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酒的文化联姻

2019-06-25 01:53刘在平
爱尚书香 2019年3期
关键词:美酒诗人

刘在平

记得前些年,曾出席一位朋友的婚礼。朋友好诗,席间狂吟一首,博得满堂喝彩。一拨人随声附和,歪诗妙句、唐诗宋词,毫韵乱舞。新娘把酒助兴,推杯让盏。酒壮诗人胆,诗添酒鬼情,把个婚礼闹得天翻地覆,雅趣丛生。有业余书法家大呼:笔墨伺候!众诗人灵感如潮,喧腾助阵,很快抖出一副楹联:

马上琵琶,江河玉液,莫问英雄悲喜,啜一杯胸襟通日月

闺中情愫,荷藕平仄,且听佳人叹笑,吟千首眉黛夺春秋

横批:诗酒联姻

提起诗与酒,就好像提起龙与虎、凤与凰;或是笔墨与纸砚、梅兰与竹菊……在人们心目中,不啻千古秦晋、金玉之缘;又真的像一幅上下对仗、神气耦合的楹联,挂于春秋岁月的门楣两侧。不说别的,被酒香熏染的诗句,在现代生活中会成扎成捆般突突地冒出来。不用现翻唐诗三百首、古代诗词选什么的,单凭稀松平常的文学知识,从那些脍炙人口、连许多儿童都背得出来的“流行古诗”中,便可信手拈来。比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酒是越久越醇,假如考古发掘出未启封的老酒,必是惊世国宝。不过,千年佳酿毕竟难寻,倒是佳酿般的诗句却历尽沧桑而愈发醇美。

令人惊奇的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由两者相通的内在秉性而牵连。诗人发了诗兴,形象思维的线索串起灵感珍珠而成精美之链。兴之所至,万物生辉,皆可入诗。诗人以特有的审美观照,赋万事万物以各种情怀。而酒呢?只要稍加留意便可发现,酒在这万事万物中竟独领风骚。你看啊,上到宇宙苍穹、日月星辰,下至河流山川、草木鱼虫,各有自己的“角色性格”;即便是更为动态、情景交融的风花雪月、鸟语花香、春去秋来、斗转星移,也大都“各司其职”。一些心照不宣的约定俗成,是不能违背得太离谱的,将松竹与恶俗相连,将月亮比作男人或猛兽,总嫌牵强、别扭。然则,酒就不同,或雅或俗或喜或悲或粗犷或细腻或高亢或沉静或形影相吊或万马奔腾或大漠山川或书斋陋室或飞沙走石或花前月下……酒可以上天入地、无孔不入,酒可以阅览心理状态的百科全书,可以掀开情感世界的气象大全。

且看最为人熟知的几例:凄凉悲惨的,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感慨万千的,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缠绵悱恻的,如“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壮怀激烈的,如“方我吸酒时,江山入胸中。肺肝生崔嵬,吐出为长虹”;孤寂忧愁的,如“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潇洒飘逸的,如“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怪不得,多愁善感、才华横溢的诗坛才子,常以美酒佳酿激发诗情,使得中华源远流长的诗歌艺术长河,千古酒香悠悠。

写诗的人思维跳荡,不合正常逻辑往往是写诗的“逻辑”。正常逻辑被打破的时候,出现了诗化的发散、转闪、挪并、穿透、跨越、环绕、奔腾……思维借助语言,如脱缰的野马,如飞天的鬼魂,去纵横驰骋,去上天入地,去化腐朽为神奇,扭乾坤而倒转,牵风马牛而相及。这时的酒,虽然从物质意义上打破的是神经在生理上的运行机制,但在心理上、思维上、情感上,不仅是推波助澜,而且“破坏”着堤坝或闸门。不是诗人的人,也可能酒后痛哭,酒后耍疯,酒后发泄,“借酒浇愁”“酒后吐真言”……而对诗人来说,酒发挥着“酒精”的功效,洒在情感和意象的柴堆,灵感一点,火焰熊熊,火光冲天。尤其是,酒,在文化土壤上、在人们社会化认同上的“二度酿制”,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强有力的心理暗示。诗人饮酒,就像徘徊已久的泉流急遇断豁,即成“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巨瀑,激荡出浪花狂舞、砉响拍天的美景奇观。怪不得,古来诗人许多都有酒气熏天的雅号,比如“酒仙”“酒帝”“酒樵”“酒尉”“酒徒”“酒友”“饮者”“醉尹”“醉傅”“醉司马”“醉吟先生”,等等。而有人统计,《诗经》305篇作品中,有40多首与酒有关;《全唐诗》五万首,涉酒诗篇多至近万。李白现存诗文1500首中,飘出“酒香”的达170多首;杜甫现存诗文1400多首中写到饮酒的多达300首。白居易自称“醉司马”,不仅诗韵不让李杜,酒兴更不在其下,与酒相关的诗作竟有800首之多。

