法,既能让西方读者理解其含义,又保留了中医病名的翻译特色,也符合术语简明性的特点。

综上分析,几部标准存在翻译不一致的现象,中医病名翻译规范化的制定、推广和被接受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正如西医病名在我国的传播,我国医学界最初出现用汉语翻译出来的西医病名,如果没有一定的西医知识,基本不能理解其含义。只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先有一部分人掌握这些词汇,然后通过各种传播渠道让更多的人理解这些词汇,在潜移默化中,这些语言就达到了约定俗成的程度,这时人们对这些词汇不再陌生,对其含义也能很快达成共识,进而把它们当作语言交流工具来运用,实现互相交流。此时,语言传播的目的已实现。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运用翻译过来的西医病名会多于原有的中医病名。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用“失眠”来代替“不寐”进行交流。这是一种无形的语言渗透,用异国的语言渗透进异国的文化,最终成功地使本国的文化得以传播和运用。但这个传播过程的前提是翻译成汉语的西医词汇不仅具有统一性、规范性的特点,而且有系统性的西医理论体系在无形之中引导着异域学习者的思维。这在进行中医翻译和传播的过程中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3 结语

为避免本土宝贵文化的逐渐流失,增强对中医词汇的重视程度和运用频度的认知,中医病名翻译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可行和必须的。翻译策略方面,以整体传播中医理论体系为前提,可以借用西医病名以“求同”,亦可音译、创造新的英文词汇以“存异”。在实现中医对外传播与接受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需要有志之士加入进来,为中医外传的长期工作而坚持奋斗。

猜你喜欢
求同存异名词术语意译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常用医学名词术语的规范表达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求同存异教学原则的应用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腾讯、阿里系银行“求同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