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在戏曲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27 00:18胡新林
读天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戏曲音乐慕课

摘 要:为了提高戏曲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文章首先阐述了在戏曲音乐教学中应 用慕课的必要性,其次论述了慕课在戏曲音乐教学中应用几种方法,包括课前教师利用慕课帮助学生预习;课堂上及课后利用慕课解决疑难问题和不断创新 及完善网络平台。

关键词:慕课;戏曲音乐;润腔教学

在振新中华传统文化新时代下,中国戏曲音乐,是一份足以令我们倍感骄傲的文化财富。在中国,它堪称民族音乐的杰出代表。它作为一种民间音乐,相对于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来说,显得格外鲜活、普及、生动、丰富,而更为重要的是,它更加深刻地体现了与中国最普遍民众的血脉联系,与我们这个民族最广泛、最深入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趣味相对应。高等院校慕课背景下实施戏曲音乐教学具有内容广泛、开放性、不受地域及时间限制等优势,适用于广大理工科爱好戏曲音乐学生的学习,能提高爱好戏曲音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戏 曲音乐水平。

润腔,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一种对唱腔进行润饰来获得美化、韵味、包括特殊表现力的独特技巧与现象,而京剧润腔堪称其杰出的代表。我们常见到同一出戏、甚至是同一个唱段,不同的人演唱的效果相差太大了。一个人唱得是那么悦耳娱心、传神摄魄,而另一人虽然可能一字不差、一音未错,却是干巴无趣、难以卒听。这并不是学历深浅、音乐修养高低带来的差异。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哪怕是一位毕业于音乐学院的高学历学生,虽然经过严格的音乐训练,视唱能力极强,拿着一份戏曲的曲谱却可能唱不出一点戏味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里就是触及了民族声乐中一个具有核心地位的问题——润腔。

一、 慕课在戏曲音乐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润腔作为将死谱变为活唱最为重要的基本手段,具有一个从外到内、从形到神的技术体系,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风格、意境和精神。润腔的形成,与中国文化传统相关,同中国音乐的线性运动的传统、特别是中国音乐那种复杂的单音内涵,以及“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这样的艺术观念相关。在戏曲中我们自古从来鼓励并崇尚演唱艺术对曲谱进行精彩的“活化”和“变异”,甚至可以说,润腔所唱出的,恰恰就是谱面所没有、甚至是无法标示的那些内容,而绝无西方音乐文化中普遍的“遵谱观念”。正是这种观念的放达与宽松,和对极尽才华和意趣的执著追求,让中国民族声乐的润腔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慕课背景下实施戏曲音乐教学具有内容广泛、开放性、不受地域及时间限制等优势,适用于高职学生戏曲音乐教学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戏曲音乐学习水平。在慕课环境下实施戏曲音乐教学应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在网络上建立相应的沟通互动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向教师请教关于戏曲音乐知识相关的内容及问题,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能用邮件、留言及软件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互动。

中国音乐复杂丰富的单音内涵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它显然与敲击钢琴单键发出的声响所体现出的那种单纯性与稳定感不同,它绝非是凝固、僵化的,它是充满着变化和动感——如一个琵琶的揉弦音。可以说,中国传统音乐的基因中就存在着润腔元素,它总是追求,以单音动势中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曲质回环所构成的特殊韵律感和内在生命感的鲜明特点,来体现着中华民族音乐的独特精神。戏曲音乐慕课教学课程安排较为清晰、合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且在戏曲音乐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依旧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慕课教学过程中大量润音发音练习,针对性强:戏曲润音短视频一般都会穿插即时的若干问题,讲解后会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示范及练习,有即时的机器判题或同伴互评,提示学习者进行下一步学习的路径等。

二、 慕课在戏曲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 课前预热、课中课后解决难点

板式存在于戏曲所有剧种(包括板腔、曲牌不同体制)的音乐中,而在板式变化体制中发展得最为完备。以京剧为例,它在众多板腔音乐的剧种中是发展得最突出的,成为杰出的代表。京剧唱腔具有完备的板式格局:[导板]、[回龙]、[慢板]、[快三眼]、[原板]、[快板]、[散板]、[摇板]、[碰板]、[滚板]、[流水]、[二六]等,它们形态各异、功能各备,大多可以独立使用,又可以构成多种组合,对准确和细腻表现丰富的戏剧情感形成了强大的表现力。但这些板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在皮黄腔同一素材上变奏、衍生出来的,非常厉害。这个特点,它恰恰体现了戏曲音乐对世界音乐戏剧化方式的杰出贡献。板式变化体制的音乐主要是充分发挥节奏变化的功能,并以此来推动旋律发展,形成众多各具表现力的板式,用不同板式的对比和连接来表现不同的戏剧情感。慕课具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在课前应针对实際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教学计划在网络上搜集一些丰富的教学资源,针对学生学习水平实施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将教学资源收集后发送至班级学习微信群内共享,指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及预习,引导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拓展及延伸内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效率。比如,慕课突破了曲牌联套的束缚,可以根据戏剧情节非常自由地安排长短、大小不拘的唱段;而更为自由灵活的旋律形态在同语言的结合上也更便于体现出自然、贴切和生动的效果,从而使唱腔更富于戏剧性。

(二) 不断创新及完善慕课平台

在网络上建立相应的沟通互动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向教师请教关于戏曲而音乐知识相关的内容及问题,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能用邮件、留言及软件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互动。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演唱和赏析结合,在音乐学分析基础上分析民歌的演唱处理。提升演唱示范水准:邀请名家和音乐院校优秀学生进行演唱示范。京剧行当唱腔的发展首先是建筑在科学的男女分腔基础之上,对中国戏曲声乐发展的极大贡献。京剧的生腔和旦腔,都用“同宫异调”的方式发展出来的,两者相差了四五度关系,分别适应了男、女声不同的音区和音域。它们的调式不同、旋律风格变化、调高仍然一致,伴奏胡琴定弦相同、过门也是基本相同,唱腔结构大体一致,体现了生、旦唱腔自然紧密的关系。

(三) 戏曲慕课教学具有开放性

采用不断创新完善慕课的网络平台的方式提高戏曲音乐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全民戏曲水平,符合现阶段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艺术素质课堂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

胡新林,江西省南昌市,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戏曲音乐慕课
晋剧行当音色特征及音色调节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的戏曲音乐欣赏探析
丰戏曲传统之翼振民族文化之声
苏州滩簧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