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思考

2019-06-26 11:04党子乔
中国水产 2019年6期
关键词:水生苗种种类

文/党子乔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大数据技术的颠覆和创新作用在很多领域都有体现。在图书领域,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多种信息数据库,为读者提供全面、精准、个性化服务;在物流领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平台运行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提升物流管理效率、节约物流经济成本;在交通领域,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预测短时交通流量,提高交通管理与控制水平、躲避拥堵、改善道路服务水平。大数据技术在企业管理决策、犯罪趋势分析、财务审计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图1 2013年~2015年中央财政及带动全国投入资金情况

图2 2013年~2015年全国投放重要水生生物苗种和珍稀濒危物种情况

增殖放流是用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等公共水域放流水生生物苗种或亲体的活动,它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事业,是国内、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领域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其能够提升增殖种类资源量、补充和恢复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增效、增加渔民收入等。我国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增殖放流,刚开始规模比较小,影响也比较小;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全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事业快速发展,放流规模和参与程度不断扩大,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13年~2015年中央财政及带动全国投入合计42.03亿元,投放重要水生生物苗种和珍稀濒危物种合计1041亿尾(只),具体见图1、图2。

随着增殖放流规模、影响及社会关注度的逐年增高,如何保证放流效果工作越来越重要。由于影响放流工作效果的因素较多,如果能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此领域,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影响放流效果因素之间的联系,找到影响放流工作效果各因素的最佳条件或最佳组合,将会有效提升放流工作效果,同时会给增殖放流行业发展带来颠覆性变化。然而,目前尚未见到大数据技术应用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方面的报道。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对生态环境及渔民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存在增殖放流水域生态环境不清晰、苗种监管方面也存在供苗单位资质条件参差不齐和放流苗种种质不纯、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可能会给野生资源种类和增殖水域生态系统健康带来诸多生态风险。为保障增殖放流的整体效果,推进增殖放流工作科学有序开展,作者根据自己实践经验,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外部大环境及增殖放流工作自身环境两方面提出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增殖放流工作方面的简单思考,希望能够促使投入到增殖放流工作上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发挥最大化作用,加快我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增殖放流工作外部大环境

外部大环境指导增殖放流工作方向,根据外部环境如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要求、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制度、水产品市场供需情况、增殖水域资源量情况、水域生态环境基本情况以及渔业增殖放流科学技术发展情况等指标数据的变化及时指导增殖放流工作。

(一)水产品市场供需情况数据库

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环境中,坚持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制度,采集近五年每个月份水产品市场消费数据,包括销量最好的水产品种类、各水产品种的销量及市场价格等,建立市场需求数据库。搜集近五年每个月份水生生物捕捞或养殖种类、产量及成本等数据,建立市场供应数据库。两者建立紧密、互动的联系,能有效维持水产市场供需平衡。同时,根据市场供需数据库之间的平衡动态变化及时发现供需矛盾,进而指导后续增殖放流工作。

(二)增殖水域资源量情况、生态环境基本情况数据库

采集海洋、江河湖泊等增殖水域生物种类、资源量、生态环境、养殖容纳量等基本数据,掌握现有水生生物环境基本情况。要根据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当地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制度及时补充、恢复水域必要的生物资源。同时,该数据库应与当地市场供需数据库建立紧密互动联系,在满足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下,针对不同增殖水域特点选择最适合增殖放流、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的生物品种,使增殖放流工作既能达到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又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提高渔民的收入,满足广大人民对水产品消费的需求。

(三)建立支撑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科学技术数据库

增殖放流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在明确增殖放流需求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支撑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产业技术发展现状,既为有序开展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又能促进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支撑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科学技术数据主要包括适宜开展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种类苗种繁育技术现状、实际生产能力情况以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发展现状等基本信息,确保在已有科学技术和生产能力支撑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所需苗种能够及时、准确供应市场,确保增殖放流工作顺利开展。

二、增殖放流工作自身环境

自身环境是影响增殖放流工作效果的关键,合理统筹安排自身环境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重中之重。增殖放流工作大致分为以下四个工作步骤:首先要根据外部大环境和市场需求研究确定当年增殖放流的目标与计划,其次筛选出具有增殖放流种类育苗相关资质及具有绝对实力的苗种生产单位,然后组织专业队伍人员对放流苗种种类、规格、数量及生长情况准确验收并将苗种自然运送到指定增殖水域投放,最后对增殖放流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与分析。在每一个工作步骤中都存在影响放流效果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如何筛选具有资质并具有真正育苗实力的生产单位,如何控制苗种种质、数量的准确性,如何保证苗种从育苗车间到增殖水域的活性及成活率,如何针对不同种类放流苗种的生理习性选择最适宜的增殖放流水域等。上述各因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又存在着相互制约的联系,要统筹安排好上述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建立或协调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建立当地育苗单位基本生产情况信息数据库

数据库信息主要包括苗种供应单位联系方式、是否具有育苗相关资质证书、育苗种类情况、生产规模、生产设备情况、财务基本信息及在行业内的声誉、影响力等。该数据库能够帮助主管部门摸清当地苗种供应基本情况,更加有效的制定本地当年增殖放流目标与计划,同时能够防止个别不达标企业因利益诱惑等因素混进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影响增殖放流效果。

(二)建立增殖放流点环境条件情况基本数据库

数据库信息主要包括增殖水域具体地理位置、水质流通情况、水质指标情况、底质环境情况及存在主要敌害生物情况等,确保放流点基本环境条件能够基本符合国家水生生物放流规范相关标准,同时为不同放流点环境条件下选择最适宜放流水生生物种类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提升增殖放流效果。

(三)建立增殖放流水生生物种类苗种的生理习性数据库

数据库信息主要包括水生生物种类,适宜增殖放流的规格、水文环境(温度、盐度、溶解氧、pH等)、底质环境条件及主要敌害生物种类等,确保苗种放流到增殖水域后有较高的成活率。与增殖放流点环境条件情况基本数据库建立互动联系,指导不同习性的增殖放流苗种能够投放到适宜的放流点。

(四)建立增殖水域放流后生态环境及资源量情况数据库

数据库信息主要包括近5年生态环境指标情况,增殖放流整体放流效果综合评估与分析情况,增殖水域资源量情况及近5年渔民收入情况等,通过该大数据库与水产品市场供需情况、放流前增殖水域资源量情况、生态环境基本情况等数据库建立紧密互动联系,建立各个变量之间的联系,既能找到最适宜本地区的增殖放流工作数据,又能确保放流后增殖水域生物种类、资源量、生态环境、养殖容纳量保持平衡,防止给野生资源种类和增殖水域生态系统健康带来生态风险,提升放流工作效率。

综上,将增殖放流外部大环境与放流工作自身实际环境两个大的数据库集合成一个完整的增殖放流数据平台,建立各个数据库之间联动关系,通过大数据技术方法从海量数据中“提纯”出对增殖放流需要的科学数据,反映出增殖放流工作外部及内部最精准的实际情况,找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提供技术支撑,指导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有效开展。数据平台的建立能够及时掌握水域水生生物资源量的实时情况,精准定位需要补充及捕捞资源的水域,实时显示市场需求及供应能力情况指标,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来指导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为我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是行业发生变革的重要标志,具有划时代意义。

猜你喜欢
水生苗种种类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的公示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电影
互助
互助
镜头像差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