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悟融合”四步法应用探析

2019-06-24 17:40秦文静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5期

秦文静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的味道,要关注人文性。笔者以苏教版《伊索寓言》读悟融合为例,来探析阅读四法。

一、明确教师的阅读内容,做到“四读”

从《伊索寓言》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需要从“四读”入手,即读课文,读教材,读课标,读教参。《狐狸与葡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声情并茂地朗读故事,让学生从中体验“童诵”乐趣。

怎样去读课文?

读课文。教师需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如“成熟”,讽刺狐狸,葡萄成熟,反映出狐狸“馋”的用心,而要摘下葡萄,就得“想尽”办法,再由“只好”来承接它表面服输,最后由“酸”读到葡萄的味道。从上述阅读中,引申出寓意,激发学生思考: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不成熟。

读教材。教师要联系本单元内容,对寓言故事进行多方面挖掘,为学生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从经典中阅读,从阅读中感受文化,获得熏染。教师要明确阅读方向,引领学生从阅读中感悟知识。对于《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学生可以从中“学会生存,学会待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读课标。课标给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方向。五年级阅读教学,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关注文章中的字词句,揣摩文本表达方式,增进对文本思想情感的理解。

读教参。教参是教师筛选阅读内容的参考,教师应认真研读教参,完善教学设计,提升教学的匠心功效。

二、以读促悟,让学生从阅读中提升素养

阅读教学的本质任务是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文本,理解文本内涵,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并从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阅读教学,教师不仅要关注阅读过程,还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字面意义中,挖掘文本的语言特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有所感悟。

1.引读,让学生了解寓言的乐趣。对于《伊索寓言》的读悟融合教学,教师首先在引读中,向学生展示“寓言”,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感受寓言阅读的快乐。在展示《伊索寓言》原著的过程中,利用“乌鸦喝水”封面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分析“乌鸦喝水”的故事由来,激发学生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致。事实上,乌鸦喝水过程展示了乌鸦的聪明,与教材中所节选的“狐狸与乌鸦”故事形成鲜明对照。我们阅读文本发现:狐狸为了能够吃到乌鸦嘴里的肉,运用了不同的歌颂伎俩来夸奖乌鸦,使得乌鸦被美言所蒙蔽,导致嘴里的肉被狐狸骗走。因此,在阅读前,我们可以设置疑问:“狐狸的办法为什么能奏效?”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对狐狸与乌鸦的对话进行了深度阅读,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反思,从而构建清晰的解读思维。《伊索寓言》所展示的寓言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狐狸是可恶的,但乌鸦也有不足之处。利用“乌鸦喝水”与“狐狸欺骗乌鸦”的对比,来增强寓言阅读的趣味性。

2.初读,让学生接触文本寓意。初读是了解文本、接触寓言故事,形成阅读真实感的重要途径。在初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轻声阅读,通过读通文本、读顺文意、随文批注等方式,对不懂的字词句进行标记。第二次阅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放声阅读,或者自由阅读,根据阅读进程,对重要的词语进行标记,并请学生思考寓言故事。寓言的主人公是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初读过程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如概括段落大意,对于“想尽办法”与“成熟”等关键词进行突显,让学生从阅读中思考,把握其意义,形成对寓言的整体感知。

3.细读,挖掘寓言的内涵意义。细读,就是要从仔细阅读中,品读文本内涵,挖掘故事寓意。在细读过程中,教师要明确阅读的主题要求,要让学生了解寓言的故事及寓意。学生从细读品味中,思考并探究“成熟”等词汇的意义。如“成熟”,可以是葡萄成熟的样子,由此来折射狐狸“馋得直流口水”的形貌特征;接着让学生理解“想尽”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认识自己,能做就做,不能做就提升自己的能力”等道理。

4.悟读,让学生从阅读中升华主题。读思要联系,读悟要结合。通过阅读文本,既要感知文本內容,还要领悟主题。寓言阅读中,教师不能将“读懂”作为评价要求,更要从文本语境创设中,让学生在阅读中构建辩证的阅读心态。《伊索寓言》的故事展示了什么,我们从中获得了什么?启迪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鼓励学生将故事讲给家人听,在讲解中生成体悟。

读悟融合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在开展读悟融合教学前,要明确阅读内容,发现阅读的价值,引领学生建构阅读情境。读悟融合,就是要将阅读与思维、感悟相结合,从阅读实践中挖掘人文情感、素质态度等内容,从而把握语文教学的灵魂。

作者简介:山东省日照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