杜甫写过“饮中八仙”,李白写过“将进酒”。杜甫自幼嗜酒,是个“少年酒豪”,从“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夕江头尽醉归”,直到“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身”。李白给妻子的《寄内》诗中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襄阳行》中更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雅兴直逼凛冽寒冬。翻开史册,好诗者好酒,几乎是通例。宋朝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柳永“归来中夜酒醺醺”;欧阳修“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于钟”,豪情万丈的苏东坡更是“酒酣胸胆尚开张”“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词中俊杰辛弃疾一句“醉里挑灯看剑”,添壮色于千古经典。至元、至明、至清,“酒助诗人逸兴、诗催美酒芳泽”的良缘相袭,延绵不绝。马致远的“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陈维崧的“残酒亿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杨升庵的“惯春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追根溯源,中华酿酒技术自发端时,就与诗一见钟情,恩爱缠绵。《诗经》作为中国诗歌之滥觞,其实是以汇总的形式收集整理了大量更早的诗歌,其中,最初的美酒已经不仅仅被“客观”介绍,而是韵味浓浓、酒香悠悠,渗透到人们的祭祀、礼仪与憧憬之中了。你听: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大雅·旱麓》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

酒,显然被历史社会赋予了更丰富、更多元的文化含义。谢榛论及情景与诗的关系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而酒,恰恰在由景及情之处充分发挥作用。陶渊明《饮酒》,可谓诗中之鸿篇,其中每到“触景生情”的时候,就将酒抛出。如: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

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若不是“提壶”,“远望”似难开阔;“梦幻”亦不自然。可见酒在浮想联翩、情景交融之间的“曲酵”之功何等微妙。

再如王维名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杯酒”,朝雨、轻尘、客舍、柳色,皆带送别怀念之情,且浓厚、且深远。若以羹汤,送行嫌走不了多远容易饿肚子;饯行嫌清淡;壮行更嫌微薄。若以茶,则要忌“人走茶凉”之讳。唯酒矣,岂可为他物所旁代乎?

谢榛《四溟诗话》又云:“赋诗要有英雄气象;人不敢道,我则道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清人王国维以尚意境而著称,曾道:“太白纯以气象胜”,不仅与谢榛所见略同,且举太白为例证。这几乎就是在说,善饮者善诗。英雄气象,壮志凌云,豪情万丈,指点江山,的确为历代诗杰的风范。而堪称一代楷模的李太白不仅嗜酒如命,而且酷爱豪饮成诗。与其说以酒激发灵感,不如说借酒抒发气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会须一饮三百杯”;“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真可谓:无酒谈何英雄,不饮哪有豪杰。

因性情豪放、恃才傲物而遭贬谪的王翰,留下名篇《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诗人看来,醉卧沙场,纵杯豪饮,恰恰表现了回肠荡气、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岑参作《送李副使赴碛击西胡》:“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击西胡”。也深谙征战心态、颇解壮士情怀。自古中华大地英雄辈出,真不知那气贯长虹的精神,有几分是热血铸就,有几分为美酒酿成。

西方历史上,有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的“乌托邦”、闽采尔的“掘地”……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当我们把眼光从血流成河的战场拉出来,看到曹操脱下战袍,雄才大略中,也有良辰美景的理想主义构思。“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对酒》)谁能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感慨中,没有理想破灭而不为世人所解的隐衷呢?谁又能说,后人康有为写《大同书》的时候,没有闻到孟德公的酒中三味呢?

如果说友情的岸上踏歌、征战的壮志豪情、社会的风云变幻,都有诗与酒并蒂开放的芬芳和相映生辉的光芒,那么,诗人更多的是举樽而抒发心灵的孤独;细酌而抚摸生命的疼痛;痛饮而寄托情感的愁苦;狂醉而放逐性情的乖张……这时的酒,已经是心灵世界酿出的血色泪光;这时的诗,已经是植根于生命体验的瑰丽奇葩。

