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蚕桑有个约会

2019-06-26 07:04唐娟珏张艳妮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蚕桑蚕丝蚕宝宝

唐娟珏 张艳妮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在一场一场的细雨中,我们仿佛闻到了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仿佛看到了树枝上伸出了鲜嫩的芽儿,试探着风儿的方向。

再过不久,小朋友们关心的蚕宝宝也要开始“嗷嗷待哺”了。是不是要提前了解有关养蚕的知识?想不想看看五颜六色的蚕茧?想不想知道养蚕的诀窍?不如和记者一起走进湖南省蚕桑科普基地(下称“基地”),和蚕桑来一次亲密的约会吧!

在这里,有充满童趣的桑果果体验园,你可以采摘新鲜的桑叶,品尝美味的桑葚;有奇妙的蚕宝宝梦工场,给你带来生命的感悟;有汇集了各种蚕的图片以及生活习性、蚕桑发展历史知识介绍的蚕桑科技文化中心,让你轻松成为“蚕博士”……

充满童趣——桑果果体验园

走进基地,汉白玉蚕桑历史文化墙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养蚕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和抽丝编绢之术,到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到马王堆出土的西汉丝织文物,再到先进的现代缫丝技术、我国家蚕基因组创新团队完成的世界第一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汉白玉蚕桑历史文化墙向人们铺开了一张跨越千年的历史画卷。不少游客驻足仔细阅读文化墙上的文字、图片,有的还拿出手机拍摄留念。

“为了更好地宣传蚕桑科普知识、传承传统文化,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于2016年开展相关科普工作,2018年获批成为湖南省科普基地,也是省内首家蚕桑科学技术文化普及基地。”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刘昌文向记者介绍道,游客不仅可以通过蚕桑历史文化墙了解蚕桑文化的发展历程,还能近距离观赏桑果果体验园里面栽种的不同品种的桑树,采摘桑叶,品尝桑葚。

“每到春季,你一走进桑果果体验园就能看到满眼的绿色,娇嫩欲滴,甚是喜人。”刘昌文打趣地对记者说,“你们来得有点早喽。”

“为什么同样是吃绿色的桑叶,有的蚕吐出的丝是白色的,而有的则是彩色的?”虽然没看到满园的青翠,但前来参观的孩子们的求知热情并没有减少,湖南师大附小陈之谦同学提出的问题,不仅问倒了同学们,也难倒了随行的家长。刘昌文解释道,桑叶中含有类胡萝卜素、黄酮类色素、叶黄素等色素类物质,不同的蚕宝宝对色素类物质的吸收渗透能力不同。吸收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的蚕宝宝会吐出淡黄、金黄、肉色、红色等黄红茧系蚕丝;吸收黄酮类色素的会吐出淡綠、绿色的蚕丝。

“等桑叶长出来了,我要和你们比赛,看谁能采到最大的叶子。”“哈哈哈,那一定是我最厉害,因为我已经来过几次了,知道哪里的桑叶大。”“妈妈,我下次还想来,这里太有意思了。”孩子们玩到了兴头上,在桑园中钻来钻去,欢声笑语脆如银铃,好不愉快。

“我们有桑树品种资源圃1万平方米、桑葚采摘园1万平方米。”刘昌文介绍,桑树品种资源圃保存有近200个不同形状的桑树品种。“桑叶是蚕宝宝最喜欢的食物,但是桑树的作用远不止于此,种植桑树还能改善被污染的土壤,桑叶也可以作为饲料使用。”

桑叶还能做菜品,桑叶炒鸡蛋、桑叶炒肉丝、油炸桑叶等特色美食总能让“吃货”们大饱口福。目前,基于蚕桑产业链条上开发的食品,已形成独具特色的蚕桑饮食文化。

感悟生命——蚕宝宝梦工场

“蚕宝宝好可爱啊!养蚕宝宝有没有什么诀窍啊?”走进蚕宝宝梦工场,一些小朋友正围着工作人员激动地问着。“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在蚕宝宝的“保育室”里,工作人员耐心地讲解着,“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蚕的一生有非常神奇的经历,要经过卵、幼虫、蛹、蛾四个形态完全变化过程。蚕宝宝一生大约吃25克桑叶,如果放的叶子太多,久了就会干枯,会影响蚕宝宝的生活环境。”中岭小学李崇潞同学说起与蚕有关的知识头头是道,通过参观,他了解了蚕的生长周期,学会了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最让小朋友们惊喜的,还是在显微镜下观察蚕种。“原来蚕种不是光滑的圆形,上面有很多的‘坑啊!”他们在显微镜下观看蚕种,小脑袋凑在一起,激动地喊出声来。

