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与居民存款协同增长影响因素研究

2019-06-24 07:37杨俏文姚永红刘云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9年6期
关键词:分权产值第三产业

杨俏文 姚永红 刘云

一、引言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经济战略方针已达四十年,在这四十年里,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合理,经济产值得到了快速增长,标志着国力财富的财政收入快速稳步增长,居民的财富也与日俱增。这些现象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对财政收入、经济产值、国内贸易、进出口国际贸易的研究从未间断。

新中国成立至今,第二产业在经济增长中起着主要的拉动作用,第三产业作用快速增强,第一产业平稳下降,符合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长期的、持久的(王永明,2018), 产业政策力量与市场力量具有协同互补效应,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中起到驱动作用(韩永辉等,2017),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对税收收入增长均产生促进作用(田学斌等,2018)。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经济平稳发展的必要保障,产业结构升级整体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抑制作用”(杨晶,2018)。

进出口贸易是实现经济产出增长的重要因素,是地区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Hang zhang等,2016、2017)。财政分权是扩大出口规模的经济激励因素,通过激励地方政府竞争,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长(王锋,2018),财政分权对于两国国际贸易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财政支出分权对两国贸易的影响大于财政收入分权(杨武等,2018)。财政分权度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财政分权通过提高市场化水平来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王立勇等,2018),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分权情况下会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形成了产业结构升级呈现了非对称的空间溢出效应。一方面,财政收入分权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支出分权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对相邻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均产生抑制效应,但较之于收入分权,支出分权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骆永民,2008;刘建民等,2017)。张浩天等(2017)对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与地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关联研究,发现在不同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上,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不同,呈现倒“U”型发展。

综上,关于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相关学者主要从政府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国际贸易展开研究。与原有文献不同,本文试图以广东省1985-2016年相关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验证地方区域财政收入与居民存款协同增长,验证国富民强;同时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试图揭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过程中,在地方财政收入与居民财富协同增长下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国内销售,国际进出口)对财政收入作用的特征,以期运用这一研究成果,来调整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促使财政收入与居民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壮大。

二、模型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需数据主要来源于《2016年广东省统计年鉴》、广东省2016年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公告,结合和讯数据-宏观数据(http://mac.hexun.com/)的数据库整理所得。

本文利用Excel2010版办公软件以及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资料进行处理。

(二)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通过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所涉及的研究变量如表1所示。 设计地方财政收入两个因变量,以“城乡居民人民币存款的年底余额”(以下简称“居民存款”)为居民财富增长的替代变量,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自变量,出口额为国际贸易的替代变量,进口额为国际贸易的结构组成变量,国内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国内贸易变量。根据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设计的拟回归模型如下,具体字母表示见表1: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1985-2016年总体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在表2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合计计量、期末合计与极大值2016年期末余额相同,为59768.75万亿元。极大值为2016年各指标值,极小值为1985年各指标值,1985—2016年,财政、经济、贸易、居民存款余额基本都符合稳定增长势态。从离差率看,期间出口额、进口额偏高,财政收入离差率为1.26,说明这些指标的实现稳定性没有其他指标稳定。稳定性最好的指标是第一产业产值。

表1 变量定义

表2 描述性统计

表3 复相关系数

表4 回归系数

表5 财政收入与居民存款双因子关系

(二)相关性分析

本文还进行了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各自变量与因变量财政收入间相关性都达到了统计显著性水平,有95%的可信赖程度,第二、三产业、国内贸易零售消费品额与财政收入为正相关关系,且 相关性较高,分别为0.966、0.995、 0.992,说明广东省财政收入靠这三项指标支撑。本文中出口额与进口额对地方财政收入支撑都是负相关,可能因为没有把进出口额带来的关税等收入合并考核的结果,笔者曾作过2016年全国财政收入与经济结构、贸易结构截面数据模型表示,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代替地方财政收入,国际贸易进出口额对预算财政收入的解释是正相关的。从宏观角度看发展国际贸易更利于中央财政收入的增加,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零售消费品总额与居民存款余额相关性较高,分别为0.997、0.993、0.994;居民存款余额与地方收入呈正相关,可以看出,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与居民存款余额的增长具有协同性。

(三)回归结果

进行回归分析获得的结果如表3—表5所示。由表3可见,本文总体模拟水平较好,模拟程度在99.9%;D—W=1.799,介于1.5与2.5之间,不存在自相关。表3双因子相互关系都小于0.999,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

在表4中,变量回归系数的t统计检测全部通过了95%精度检测,最低精度为97.7%。混合模型是在初次回归情况下,通过数据转换后再次回归的,再次回归时,考虑了一次回归自变量对因变量作用的正负相关性。曲线回归考虑拐点作用,最终回归模型为:

表5为地方财政收入与城乡居民存款双因子模型,其结果说明,1985—2016年,广东省地方财政收入与居民存款之间存在协同增长。将地方财政收入与居民存款余额累加作为因变量,所得回归模型也能证明在经济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下的分配机制,取得协同增长的合理解释。

四、结论及政策启示

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并对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对地方财政收入和居民存款余额的提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财政收入与居民年末存款余额协同增长

依据以上回归模型2得到,居民存款对地方收入负相关,把居民存款余额移入等式左边,构成了左项为“财政收入与居民存款”之和,为因变量,等式的右边为“经济结构+贸易结构”,说明地方财政收入与居民存款具有协同增长,在共同因素作用下,地方财政每增加100元,居民存款的余额就会有一定的增长与之对应,表明财政收入与居民存款的增长具有协同性。

依据以上回归模型2得到,居民存款对地方收入负相关,把居民存款余额移入等式左边,构成了左项为“财政收入与居民存款”之和,为因变量,等式的右边为“经济结构+贸易结构”,说明地方财政收入与居民存款具有协同增长,在共同因素作用下,地方财政每增加100元,居民存款的余额就会有一定的增长与之对应,表明财政收入与居民存款的增长具有协同性。从表5双因子作用下,地方财政收入与居民存款有协同发展效应,居民存款余额每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就会同步增长1.55%,两因素相互关系为0.978,也说明作为改革开放成果的分享者,地方财政与居民,共享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居民存款协同增长效应且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说明居民财富增长的速度高于地方财政、财力发展速度。

2.居民存款的增长速度快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

从多因子共同作用看,在不同年份里,居民存款余额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负作用各不相同,协同效应明显。居民存款对地方财政收入发展最大负相关作用为1999年,居民年末每增加10%,地方财政收入就减少7.26%;居民存款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负作用从1999年(拐点)到2016年,呈递减趋势;居民存款余额对地方财政收入作用最小的年份是1985年,居民存款每增加10%,地方财政收入减少0.63%。2016年居民存款余额每增加10%,地方财政收入就会减少2.33%。居民存款余额对地方财政收入总体呈负相关,这是因为都属于成果分享因素,通常把经济发展(生产)、贸易(消费)、财政收入与居民存款(分配)三环节(未考虑投资环节)称作是经济运行的三大环节,在成果分配环节一定会存在互为矛盾,此多彼寡问题。从各自增长速度看,地方财政收入与居民存款余额具有协同增长效应,居民存款增速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居民年末存款余额增长速度(59768.75/154.88)^(1/31)=1.211810751,即居民存款余额平均增长速度为21.1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10390.35/65.46)^(1/31)-1= 0.177576,即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为17.76%,居民存款余额的增长速度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3.42%。

3.第一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贡献正相关

在共同因素作用下,每年第一产业产值的贡献在逐年淡出,第一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贡献最大年份为1990年,第一产业每取得产值10%,地方财政收入就会增长3.5%;第二产业产值对财政负作用最大的年份也是1990年,第二产业产值每取得10%,财政收入就会减少20.9%。

4.第三产业产值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日显重要

第三产业产值对地方财政收入始终是正相关的,由最初1985年每增加第三产业产值的10%,地方财政收入就会增加3.16%,到2005年的每增加第三产业产值10%,地方财政收入就会增加16.82%,这期间第三产业产值对地方财政收入的作用呈递增速度;从2004年始,第三产业产值对财政收入的作用逐步回落到每取得第三产业产值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05%,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对第三产业产值的依赖性稍微减弱。第三产业产值的实现对财政收入增长弹性作用加大,广东经济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5.进出口贸易对地方财政收入的作用不太明显

出口额对财政收入是负相关的,负作用最大年份是1990和1989年,其分别对财政收入的负作用为,每有10%出口额,财政收入就会分别降低99.4%和79.4%;到2016年止,其负作用逐步缩小,现在是每出口额100千美元,财政就会减少0.38万元。上文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进出口贸易额对财政收入的解释是正相关的。剔除居民存款余额变量,增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进出口贸易对财政收入的支撑也是正相关的。

6.零售消费品的销售额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有积极意义

国内零售消费品的销售额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较大的年份是1990、1989、1991,分别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为:每发生100元零售消费品销售收入,分别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为118.74元、89.34元和72.59元;而后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弹性作用逐步回落, 2016年,回落到每发生零售消费品销售额100元,为地方财政提高收入27.8元。加强网络销售结算业务的税收监管力度,不断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提高国内零售消费品销售,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分权产值第三产业
集权分权哪个更好?
分权与增长
日本印刷产业产值2018年第一季度略增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市场化进程、财政分权与收入差距
客观、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