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

2019-06-24 04:42刘志鹏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乡村振兴

刘志鹏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以国家级贫困县长顺县的绿壳蛋鸡养殖业的发展为例,首先证明绿壳蛋鸡养殖业是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然后分析绿壳蛋鸡养殖业的发展模式,即“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发展模式,并证明这一模式是山地落后地区产业发展的正确选择,对其他地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7-0012-04

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贵州省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其农业产业发展却局限于其先天的劣势:山地和丘陵占贵州省总面积的92.5%,仅有7.50%的山间盆地,而且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山区的省份;土地破碎,土壤有机质不足;白天光照缺乏。难以规模化、难以标准化、难以机械化,更无法在产量上求胜。因此,贵州省农业发展必须走出一条与其他省份不同的道路,即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道路。本研究以长顺县绿壳蛋鸡养殖业的产业发展为例,试图进一步证明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中“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发展模式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一、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从文本角度看,“山地”,地质学认为山地是海拔在500m以上,相对高差200m 以上,由众多高山、丘陵、山谷连绵交错组合而成的呈脉状分布的地表形态[1]。通俗地讲,山地,就是山岭、谷地和盆地的总称;“特色”,指生产、营销及服务的差异性和创新性;“高效”,一般指同等条件下,生产的产品质量更高或生产时间更短;“农业”,这里是按生产对象的加工顺序所划分的三次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是指在山区运用特有的农业资源,开展具有山地独特性的优质高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活动[2]。

从另一个角度看,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又是一种高效农业。高效农业,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各种农业实用技术的科学集成,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生产多系列、多品种、高产量的质量安全农产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落脚点是山地、特色[3]。因此,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必须是同时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而且生产出的高质量产品必须具有山地特色。

二、长顺县绿壳蛋鸡养殖业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來,长顺县的绿壳蛋鸡产业发展走了许多弯路。首先,五年前,长顺县的某些饲养户盲目从江西引进东乡绿壳蛋鸡,对本地品种进行杂交,导致本地品种群体羽色杂乱,生产性能参差不齐,威胁到本地品种的生存。但是,通过畜牧部门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宣传和努力,逐渐淘汰杂乱个体,使本地品种得到逐步恢复和提高。其次,2014年以前,贵州省已创建绿壳蛋鸡品牌18个,除个别有些知名度外,其他的知名度低,品牌价值不高。每个养殖企业都有自己的注册商标和品牌,规模小,竞争力弱,难以被市场认可,无法形成大品牌,生产大产品,占领大市场。如今,长顺绿壳鸡蛋是唯一的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价值上升,有利于以后绿壳蛋鸡产业发展。最后,前几年,绿壳蛋鸡产业规模化相当低,存栏1 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只占全省养殖量的28.8%,如今,由于发展模式的转变,这一问题已得到巨大改善。绿壳蛋鸡产业通过推行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运行模式。由天农公司为主导龙头企业,通过推行企业保底回收、农户资产入股分红、到企业务工和生态养殖绿壳蛋鸡等四种方式,产业规模已发展壮大。至2015年底,全县存栏绿壳蛋鸡300万羽,年产绿壳鸡蛋1.2亿枚,年出栏肉鸡150万羽,年产值达到2.7亿元。

三、长顺县绿壳蛋鸡养殖业是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一)长顺县绿壳蛋鸡养殖业是山地特色农业

长顺绿壳蛋鸡是在长顺县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蛋鸡品种。绿壳蛋鸡作为特种养殖品种具有一定的品种优势。长顺绿壳蛋鸡生产的绿壳鸡蛋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其蛋黄中卵磷脂、维生素(A、B、E)、氨基酸等含量是普通鸡蛋的2—10倍,β球蛋白和r球蛋白均高于其它鸡蛋。据报道,经常食用绿壳鸡蛋,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提高智力;改善中老年人血糖,血压和睡眠、对心血管病人有一定保健功能。因此,长期以来,长顺绿壳蛋鸡生产的绿壳鸡蛋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特别是在2014年长顺绿壳鸡蛋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后,品牌价值逐渐显现;其次,绿壳蛋鸡作为肉鸡营养价值高,其肉质结实、味香鲜美、口感极好,鸡肉中的各种氨基酸明显高于其他鸡种,具有滋补肝肾、大补气血、调经止带等功效,且药效卓越神奇,被誉为“药鸡”。因此,绿壳蛋鸡的鸡蛋和肉鸡是独具特色的农产品。

