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舍尔视觉错视图形的艺术表现

2019-06-23 13:38李升锐蓝江平张志
设计 2019年11期
关键词:海报设计

李升锐 蓝江平 张志

摘要:归纳分析埃舍尔独特的错视空间构成理念的思维和形式特点,发掘其与现代图形设计的结合点,及其对现代图形海报设计的启示。基于视觉错视的艺术表现,依据贡布里希的审美错视理论,从艺术家创作和观众阅读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其艺术创作的形成。其视觉错视艺术,引起了设计者对于现代设计的重新审视,突出了观者在审美活动中的地位,从而认识到艺术不能仅从单一的角度去理解与呈现,还要能做到多学科交叉互渗。

关键词:埃舍尔 视觉错觉 错觉艺术 悖论空间 海报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9) 06-0148-02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想象力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不断提升,大众对图形设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埃舍尔( Escher 1898-1972)是20世纪上半叶荷兰著名的视错觉画家,也被后人称为“难以用派别归类的艺术家”,其利用错视空间中的几何悖论创作的矛盾空间作品,视觉化呈現现实中无法还原的矛盾空间图形,充分展现了其对几何、建筑学、美学、哲学及绘画设计的融合理解,其独特的构成理念对现代设计及图形作品的设计思想、设计视角和设计方向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一、埃舍尔矛盾空间的表现

埃舍尔错视作品因其独特色的艺术风格被称为“矛盾空间”之美的典范。其视觉错视的艺术表现,分别对视觉错视中的几何悖论图形和物体间明暗错视构造透视,从而形成透视状态。再分别与物体主体透视图形衔接组合,营造整体的视觉误导性,最终形成有效的矛盾空间图形。可见,形成视觉错视是埃舍尔矛盾空间图形艺术表现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结构之-。

(一)图形的分化变形与循环无限

埃舍尔的镶嵌图形的构思深受摩尔人的影响,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创新,一改摩尔人镶嵌图形仅为抽象几何形状的单一重复,而选取了清晰的物象作为基本图案,如植物、动物、人物等,这样明确的物象镶嵌将更能构建观者的想象空间,增强画面可识别的趣昧性。埃舍尔在对于镶嵌图形进行大量的创作后,从图形元素上进行分化、变形、循环、无限的艺术尝试。抽象、模糊的形状逐渐转换成清晰可辨的物象,又逐渐转化得抽象而模糊。鸟与鱼逐渐转变,为达到表现循环的主题甚至三维图形也可以转换为二维图形。这样将多种的视觉图形联系起来,以其之间的近似性,依靠镶嵌规则,使图形或形象之间互为转化、变形以形成视觉错视效果,带观者进入-个循环与无限的空间之中。

埃舍尔1938年创作的<循环》(图1-1)中,可以看见一个个小人愉悦的从楼梯连续跑下,逐步渐进融入到下方几何形当中,随视线上移几何图形又逐渐变为清晰确定的形状,以此形成了由三维到二维图形之间的视觉引导。另一个例子是作品《天与水l》(图1-2),其画面呈现了一个哲学的虚拟现实空间。画面由上而下,鱼的图案逐渐与天空基底相融,深色的海水逐渐转化为空中的飞鸟。鱼和鸟分割为上下两端,逐步演变得清晰而又明确。鱼和鸟、水和天在时间和空间上交织变化,虚实相生。

在彩色木刻《Whirlpools》(图1-3)中,两个连接的螺旋作为作品的核心结构,显示了物体运动的循环和无限。从无限小到无限大再变回无限小的发展过程体现了类似于生命诞生、成长和消亡的过程。图形从螺旋线边缘到中心、沿半径方向持续缩小,在螺旋线圆心处,理论上已达到无限小与无限多的极限。虽然这种表现手法只不过是无限的一部分,但只要我们愿意,便可以将之扩大、添加以应用于方方面面。

(二)图形基本结构中的透视

埃舍尔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空间感,很多作品都是透视的经典范例,他深入研究文艺复兴后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透视法,并开始对透视法新的探索与实践。首先发现了灭点的相对性,其次是对多个灭点的使用,最后发现了更符合人类视觉的曲线透视。

