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绵阳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的困境与对策

2019-06-24 05:14张泽元程星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绵阳应对措施困境

张泽元 程星

摘 要: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而作为四川第二大城市的绵阳则是其中的有力竞争者。当下,绵阳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在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分析绵阳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现阶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绵阳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提出针对性对策,以供相关政府部门参考。

关键词:绵阳;四川经济副中心;困境;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9-0118-02

一、绵阳经济发展概况

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绵阳经济增长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经济总量持续健康增长。2017年,实现地区GDP 2 074.75億元,经济总量迈上2 000亿元台阶,比上年增长9.1%,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4.1∶40.4∶45.5,第三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强。2017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 269.53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为61.2%。

3.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工业增长率、综合效益指数等经济指标逐年上升。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 723.19亿元,增长18.2%。利润总额133.29亿元,增长19.9%。

4.科技城建设稳步推进。2017年,科技城实现二三产业增加值1 476.88亿元,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 137.51亿元,增长13.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3.78亿元,增长12.7%。

5.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7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 015元,增长8.4%。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 822元,增长8.2%。

二、绵阳经济发展的困境

1.经济总量规模较小,领先优势不明显。2017年,绵阳GDP总量仅占成都的15%,大大落后于成都,具有明显差距。同时与德阳、宜宾、南充等省内城市相比,绵阳仅领先200亿元左右,差距较小,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先天优势不强。

2.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三大产业中,产业高级化趋势不明显,工业发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农业所占比重较大。在产业布局方面,同质化现象严重,产业集聚效应较弱,产业的结构性矛盾未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3.科技城军民融合面临问题,创新成果转化存在障碍。目前,绵阳军民融合产业呈现出规模化趋势,但面对法律法规、资金、人才等等方面的问题,难以发挥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同发展的积极作用,实现强军目标与推动经济发展的统一。

4.区县发展差异巨大,难以发挥区县联动效应。除涪城区、江油市外,绵阳各区县经济体量较小,其中北川县、平武县仍属国家级贫困县行列。目前,绵阳重点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高新区、江油市,而三台县、盐亭县则是川内有名的农业大县。绵阳各区县由于发展差异巨大,难以实现区县联动,实现共同发展。

三、推动绵阳经济发展的对策

1.做大经济规模,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目前,绵阳GDP位居全国城市百名之后,严重减缓了绵阳的经济发展持续动力。因此,绵阳在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支持长虹、九洲等龙头企业的发展,通过产业拓展等培育一大批在国内占据重要产业地位的大企业。二是扶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给予政策、融资、资金等方面的帮扶,推动其成为绵阳民营经济的中流砥柱。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成都、重庆的产业转移。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来到绵阳投资建厂,不仅能促进绵阳经济发展,更能使绵阳本土企业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实现绵阳经济快速而健康的发展。

2.以科技创新为推动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也是实现绵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绵阳原有的工业发展模式已经与绵阳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严重脱节,亟待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一是强化和巩固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优势,加快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发挥两大国家级开发区的示范作用。二是利用科技城的科技优势,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科技产业,充分借鉴贵阳打造大数据产业的先进经验,培育和孵化绵阳本土科技企业,积极转化绵阳传统产业。三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金融、房地产、物流等第三产业,实现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同时充分李白文化、红色文化、三国文化的宣传效应和知名度,推介富乐山、青莲诗歌小镇、窦团山、北川地震遗址等旅游资源。

3.破解军民深度融合的障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面对科技城军民融合所遇到的困难,绵阳应积极制定有利于科技城发展的政策,调动军民深度融合的积极性。加强与国防建设等产业的协作配套,推进军民融合创新改革试验,集中力量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争取在体制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成效。同时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充分发挥科技城的人才力量,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进行科研创新和创业,实现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

4.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人居环境。通过一定的财政支持、建设工业园区、提供税收等政策优惠,改善盐亭、平武等工业欠发达区县工业发展条件,实现各区县经济的协调、协同发展。在民生方面,构建宜居绵阳城市体系,从环境、生态、教育等各方面,提高绵阳的人居质量。同时,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

综上所述,绵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坚持走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增强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的竞争力,取得可持续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  绵阳市统计局.绵阳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8-03-29.

[2]  李维.李文华.绵阳工业发展增长潜力研究[J].中国市场,2015,(34).

[3]  谢丛莲.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现状研究报告[J].中国市场,2017,(13).

[4]  庹高婧缘.苏伟洲.刘樑.新时期绵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5,(4).

猜你喜欢
绵阳应对措施困境
跟踪导练(一)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flicts and Blending in Guasha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中国科技城绵阳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