长顺县地势由山地、丘陵、盆地组成,平均海拔超过600米,建林覆盖率50.1%,平地空间狭小,不适合占用空间大的猪、牛等家畜的养殖。但是,却极其适合绿壳蛋鸡的养殖。首先,绿壳蛋鸡养殖所占用空间不大,圈养的话,一个鸡舍只需要1 000平方米即可,而且投资较少即可获得较大回报。其次,正是由于长顺县地理条件较差,发展较慢,导致其森林保存完好,水质土壤无污染,为散养的绿壳蛋鸡提供了绿色的生态环境。这里散养的绿壳蛋鸡,可以每天穿梭于山地、林间、农田,锻炼其肌肉,增加其肉质口感,减少脂肪,正可谓是“运动鸡”,每天还吃着绿色天然的昆虫、青草,喝着无污染的山泉、河水,正可谓是吃着“草药”,喝着“矿泉水”。在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养殖的绿壳蛋鸡,其品质也会比平原上养殖的鸡要好得多。最后,绿壳蛋鸡的养殖可以与旅游业相结合。对于平时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来说,乡间生活的体验是可以吸引他们的消费欲望的。林下、田间行走的绿壳蛋鸡会成为一道风景,成为一种乡间体验,而且它们的排泄物可以成为农田、树木的天然肥料。它们吃下害虫,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更能体现绿色、循环经济的本质。这些优点,只有长顺县这样的山地地区才能体现。因此,绿壳蛋鸡产业是山地特色产业。

(二)长顺县绿壳蛋鸡养殖业是高效农业

判定长顺县绿壳蛋鸡养殖业是否可以称得上是高效,笔者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经济效益。下面的数据是笔者参与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的暑期实践活动通过调研获得的,此次调研,我们主要参观了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养殖基地、培育繁殖基地。笔者将这次获得数据与白羽鸡的相关数据做对比,用以证明长顺县绿壳蛋鸡的养殖业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

首先,解释一下为何同是绿壳蛋鸡,肉鸡和蛋鸡每只鸡饲料使用量差距如此之大。一是肉鸡成熟期为5个月,5个月就会出栏,而蛋鸡饲养时间远超1年。二是由于蛋鸡需要产卵,其饲料使用要多些,肉鸡要少些。又因为白羽鸡与绿壳蛋鸡获得的利润主要与鸡苗成本和售价有关,饲料成本以及防疫成本差异不大,所以我们假设二者的饲料成本与防疫成本相同。

作为肉鸡,对比白羽鸡数据,可以看出绿壳蛋鸡投入成本很高,同时销售价格是白羽鸡的2倍还多。作为蛋鸡,普通粉壳蛋市价在0.5~0.8元/枚,绿壳鸡蛋也远高于前者。而且一个饲养周期,绿壳蛋鸡的利润可达到80元/羽[4],这所谓高投入高产出,但还是不可以直接定义为经济效益高,只能认为绿壳蛋鸡为高投入高价格。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整个长顺县2015年绿壳蛋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并与贵州省以及全国农业平均劳动生产率做对比。

由此可见,长顺县绿壳蛋鸡产业劳动生产率远高于贵州省第一产业平均劳动生产率,也远高于全国平均劳动生产率。因此,可以认为长顺县绿壳蛋鸡产业经济效益优异。

2.社会效益。长顺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贫困县,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具有典型的传统农业特征。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粮为主的产业结构,虽然基本解决了全县人民的吃粮问题,但却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绿壳蛋鸡养殖基地的建立真是解决了这样的社会问题,通过推行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参与的方式,在2015年长顺绿壳蛋鸡养殖规模300万羽。贫困农户参与的“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运行模式,由天农公司为主导龙头企业,通过推行企业保底回收、农户资产入股分红、到企业务工和生态养殖绿壳蛋鸡等四种方式,到2020年将带动6 000户贫困农户通过发展长顺绿壳蛋鸡养殖产业增加收入实现脱贫,为长顺县居民解决民生、就业问题。

