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角度看分税制改革

2019-06-20 09:18武配君吴忆晨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分税制批判房地产

武配君 吴忆晨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法梳理自新中国成立之后财政管理制度的变化与更迭,从历史角度出发,将讨论重点放在分税制及其影响与作用机制上。旨在从历史情景出发,探究分税制改革的合理性,分税制延续至今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众多贡献也存在着许多弊病,但是从分税制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初衷和重点来看,分税制亦较为出色的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使命。

关键词:分税制;历史角度;批判;房地产

一、分税制制度介绍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简称分税制,是指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主要按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次间和地区间的差别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进行调节。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模式。

分税制改革以南方谈话为背景,在朱镕基总理的带领下经过多方利益博弈形成了分税制的雏形,改革的一大要点就是调整经济发展的增量,在尽量不触动地方利益,而把增量支配权和资源支配权重新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合理配置。

二、分税制改革的影响

(一)分税制改革的影响概述

分税制改革化解了中央财政危机,显著地改善了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扭转了我国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负关系。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角度上看,分税制集中了国家力量建设市场经济,有利于建设规范的统一的市场。从总体上而言,分税制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合理选择,推动了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当然分税制也存在着许多的弊病。

1.一是在事权和责任分配上,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存在着“中央点菜,地方买单”的现象,决策的权力把握在中央手中,决策权和执行权分离而平衡的责任却是要由地方政府承担,甚至一些决策上的失误也由地方来承担责任。

2.二是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导致财政压力下移。经过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的收入减少但是支出压力并没有减少,政府所占的财政收入比例相较于地方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有一定的差距。

3.三是分税制对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质量的导向作用。为了催动房地产业、生产产业的发展速度,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结构被地方政府所忽视,粗放式的发展结构和过剩的产能已经影响到了地方和全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也要求削弱有可能影响经济总体发展的分税制下的地方政府偏好,为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方向设置更为合理的目标与导向。

(二)以房地产产业为例简析分税制的影响

近年来房地产产业繁盛,房价一路走高和政府的推动也关系甚笃。保持房地产业发展的高涨以及高水平的房价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税收。如上文所讨论,政府官员面临财政收入压力和政治晋升压力,仅凭借税收不能完全满足地方政府的发展需要,政府需要开辟一种稳定可靠的收入渠道,“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经济”应运而生。

我国的土地制度和政治制度赋予政府发展“土地财政”的先天优势,土地国有制使得政府在土地买卖上具有垄断优势。而“房地产经济”是发展“土地财政”的一大動力。作为地方税主要税种的营业税,其征税范围主要是服务业,建筑业以及不动产销售行业,而发展房地产业可以同时推动建筑业和销售不动产行业的共同发展,可以对同一个项目收两重的税,对于政府税收来说大有裨益。在房地产产业的发展中,不能避免的是政府的寻租行为。由于政府选择发展“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经济”为一个稳定的获取政府收入的渠道,手中握有大量的资源支配权,在土地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不可避免的要把土地价格抬升,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又让价格“更上一层楼”。一系列行为直接体现在近年来“房价”的一路走高,“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

三、从历史角度看分税制改革

纵观分税制改革始末,此次改革是为了化解中央财政危机,推动中央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重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财权的一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将资源配置权和经济增量配置权重新划拨到中央手中。

在当时由计划经济迈入市场经济的情境中,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前提下,国民对于发展市场经济还心存疑虑,发展经验也相当匮乏,如果没有中央的控制难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健康的市场经济体制,没有中央的扶植一系列企业也难以成长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扩大中央的财权是相当有必要的,可以集中力量搞建设促发展。如果财权事权还集中在地方,各种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统一的市场体制的建设是很难完成的,容易形成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之间的贸易壁垒,中央集中财权除了集中物力、财力、人力发展建设之外,尤为重要的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健康的统一的市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下坚实的基底。

“分税制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一个相当理性的选择。虽然分税制也存在着不少弊端,但是更解决了根本的发展问题,白璧微瑕,不掩其辉。在当时国家亟须发展的情况下,不得不牺牲一部分国民的利益,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也是国家发展不得不面临的取舍。

结束语:

社会发展是随着历史的推进螺旋式上升的,而相应的体制设置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推进。我们现如今以后人的目光以预见者的身份,盲目批判已成的事实是不智的,当时的制度选择不尽然不适合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制度选择的合理性要放在历史的背景下考量。正如如果以现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设定当时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很难迅速建成一个完备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发展的重点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完成一目标之后,才能把视线转移到下一个更具有挑战性更高要求的目标,批判有利于制度的发展,盲目肯定是自我麻醉,而盲目批判无异于“何不食肉糜”。

参考文献:

[1]吕冰洋.弹性分成:分税制的契约与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07):43-50.

[2]吕冰洋,台航.从财政包干到分税制:发挥两个积极性[J].财贸经济,2018,39(10):17-29.

[3]王筝.分税制下的地方政府行为激励与房地产市场改革[J].中国房地产,2012(14):3-8.

猜你喜欢
分税制批判房地产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白银时代”房企转型,路在何方
治理理念视角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