埃舍尔1951年的作品《阶梯宫》(如图2-1),疑是对灭点和曲线透视相对性的最好例证。作品中怪异的爬虫被埃舍尔称作“小卷兽”,其在画面中起到视觉引导的作用,画面以有序的方式融入了三个不同的世界,构成了所呈现的矛盾空间。虽然我们感到它的怪异,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建筑架构的角度来看给人以非常真实的感受。作品中楼梯的结构仍然遵循着透视法则,真正让观者形成视觉错视的是楼梯上的“小卷兽”,高低不一、匆匆奔走,每一群“小卷兽”似乎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一个无限延展的三维空间中,运用了比直线更贴近观者视觉体验的曲线透视法则,能更真实地反映观者的空间感受,让视觉空间更具深度。“小卷兽”在这个怪异的空间中忙碌着,但一直也无法触及到最高点。是因为作品初入观者视觉之后,正常画面均会以平行透视的视角表现,只存在于唯一的消失点,即所有楼梯的线条将会消失于一点,仔细将作品中所有的楼梯线条延长后,将会察觉延长线相交形成了两个透视点,即埃舍尔在这一作品中有心地构造了高低两个不同的灭点。《高与低》(如图2-2)同样运用了同一平面上两个灭点,同时我们看到了画面中心点既作天顶又作天底的灭点相对性,以及画面结合曲线透视的运用,弯曲的垂线凸显了线条的张力,构筑了更强的空间深度,给出了两个迥然不同的立足点。

埃舍尔作品中构建的三维空间打破了传统的单一视角思维方式,呈现出埃舍尔对深度空间的不懈探索。

二、埃舍尔矛盾空间图形的特色

(一)彭罗斯三角的特色

彭罗斯三角( Penrose triangle)被称为不可能的物体之一。最早是由瑞典艺术家Oscar Reutersvard在1934年制作。1958年2月,彭罗斯在英国心理学月刊上发表了“三杆”理论。这种“错误”的联系促使埃舍尔继续尝试在深度空间领域进行探索。在发现灭点相的对性与曲线透视后,埃舍尔开始进行新的方向的探索。

一般在我们看来,任何三维现实的画面呈现都是现实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射,而在埃舍尔的画面中却并不对应着现实存在的三维物体。这在其作品《景观楼》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画面的建筑表现得极为逼真,但确是无法存在于三维空间之中的。如果我们沿中间水平线将上下两部分分开,可以看出上下两个部分的视线截然不同,正是上下两部分错误的结合造就了不可能。

(二)莫比乌斯带的特色

Mobius带是一种拓扑结构,通常被认为是无限“。。”符号的创造性来源,也是埃舍尔最喜欢的图形之一。

“Mobius i”和“Mobiusii”是埃舍尔使用“Mobius Belt"结构创作的作品。在“Mobiusii”中描绘的跟踪蚂蚁的路径图中可以看出,带状结构看似具有两个不同的面。在Mobius带上不存在起点与终点,因此蚂蚁无论从面上哪一个点出发,终将会行径回出发的起点。

(三)黎曼曲面的特色

数学家黎曼在数学理论中提出了一个假设的曲面,是对多值分析函数设想的一个单值定义域提出的理论。简而言之,黎曼表面是连通的一维复杂流形,其在二维平面上的表示类似于球形或环形。

埃舍尔的作品《画廊》便是根据这一发现而创作的,画面中正举办着画展,一个男子正仔细端详着墙面的艺术作品,画面的水面有着一艘小船,岸边的房子错落有致,将视角顺势向右,可以看见有一个正在窗前的妇人,而她所处的房子下层便是这个男子所在的画廊入口,这个男子同时处于画面中的内外两个空间,让人不由觉其惊异,却又觉得画面彼此融合。在数学家看来,《画廊》这一作品是一个封闭的循环扩张,它不存在开始与结束,顺着逆时针的角度将其无限扩大,柱子经过数次的拓展后,边线也扭曲成了有规律的弧线。

埃舍尔在其艺术理性创作中不断融入着其他学科门类中所获取的经验与法则,这也使得他的艺术作品表达出理性的逻辑结构,与别致的艺术美学。

三、埃舍尔矛盾空间理念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一)通过阴影透视形成视错觉,在二维平面上构建三维立体