3.生态效益。绿壳蛋鸡养殖基地还具有丰富的生态效益,其养殖也是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最重要的一环。通过加入生产环(林下放养绿壳蛋鸡)和增益环(养殖废弃物快速无害化处理及高效循环利用)将传统的单一种植产业与高效饲养畜禽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使该系统上下游产业间互为食物,食物链结构有效延长和闭合,对系统内农业废弃物进行高效循环利用,构成了良性循环的再生路径。建设一个由养殖业(林下放养绿壳蛋鸡)→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循环利用(养殖废弃物快速无害化处理及高效循环利用)→种植业(高钙苹果和紫王葡萄种植)→养殖业(林下放养绿壳蛋鸡)组成的,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有利于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通过对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高效循环利用,可以基本实现农业污染物的“零排放”,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利用对养殖废弃物进行快速无害化处理生产的高效有机肥发展高钙苹果和紫王葡萄种植,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不施用化学肥料,可以有效避免因大量施用化肥帶来的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地退化,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三是通过对养殖废弃物进行快速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高效循环利用,有利于推动特色种植业快速发展。特色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又可以为特色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饲料来源,因此,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有利于逐步建立种植业与养殖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绿壳蛋鸡养殖业是高效农业。

四、长顺县绿壳蛋鸡养殖业发展路径与模式研究——“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模式

绿壳蛋鸡养殖业扎根于长顺县,主要是由于“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发展模式是适合这一产业发展的经济规律的。

第一,坚持政府为主导。像长顺县这样的山地落后地区,想要建立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特别是中央政府。一是因为山地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本来就差,根本不适合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而且地方政府本身就缺少税收收入,根本无法改变这一状况,容易落入因为落后而持续落后的循环。二是因为就算要建立第一产业,产业发展的初期还是避免不了巨大的固定资产投资,比如鸡舍、水、电,这些巨大的固定资产投资是民营企业家无法承受也是不愿承受的,因此,这就需要中央政府的介入。中央政府要将经济发达省份的财政收入一部分转移支付给落后山地地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以改变状况。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起初政府的介入绝没有扭曲市场,因为如果仅仅靠市场的作用,产业初期的巨大投资可能需要几十年的积累,政府的作用仅仅是加速了这一积累过程,这之后的发展还是主要依靠市场。另外,政府要引导龙头企业的进入。由于落后地区消息相对闭塞,政府要将这些能产生利益关系的信息传递给实力雄厚、有责任、有技术的龙头企业,并给这些企业一定的补贴。一旦这些企业进入,市场的力量就会推动产业的发展。这是因为再强大的政府也不应该主宰市场,政府只能引导市场。

第二,龙头企业要与合作社和贫困农户相结合。龙头企业具有经验以及相关的知识、技术,合作社具有号召、培训、整合贫困户的能力,而贫困户有工作的能力,但是缺乏知识、经验、技术,这三者相互连接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

第三,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缺一不可。在长顺县绿壳蛋鸡养殖业发展的案例中,政府出资建设铁路、公路,实现“村村通公路”,使绿壳蛋鸡养殖业不存在交通上的问题;同时,政府又出资兴建1个年处理9亿枚绿壳鸡蛋的初加工厂,1个年产3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1个年产5万吨的有机肥加工厂,以及办公、生活、电商销售等其他设施,并配套购置安装相应的设备,是绿壳蛋鸡养殖业形成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体系。并且,政府引导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进入长顺县,为养殖户提供包括家禽种苗、防疫、厂房建设等技术支持,并通过合作社宣传,对有意向加入的农户进行养殖知识、经验、方法的传授,并以市场价格收购养殖户生产的肉鸡和鸡蛋,为养殖户解决销售问题。这一模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又吸引新的农户加入,这样,绿壳蛋鸡养殖业的生产规模不断壮大,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就这样建立起来了。此外,由于之前绿壳鸡蛋品牌太多,质量参差不齐,在消费者的认知中,绿壳鸡蛋品牌价值低。直至2014年长顺绿壳鸡蛋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后,绿壳鸡蛋的生产只会在长顺县成产,随着质量的提升,品牌价值逐渐显现。

五、长顺县绿壳蛋鸡养殖业发展的启示

长顺县绿壳蛋鸡养殖业的发展为我国山地落后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这样的地区,产业发展绝不是照搬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为了降低成本,盲目追求产量。山地落后地区更要牢牢抓住山地特色这一巨大优势,坚持“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发展模式,追求高质量绿色农产品生产,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高质量绿色农产品才是消费者所追求,才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  秦成逊,王杰.西部地区基于生态文明的山地经济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12,(10):62-65.

[2]  滕明雨,简小鹰,张磊.如何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4-19.

[3]  王建法,陈晓东,吕本国,等.高效农业及其发展思路[J].中国农学通报,2010,(7):383-386.

[4]  周泽英,班镁光.黔南州绿壳蛋鸡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8):32-34.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赣南生态旅游竞争力及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