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U消融MR T2WI不同信号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9-06-24 09:43刘玉婷谢晓绘官孝萍申恒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消融术能效消融

刘玉婷,谢晓绘,官孝萍,申恒春*

(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四川 泸州 646000;2.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四川 内江 641000)

子宫肌瘤是常见妇科良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子宫切除术、肌瘤剜除术、药物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及HIFU消融,后者因其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受到青睐[1-4]。MRI软组织分辨力高,有利于测量子宫肌瘤大小,根据不同信号,可分析肌瘤内组织成分,增强扫描还可显示其血供情况[5]。本研究比较HIFU治疗MR T2WI不同信号子宫肌瘤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8月—2017年8月首诊于我院拟接受HIFU治疗的156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7~51岁,平均(41.8±5.0)岁;术前均接受MR检查,共检出子宫肌瘤210个,肌瘤体积0.52~447.42 cm3,中位体积39.78 cm3。经至少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参照Zhao等[6]分类方法,结合本组病例实际情况,将子宫肌瘤分为低信号组(74例115个肌瘤,图1A)、等信号组(11例15个肌瘤)、高信号组(36例39个肌瘤,图2A)及混杂信号组(35例41个肌瘤;即1个肌瘤内部同时存在2种及以上MRI信号)。

图1 子宫肌瘤患者,40岁,孕2产1 A、B.HIFU消融前MR T2WI显示肌瘤呈低信号(A),CEUS可见肌瘤周围明显强化,肌瘤内部稍强化(B); C.HIFU消融后即刻CEUS可见肌瘤周围强化减弱,肌瘤内部出现无灌注区 (箭示子宫肌瘤)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Esaote MyLab 70超声诊断仪、海扶JC200型超声治疗系统。嘱患者俯卧,将探头置于其耻骨上方2~3 cm处,行CEUS检查观察病灶位置、大小及血供情况(图1B、2B)。确定治疗声通道安全后开始消融,参数:频率0.96 MHz,焦距151 mm,功率350~400 W,以层间距5 mm逐层对病灶进行消融,当超声显示病灶灰度较前变化明显、CDFI血流信号消失时,行CEUS观察病灶血供情况(图1C、2C),如血供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则终止HIFU治疗,否则继续消融。

记录术中消融治疗参数,包括声源功率(W)、辐照时间(s)、治疗剂量(J)及治疗强度,其中治疗强度=辐照时间(s)/治疗总时间(h)。

1.3 疗效评估 采用Esaote MyLab 70超声诊断仪,于HIFU消融后即刻行CEUS检查(图1C、2C),造影剂为SonoVue(Bracco公司)。测算消融后即刻肌瘤体积及无灌注区体积(肌瘤中无造影剂充盈的部分,即肌瘤凝固性坏死区[7]),体积(mm3)=长径(mm)×左右径(mm)×前后径(mm)×0.5233。计算能效因子(即消融单位体积病灶所需超声能量)及消融率,能效因子(J/mm3)=η×声源功率(W)×辐照时间(s)/无灌注区体积(mm3),其中η反映HIFU对超声能量汇聚的能力,取η=0.7;消融率(%)=肌瘤体积(mm3)/无灌注区体积(mm3)×100%。

图2 子宫肌瘤患者,34岁,孕2产2 A、B.HIFU消融前MR T2WI显示肌瘤呈高信号(A),CEUS示肌瘤内部明显强化,可见粗大血管影(B); C.HIFU消融后即刻CEUS可见强化范围明显减小,肌瘤内部出现无灌注区 (箭示子宫肌瘤)

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复查经阴道超声,测算肌瘤体积,并与术前对照,计算肌瘤缩小率,肌瘤缩小率(%)=(术前肌瘤体积-随访复查肌瘤体积)/术前肌瘤体积×100%。于术后12个月对患者妊娠及肌瘤再干预(包括接受子宫肌瘤剜除术或子宫切除术、再次接受HIFU治疗)情况进行随访。

1.4 安全性评价 HIFU消融术中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放射痛、皮肤烫伤、治疗区疼痛、腹股沟痛及臀部褶皱痛等。对术后不良反应常规随访1周,必要时可延长时间;观察有无发热、下腹部疼痛、骶尾部疼痛及阴道排液。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非正态分布则以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术前肌瘤体积及治疗剂量均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采用Dunn检验。各组间术中声源功率、辐照时间、治疗强度、能效因子、术后消融率及肌瘤缩小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方差齐则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方差不齐则采用Games-Howell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各组间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肌瘤体积及消融治疗参数比较 4组间HIFU消融术前肌瘤体积(χ2=14.720,P=0.002)、术中辐照时间(F=10.422,P<0.001)及治疗剂量(χ2=30.97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中声源功率及治疗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两两比较,低信号组术前肌瘤体积较高信号组(P=0.032)及混杂信号组(P=0.029)明显减小;高信号组术中辐照时间明显长于低信号组(P<0.001)及混杂信号组(P=0.006),治疗剂量明显大于低信号组(P<0.001)、等信号组(P=0.023)及混杂信号组(P=0.013)。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表1 各组子宫肌瘤患者HIFU消融术前肌瘤体积及术中消融治疗参数比较

表4 各组子宫肌瘤患者HIFU消融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例),±s]

表4 各组子宫肌瘤患者HIFU消融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例),±s]

组别放射痛皮肤烫伤治疗区疼痛腹股沟痛臀部褶皱痛低信号组(n=74)9.46(7/74)62.16(46/74)75.68(56/74)16.22(12/74)2.70(2/74)等信号组(n=11)045.45(5/11)72.73(8/11)9.09(1/11)0高信号组(n=36)19.44(7/36)52.78(19/36)86.11(31/36)13.89(5/36)8.33(3/36)混杂信号组(n=35)11.43(4/35)37.14(13/35)71.43(25/35)00χ2值3.9536.2792.4816.4114.635P值0.2670.0990.4790.0930.201