埃舍尔利用视觉错视中的明暗错视,巧妙运用透视和阴影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的平面空间上表现三维的立体,构建空间格局与视觉初感之间矛盾的部分。二维与三维之间,天然存在着矛盾。但如果处理好二维三维间的微妙关系,作品将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这也反映在埃舍尔的许多作品中。如他1956年创作的作品《凸与凹》是矛盾空间较为典型的作品,利用远视距的余角仰视和俯视的组合构图形式,作品左侧为俯视,右侧则是仰视。充分利用视觉错视中的明暗错视,在表现阳面之凸与阴面之凹的立体形态的同时,又制造人物暗示造成视觉上形成阳面凹与阴面凸的明暗错视,塑造出对形状正反认知的混乱而产生迷惑感。

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视觉设计不必局限于二维空间,可以充分利用透视、光影、颜色变化等方法来创造视觉错觉的第三维度,使作品具有趣味性与冲击力,也将可能是视觉设计发展的一个方向。简单的二维平面已不再具有深刻的内涵,纯粹的三维设计又与视觉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以后的视觉设计当中,在二维平面上塑造三维形状将更加直观,更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审美意识形态。

(二)艺术与多学科融合,设计出独具匠心的作品

对于埃舍尔的艺术作品单纯从某一单方面的学科领域或角度,是无法给出全面系统评价的,因为他在哲学、几何学、建筑学与艺术设计的交融中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如果整体了解埃舍尔的作品就不难发现,埃舍尔在对视觉错视的研究、对拓扑学等方面的研究均斩获成功,他用艺术语言传达他的研究思想,使他的作品成为视觉艺术与科学融合的一个亮点。为现代设计的透视引导构筑视觉错视提供全新的思维方式,也在世界范围上为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提供了图形化示例。因此,我们必须从最新的科学方法中探索与艺术美的融合点,将理性的科学美融入感性的艺术美。让作品中蕴含着设计师对理性的思考与对生命、自然的不懈探索。

(三)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

埃舍尔运用平面镶嵌渐变与空间透视图形的组合,构造出了一种充满幻想与想象、又极具创造力的艺术境界。他1938年创作的《昼与夜》是运用平面镶嵌渐变与空间透视图形组合的典型作品,利用三维与二维的矛盾,构造出鸽子平面镶嵌渐变图形和场景的空间透视图形相组合,田野作为镶嵌衔接的起始,平面图形由此渐变,其间过渡部分隐现出渐变中的几何形,形成了由三维到二维图形的视觉引导。与这一作品类似的作品还有《循环》《爬虫》等。因此,只有将看似无关的身边事物同艺术创作联系起来,才有利于开拓设计思维,增强设计创造力,创造性地构建内涵丰富的视觉幻象空间,创作出撼动心灵的全新视觉设计。

结语

在研究埃舍尔艺术作品分析中,不难感受到他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及他认知世界独辟蹊径的方式。他将多学科融入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在二维平面上构造出不可能的三维空间。透过他的艺术轨迹,我們不难发现只有多维度、全方位的认知世界,与多元的学科相融合,才能时刻保持活跃的思维,从而更好地进行设计艺术的创作。.

参考文献

[1]王潇娴互补的方法—— 埃舍尔与福田繁雄图形设计方法之比较[J]设计,2013 (12):167-168

[2]隋艳金敏丽视错觉在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装饰,2010 (7):133-134

[3]布鲁诺恩斯特魔镜 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4]沈雨Ⅱ十浅议埃舍尔的错觉艺术[D]南京艺术学院,2018

[5]赵永刚埃舍尔错视空间构成理念对现代图形设计的启示[D]广东工业大学,2014

[6]游佳福田繁雄招贴设计方法研究[J]设让2015 (13):82-83

[7]刘玉博海报设计中负空间的应用与研究[J]设计,2014 (07):105-106

猜你喜欢
海报设计
儿童剧海报设计作品《九色鹿》和《丑小鸭》
韩翠霞作品
探讨海报设计中的视觉传达艺术
2020年“世界读书日”国际公益海报设计展
曲国先 蔡丽娟 海报设计作品选登
《危险在身边》海报设计
海报设计作品四幅
王彬海报设计作品
塑食2 海报设计
塑食1 海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