“酒翁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杜荀鹤)这是怀才不遇者的自我写照;“邻家有酒邀皆去,得意鱼鸟来相亲。”(黄庭坚)这是豁达者自我排遣的信条;“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陆放翁)这是孤傲清高者的内心独白;“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这是感伤者的叹息哀怨。陶渊明视酒为“情人”,“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杜荀鹤“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白居易“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这里提到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她不仅于诗坛露尽巾帼风采,而且酒趣雅量不让须眉。“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这简直就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更为诗化的版本。“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酒可病,情中愁苦被浓化了多少倍。“酒阑歌罢玉樽空,青缸暗明灭”——凄清愁伤之色,被饮罢的酒所渲染,实在是“声声有和鸣之奏”的妙句。大量脍炙人口的诗句,如 “浓睡不消残酒”“险韵诗成,扶头酒醒”“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直到叩问一声“酒意诗情谁与共?”——酒意和诗情之间的相依相伴,被女词人写到了极致。人们评价说:“有才女如此,真是中国文坛的骄傲。”此言不虚,中国的诗文化和酒文化,都应当记下李清照浓浓的一笔。

现代人思路和视野的扩展,使酒之神韵随人格发展而变迁。当人生哲理、人格观照入诗的时候,酒韵的地位和作用仍然当仁不让。著名诗人艾青以诗谈酒曰:“她是可爱的,具有火的性格,水的外形”。真是一语道破天机,酒被直接、通畅地人格化;饮酒者“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品尝社会文化所赋予酒的人格内涵。于是“她会偷走你的理性”,(艾青:《酒》)“会使聪明的更聪明,会使愚蠢的更愚蠢。”(同上)酒中味道,因人之境界而异。席慕蓉以现代女性的敏感瞄准爱情而相邀美酒。“向爱情举杯吧,当它要走的时候,我所能做的,也只有如此了。”爱情的归去来兮,表面看来,“举杯”是别无选择的“只能如此”,而含韵之中,却洋溢着千言万语。人生的复杂莫测,孕育了朦胧诗,而朦胧的语言、朦胧的意境,与酒作用于人的似醉非醉、将醉方醒、欲醒且醉的精神状态,真是不谋而合。“贴上新的标签,又是好风光;闯荡世界谁比酒瓶豪爽?旧瓶新酒味儿绵长。”(叶延滨:《酒瓶在城里空了》)亦真亦幻,“味儿绵长”——余音绵长,意蕴绵长。而台湾诗人洛夫《与李贺共饮》,像许多优秀诗篇一样,在古往今来的诗酒之风中架起桥梁:

你激情的眼中

温有一壶新酿的花雕

自唐而宋而明而清

最后注入

我这小小的酒杯

我试着把你最得意的一首七绝

塞进一只酒瓮中

摇一摇,便见云雾腾升

……

从古至今,巨大的社会变迁使许多事物成为遗迹,也使许多事物成为永恒。中国以酒曲而酿酒,独特的酿制技术造出独具神韵的琼浆玉液,却经历了厚重丰富、悠久博大的“后天”修饰。酒,就像“酒曲”一样,投入社会文化之中而发酵,酿制了香飘千古、泽被中外的“美酒”——酒文化。诗与酒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诗酒之风,不仅仅是文人才气秉性使然,而是生活方式、艺术追求、民俗风情、审美情趣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演绎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所独有的人文景观,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华夏汉魂的生动体现。

中国酿酒技术悠久,酒业却谈不上发达。以反思的眼光重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以想见,“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景象并不普遍。“酒香”躲在“巷子深”里,酒葫芦挂在裤腰带上,天南地北的酒,散散点点,闷在作坊的坛子里。商业不振、流通不活,中华美酒走向世界的步伐长期滞涩徘徊。

如今,当市场经济大潮强烈冲击古老的文明故乡时,诗与酒的姻缘也别开一番丰韵。“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千古绝句为古老的名酒重见天日打开生机。“茅台香酿酽如油,三五呼朋买小舟;醉倒绿波人不觉,老渔唤醒目斜钩。”——石达开屯兵茅台村的留言,并未随他本人的抱恨终天而销声匿迹,为一代名酒注入绵绵活力。“胜绝惊身老,情志发兴奇;重碧拈春酒,轻红臂荔枝。”——杜甫所说的荔枝酒已经绝响,出于宜宾的五粮液仍可久仰其泽。唐代吏部侍郎裴行俭留诗“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坞。”至今是陕西凤翔西凤名酒的“历史广告”“诗化广告”。北周诗人庾信曾写过:“三春竹叶酒,一曲鹍鸡弦”,被汾酒厂写入产品介绍。“兰陵美酒”更是直接将李白名句移入品名,诗为酒兴逸,酒因诗蜚声,如今早已驰名中外了。当然,这种功夫决不仅仅限于“借古宣今”,而是包括古今交融、东西合璧、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文化建设。诗与酒的姻缘,应当诞生更加丰富多彩、新颖奇特的结晶。

猜你喜欢
美酒诗人
苏式美酒——惠泉
山西晋善晋美酒业有限公司
葡萄美酒夜光杯
最帅的诗人
“诗人”老爸
走进山西晋善晋美酒业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江山如画美酒如歌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