一个蚕茧是由一根蚕丝组成的,蚕丝可以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如何辨别蚕丝的品质?这是孩子和大人都关心的话题。在“缫丝车间”,刘昌文将蚕丝从浸泡在水中的蚕茧上抽出,缠绕在手摇缫丝车上。他捻起一根蚕丝,让记者用手指在上面轻轻滑动,他介绍说,蚕在吐丝时常常会有停顿,而每一次的停顿都会导致蚕丝上留下一个节点。一般来说,节点越少说明蚕宝宝越健康,吐丝越一气呵成,蚕丝品质自然也就越高。

在蚕宝宝梦工场,还展示着蚕的生命周期系列图片、天然彩色蚕茧和各类蚕茧手工艺品等,通过参观学习,打开了孩子们认识动物生命周期的大门,培养了呵护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态度,大人们也获得了更多蚕桑知识。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前来基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自开展蚕桑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以来,基地已接待游客3000人次,辅导小学40余所,受益学生5万余人。相继举办了“蚕桑文化进校园”“大自然的公开课”“童趣蚕桑园 助学母亲节”等系列活动。许多学生和家长慕名来到基地,在养蚕活动中体验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见证历史——蚕桑科技文化中心

“我国是最早栽桑养蚕、取丝织绸的国家,至今已有8500多年的历史。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更是开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新纪元,是华夏民族对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贡献。”在基地的蚕桑科技文化中心,刘昌文一边指着馆内的展板,一边向记者介绍起蚕桑文化的前世今生,言语间满是自豪。

蚕桑科技文化中心设有蚕桑发展历史、蚕桑生产过程与管理、蚕桑产业及发展前景等内容的展板,对蚕桑文化进行了系统介绍。刘昌文指出,湖南历来就是农桑繁盛的乐土,悠久的蚕桑历史和现代蚕业的发展,使湖南沉淀了深厚的蚕桑文化。蚕桑生产在西周时期就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湘绣誉满天下,丝绸制品技艺精湛。

“在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襌衣,它是用单根蚕丝制成的,只有49克重,轻如烟云,薄如蝉翼,代表了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陈之谦俨然一个蚕文化“小博士”,通过参观活动,他明白了作茧自缚、抽丝剥茧这些成语的含义,“老师还带我们参观了精美的蚕丝制品,我发现蚕桑文化已渗透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许多前来参观的人都对素纱襌衣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其实素纱襌衣至今难以复制,和蚕的品种也有很大关系。”在蚕桑科技文化中心展厅里,有序地摆放着蚕的幼虫模型、现代蚕桑科研成果展柜等,刘昌文指着展柜上的幼虫模型介绍,“‘湘彩黄一号‘湘彩绿一号是我所‘十二五期间自主选育的家蚕新品种,具有绿色环保、天然、色系丰富等特点。”

此外,为了与时俱进地开展科普工作,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还设计了彩茧科普蚕套装,并结合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要求,开发出适合课堂讲授的蚕桑知识文化PPT、VCR。展厅也进行了优化创新,通过人物雕塑、4D摄影和大量滚动播放图像等形式,从视觉和空间上立体地展现了我国历史悠久的蚕桑丝绸文化和现代蚕桑科学。通过3D动画问答和蚕茧手工制作等环节,将知识科普和趣味互动完美结合。

来这里参观体验,既有科学性,又有娱乐性。记者轻松愉快地了解了栽桑养蚕的过程、历史和文化。在对蚕桑文化有了更深认识的同时,也对这一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多期待。

猜你喜欢
蚕桑蚕丝蚕宝宝
蚕桑小镇规划设计作品
对现代农业形势下蚕桑产业发展的探讨
简析新时期机械化蚕桑养殖技术的应用
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春蚕丝尽便会死吗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我的新发现
蚕宝宝流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