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2019-06-21 03:13白太辉陈聚芳
世纪桥 2019年4期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思想内涵实现途径

白太辉 陈聚芳

【摘 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对中国生态国情做出的理性分析与科学判断,彰显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必然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既是对我国五千多年优秀文化的继承,又是对我党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总结与创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我们党在新时代背景下搞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思想内涵;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4-0007-03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习近平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他每到一地都要详细询问当地生态环境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习近平指出:“综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說,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替代的。你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那有什么幸福可言。”[1]他还指出:”生态建设和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2]由此可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涵盖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民生建设和社会和谐等诸多方面,它是一个宏观的思想体系。因此充分理解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建设总布局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要地位。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党对中国的生态国情和特征做出的系列的科学判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生态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不可少的需求。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正确选择。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成果。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众多。”[1]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环境危机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生存问题。生态危机引发了许多人类思想家的深刻思考。他们认为以往那种“先开发后保护”“先破坏后恢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因此人类开始对新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进行探索。有益的生态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终,各国达成一个共识:生态保护和人民生存环境的持续健康的发展成为各国发展中的首要问题。这种“生态与人民生存关系”的探索就包含着初期的生态建设的思想萌芽。

其次,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指导思想,其最终目标是指导全国全党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凝心聚气,在本世纪中叶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建设的思想。十九大报告阐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中,专门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做了重要论述。十九大报告一共提出四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推进绿色消费、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3]世界人类历史发展一再证明:“经济的发达不意味着生态就自动变好,相反,它们是一对矛盾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找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处理好人的需求与资源之间关系才能实现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进而才能实现真正复兴”。

再次,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实现小康,但同时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呼声日益突出。自然界是我们经济发展的资源宝库,如果没有了自然资源的支持,人类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陷入生存危机当中,文明也就无从谈起。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但环境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因此,当前环境问题严重制约新时代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此,我们必须把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来倒逼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探索出一条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来,实现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跨越。为我们建成新时代的全面小康社会助力。

最后,生态文明思想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供了思想保证。为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十九大报告特别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3]因此我们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尤其要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真正在体制机制上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有一个大的进展,真正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生态建设与全面小康结合是必然也是必须的。全面小康不是只要富裕而不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也不是只要保护环境而不要经济发展。而是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黄金分割点”,生态建设正是这个“黄金分割点”。只有在这个“黄金分割点”上才能真正找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佳路径。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

综观历史,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传统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扬弃,代表了人类全新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它以尊重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引导人们走生态持续、布局協调、关系和谐的发展道路。习近平生态建设思想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总结和扬弃。

首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般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从理论上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具有生态文明的理论的共性又具有新时代的“中国国情特色”;从实践上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代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党探索解决日益棘手的生态问题的新方案;从特征上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更加强调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规律和保护环境;从地位上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

其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基本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类要自觉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的破坏自然。因为人本来就来自自然。人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然,与自然同生共长。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4]第二,人与自然要共生共荣。人是自然界中的一份子,居于主导地位,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化自然的部分越来越突出。人根据自己需求从自然界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资料,同时自然在人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部分,为人类发展提供新的资料。本身这是一个和谐的过程,但人的贪欲使其无视这种和谐,尤其是工业社会后,人对自然肆无忌惮的掠取让自然与人失去这种“默契”。进而,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来。因此进入工业文明的我们更应树立与自然共生共融的意识。第三,生态保护中,规律是人类不能逾越的“红线”。马克思认为:“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5]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变化,对它的认识要循序渐进。如果人肆意越过规律的“红线”,必然会受到它的惩戒。第四,要以平等的心态来看待自然界中的每个个体。正是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才使我们的世界呈现多样性,为我们发展提供发展的资料。那种竭泽而渔或只把其它生物当作自己附属品的做法必然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必须革除。我们要树立一种包容万物的心态。第五,做到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的相辅相成。经济发展是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各种难题的金钥匙。而作为经济第一推动力的科技是把双刃剑,当它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是造福人类的。在当前,社会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我们能预见的结果,今日的生态环境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科技在某种不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我们认识到这些只有充分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理念,利用现代科技,修补我们的生态环境,探索现代工业文明下的“科技环保价值观”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正如习近平批示的那样:“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6]

总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升到哲学方法论高度就是要求人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新时代,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环境就是它的物质基础。所以说,环境保护就是最大的“小康”。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应是经济与生态共生共荣,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是实现这种共生共荣的桥梁。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途径

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一项宏观工程。面对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发展受限,我们须把它放在历史的高度上去看待它,融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持续健康发展。搞好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践行。

第一,引导人民自觉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在于人,而人的关键在其价值观念。文化对人的价值观有重要影响。我们拥有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底蕴丰厚;我们的古人早就提出了优秀的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战国时期庄子的名篇《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北宋的张载在他的名篇《西铭》中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他们都倡导了人与万物一体的伟大思想。可见我们的文化基因自古就包含人与自然共融一体的理念,我们要依托我们的优秀文化,唤醒人民尘封的“环保心灵”。尤其是针对青少年,我们要利用优秀文化在他们的心田播下环保的种子。从而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

第二,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它本身具有自身的规律和修复性。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对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从而造成对资源形成掠夺性开采,打破了资源自身的修复平衡,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再难以满足人类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从发展的长远来看,我们必须加大保护力度,让环境修养生息,实现工业文明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三,优化土地开发新格局。生态建设必须依靠必要的国土资源,土地是我们安身立命的载体,没有了土地,民生也就无从谈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发展,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民生问题中的大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所以,我们要加大有限土地的开发与规划,做到“寸土寸金”;同时,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及土地肥力的提高。

第四 ,加强生态文明的体制建设。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要从法律、文化、奖惩、考核、政策等诸多方面加强实施。形成科学严谨、整体有序、适应发展的制度布局,从制度的科学性上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体制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南。所以,体制建设要符合自然与社会发展的规律,做到科学合理,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性和有效性。

文献参考:

[1]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   编[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7.

[2]习近平.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     贺信[J].人民日报,2013,(7).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人民日报,2017,(1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75.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责任编辑:马雅兰]

猜你喜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思想内涵实现途径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层路径探讨
绿色发展的“库布其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在新医改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和实现途径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路径探索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