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迁移能力培养对策研究

2019-06-27 00:18龚春桃
读天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迁移能力初中地理培养

摘 要: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变革,地理新课标的出台,提出了要树立可持续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及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提升。本文对影响学生迁移能力培养的具体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在初中地理培养迁移能力的具体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迁移能力;培养;对策

对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而言,新时期新课标对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将零散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系统思维意识,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迁移能力是体现学习者对所学知识驾驭和掌握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迁移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成效。加强初中地理教学迁移能力培养对策探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一、 迁移能力基本内涵及影响学生迁移能力培养的具体因素分析

迁移能力,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对另一个学科领域知识产生的影响或者作用,迁移能力体现了知识体系之间关联应用能力,是一种深层次学习能力的体现和升华。随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创新应用,新课标中更加强调培养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就涉及迁移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

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还需要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虽然初中地理教学体系也在根据新课标要求进行调整,学生迁移能力培养日益受到教师的逐渐重视,但是总体上看在迁移能力培养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 教师对迁移能力方面缺乏科学认知

素质教育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也逐渐在教学理念和方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长期受到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依然投入精力不足,很大一部分教师依然习惯于延续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过于依赖教师讲解,对地理知识学习兴趣不浓,不能建立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加上地理知识比较零散,从而难以形成系统的认知知识结构。

(二) 学生自身学习功底不同,素质参差不齐

在初中课堂中不同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对知识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虽然大部分学生知道如何自学,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认知知识结构,但是在接受新知识以及新旧知识融合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影响整体迁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二、 初中地理教学迁移能力培养对策

想要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 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所需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准备工作

初中课堂教学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针对性设计课堂内容的,所以要培养学生迁移能力,首先应当对学生自身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出发点和基础不一样,所以初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特点以及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进行摸底,掌握学生基本知识结构,结合学生兴趣,合理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有意识的调研,从而为课堂教学目标确定、课堂内容筹备以及知识点衔接导入等做准备。教师也可以提前对小学所学的相关课程内容进行了解,进而找到小学相关知识和授课新知识点相关的关联性,这样就可以通过复习引导法或者创设相应的情境恰当地导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促进了迁移意识的培养。

(二) 加强理论基础教学和巩固,促进学生迁移能力有效提升

想要更好地将新旧知识体系结合起来,构建完善的地理知识网络,需要首先保证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有扎实的基础,掌握所有的地理基础知识,比如在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知识学习部分,由于七年级上册课程中对地球相关的概况以及世界海陆分布、地形类型等知识进行了介绍,这时在开始该部分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事先将上册教材知识的有关内容导入,从构建整體知识的架构视角入手,将大洲相关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这样在学习新课程知识时,学生通过回忆、交流互动等方式更好地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运用和理解,进一步减少负迁移的不良影响,提高知识迁移灵活应用水平。

(三) 与实践实际相结合,促进迁移能力升华拓展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既要围绕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又要跳出教材,不拘泥于课堂,注重与实践结合,通过围绕教学目标引入案例教学法,或者将课堂知识提炼主题,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网络讨论活动,辩论赛以及合作学习等,引导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创新探索,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促进迁移能力不断升华,更好地探究地理知识相关的规律。比如在完成亚洲、欧洲相关地理知识讲述后,在开展非洲、美洲等课堂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对比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等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运用地理共同原理和规律等理解和分析新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核心思想,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总结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找出异同,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思考当下区域发展规律、地区发展特色等,从而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智慧和建议。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注重夯实基础知识,培养系统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迁移意识形成、迁移能力巩固和升华,为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伟杰.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延伸策略研究——以人教版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6).

[2]张保省.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以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J].中国教师,2018(7).

作者简介:

龚春桃,福建省宁德市,宁德市寿宁县鳌阳中学。

猜你喜欢
迁移能力初中地理培养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中化学学生知识迁移学习力研究
大学生就业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