2.2 疗效相关指标比较 4组间能效因子(F=3.953,P=0.009)及消融率(F=4.313,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两两比较,高信号组能效因子明显高于低信号组(P=0.016)、等信号组(P=0.012)及混杂信号组(P=0.002),消融率明显低于低信号组(P=0.003)、等信号组(P=0.006)及混杂信号组(P=0.003)。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表2 各组子宫肌瘤患者HIFU能效因子及消融率比较(±s)

表2 各组子宫肌瘤患者HIFU能效因子及消融率比较(±s)

组别能效因子(J/mm3)消融率(%)低信号组(n=115)6.63±8.1878.67±14.52等信号组(n=15)3.89±2.3582.62±12.34高信号组(n=39)10.49±13.1971.18±12.33混合信号组(n=41)4.56±4.2980.18±12.14F值3.9534.313P值0.0090.006

低信号组、高信号组、混杂信号组中,术后3个月分别失访3例(3个肌瘤)、1例(2个肌瘤)、3例(3个肌瘤),术后6个月为5例(8个肌瘤)、2例(3个肌瘤)、5例(7个肌瘤);等信号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均无失访者。4组3个月及6个月肌瘤缩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高信号组术后3个月肌瘤缩小率明显低于低信号组(P=0.038)及混杂信号组(P=0.018),术后6个月肌瘤缩小率明显低于低信号组(P<0.001)、等信号组(P=0.013)及混杂信号组(P=0.050)。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随访至术后12个月,低信号组9例(14个肌瘤)、等信号组2例(2个肌瘤)、高信号组6例(8个肌瘤)、混杂信号组6例(8个肌瘤)失访。4组患者妊娠率分别为7.69%(5/65)、0、3.33%(1/30)及3.45%(1/29);肌瘤再次干预率分别为9.23%(6/65)、0、16.67%(5/30)及10.34%(3/29)。

2.3 安全性比较 所有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4组间术中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术后患者均未出现发热;低信号组、混杂信号组中各2例出现阴道排液,等信号及高信号组中无阴道排液者,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45,P=0.523)。低信号组、等信号组、高信号组及混杂信号组术后下腹部疼痛发生率分别为44.59%(33/74)、81.82%(9/11)、63.89%(23/36)、57.14%(20/35),骶尾部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7.03%(20/74)、18.18%(2/11)、30.56%(11/36)、22.86%(8/35);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7.616、0.945,P=0.055、0.815)。所有术后不良反应未经特殊处理,症状均于术后2周内自行缓解。

表3 各组子宫肌瘤患者HIFU消融术后3个月及6个月肌瘤缩小率比较(%,±s)

表3 各组子宫肌瘤患者HIFU消融术后3个月及6个月肌瘤缩小率比较(%,±s)

组别术后3个月肌瘤缩小率术后6个月肌瘤缩小率低信号组38.65±13.6658.52±18.58等信号组38.06±17.7761.10±22.38高信号组29.00±19.6138.07±22.81混合信号组43.95±25.1655.53±31.48F值4.9228.044P值0.003<0.001

注:除外失访病例后,低信号组、等信号组、高信号组及混合信号组术后3个月子宫肌瘤病灶分别为112、15、37、38个,术后6个月分别为107、15、36、34个

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肠道损伤、下肢感觉运动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原理是将低能量超声穿透正常组织聚焦于靶区内,使焦点温度瞬间升高至60℃~100℃,导致肌瘤组织发生蛋白变性及凝固性坏死;同时破坏肌瘤组织内的血管,阻断其血供,致使肌瘤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后期肌瘤逐渐被溶解吸收,发生纤维化[4,8]。HIFU治疗子宫肌瘤特异性较强,且对肌瘤以外组织影响较小。

冉剑波等[9]报道,MR T2WI呈高信号肌瘤中平滑肌细胞丰富,肌瘤胶原纤维细小而平滑肌纤维丰富。HIFU消融过程中,靶组织胶原纤维含量越低,其声衰减、声速值越小,越不利于组织吸收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热能。MR T2WI高信号子宫肌瘤大多血供丰富,HIFU消融对于直径>2 mm滋养血管的闭塞能力有限,且丰富的血液流动也可带走较多热能,不利于能量沉积[8]。本研究发现高信号组辐照时间最长,治疗剂量最大,但消融率最低,能效因子最大,与Jacobs等[10-12]的结果相符。另有学者[13-14]认为MR T2WI高信号肌瘤HIFU治疗效果不可一概而论,均匀轻度高信号肌瘤HIFU治疗困难、效果较差,而不均匀高信号肌瘤的治疗效果与低信号及等信号肌瘤相似。本研究将混杂信号肌瘤单独列为1组,结果显示混杂信号组HIFU消融治疗参数及疗效相关指标均与低信号、等信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既往研究[14-15]结果相符合。Zhao等[15]认为HIFU治疗MR T2WI高信号子宫肌瘤后再干预率高于等信号及低信号肌瘤。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高信号组再干预率最高,为16.67%(5/30)。

本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HIFU消融术后随访时间有限,对患者治疗后再次干预率及妊娠率、分娩等情况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HIFU消融不同MR T2WI信号子宫肌瘤均较为安全、有效;相对于低信号、等信号及混杂信号肌瘤,高信号肌瘤消融难度更大,效果更差,治疗后再次干预率高。

猜你喜欢
消融术能效消融
消融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高效电动机能效检测关键问题分析
数字化赋能节能服务智慧化创新能效管理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厌囊肿的效果
心脏康复护理对阵发性室上速消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能效之星”产品目录(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