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会》中的生造词现象探究

2019-06-28 08:30郝洋
大观 2019年1期

郝洋

摘 要:《脱口秀大会》作为语言类、网络类、娱乐类节目,是消费文化的产物,有影射社会现象的文化特点。因此,语言的使用具有反规范的特点,尤其表现在生造词方面。作为公众传媒节目,《脱口秀大会》大量生造词的使用对社会文化、心理特点、受众群体都产生了影响,因此需要《脱口秀大会》这样的语言类节目承担起自己的传媒责任,对节目及其语言运用进行规范。

关键词:《脱口秀大会》;语言规范;生造词;传媒责任

《脱口秀大会》是以当下热点为讨论主题,由明星和素人一起组成两队,针对主题进行单人脱口秀表演的脱口秀对战节目。这与以谈话形式为主的原始脱口秀有很大不同。因为《脱口秀大会》是自制的网络节目,那就决定了它必须服务大众,致力于得到更高的收视率和点击率。因此具有了更多的表演性、比赛性和消费文化特征。

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于《脱口秀大会》这样的网络自制脱口秀类节目的研究,研究方向一般为媒体传播,研究角度主要从中国式幽默、表演研究、广告植入、未来发展、新媒体时代网络综艺的运营方式、消费文化等方面。单独从语言进行研究的还是很少,只是谈到了语言的特点、说话的特点。本文对《脱口秀大会》十二期内容进行整体研究,首先,对节目的文化特点进行分析,正是由于这样的文化特点,其语言才具有独特性;其次,说明该节目的语言特点,即规范性语言和反规范语言;再次,对反规范语言进行统计调查,分类统计,并指出其影响;最后,对《脱口秀大会》的语言以及节目的规范问题提出建议,进行总结。

一、《脱口秀大会》的文化特点

(一)影射社会现象

梅耶曾说:“语言毫无疑问是社会现象。”脱口秀节目主要依靠于语言表达,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才是被大众接受的实体形式。这对于观众来说,增强了吸引力,缩短了对话距离。在脱口秀的表演中,一种是反映社会上不良现象的表演,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表达一种态度和价值观。这主要是通过反讽达到讽喻的目的,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样的语言运用可以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对此,观众都有一种认同感。另一种是反映一些客观事件的表演,这主要是营造幽默的表达效果。利用一点一滴的小事进行语言创造,产生出幽默的作品,以在观众心里形成熟悉感,增强接受力。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脱口秀的语言都影射着社会文化现象,它取材于社会现象,体现一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社会现象,脱口秀的语言总是能针砭时弊,揭露黑暗,言他人不敢言。

(二)消费文化下的产物

受经济动机和商业利益的驱动,文化资源逐渐被纳入市场经济体系之中,成为面向大众的文化商品,并遵循着商品生产与消费的逻辑。[1]尤其是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担负着吸引大众,传播媒体的任务,因此,脱口秀节目无疑会成为博人眼球的运营手段,许多选材和编排方式更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喜好、受众群体、时代导向而为之。从这个角度说,脱口秀节目是当今消费文化下的一个产物。在《脱口秀大会》中许多段子就是为了迎合大众的需要来说的,有些演员也是当下热播电视剧的主角,以此来獲得高的人气和点击率。

《脱口秀大会》作为一个语言类、谈话类、网络性、娱乐性的节目,自身承载着文化特点,而这样的文化特点也决定了整个节目的语言特征相比于其他节目具有独特性。

二、《脱口秀大会》的语言特点

(一)语言的独特性

《脱口秀大会》作为网络传媒中的娱乐性节目,其自身的文化特点自然决定了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它的语言特点是有幽默性、调侃性、对话性、攻击性、狂欢性、表演性、口语性等。但是与其他节目相比,《脱口秀大会》的语言最突出的地方就是运用大量的反规范词语,这些反规范词语的使用增强了幽默的表达效果和对观众强大的吸引力,易引起共鸣。

(二)语言的反规范现象

1.反规范语言现象调查

对于语言的反规范,主要是词汇使用中的不规范现象。笔者采用观看的方式,对《脱口秀大会》共十二期的语言进行统计,除重复运用外,共有约86条不规范的词汇使用现象。

2.反规范语言现象分类

对于《脱口秀大会》词汇运用的反规范现象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六类,分别是中英文混写、生造词、贬低性词语、旧词新意、仿儿童语言、语法方面。其中生造词最多,共49个,主要以网络流行语和特殊领域为主。中英文混写次之,以翻译和缩写简写为主。位于第三的是贬低性词语,这些词语在运用中并不直接表达贬低意义,而是借以表达幽默。

三、《脱口秀大会》中的生造词

生造词是指为了标新立异,一些人不遵循造词规律而任意拼凑造出来的词义含糊不清的词语。[2]随着网络传媒的发展,一些网站出现大量生造词,而《脱口秀大会》作为网络语言类节目的代表,更是这些生造词的集合区。这些生造词内容涵盖了当今流行网络语的绝大部分,而且也包含着流行的网站内的用语和专门群体内使用的词语,比如鬼畜、卡司。

(一)《脱口秀大会》中的生造词的生成

脱口秀大会中大量生造词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网络娱乐节目的语言方向,另一方面体现了观众的语言喜好取向。从这些生造词来看,主要有三种生成方式:第一,任意减缩,比如高精专的一个黑客、作为一个死肥宅;第二,某一领域特有词汇,比如游戏领域中的打野、开大招,追星和明星领域中的圈粉、粉丝、黑粉;第三,对社会现象进行描述的一种流行语,比如说屌丝、老铁、大佬。

(二)《脱口秀大会》中的生造词的影响

《脱口秀大会》中大量生造词的出现无疑为这个节目增添了许多吸引力和关注度。大量生造词的使用在产生极好的收视率效果的同时也会对整个社会文化、受众群体和语言方向上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1.社会文化

《脱口秀大会》中大量使用生造词,可以看作当今时代大多数群体语言使用的一个缩影。这些生造词涵盖了人们使用的方方面面。《脱口秀大会》作为一个娱乐性节目,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其必然要本着高的收视率和点击率来运营这个节目,那么必然会忽视其社会责任。中国的文化是有根源的,而从脱口秀大会中大量生造词的使用以及观众的反响程度来看,其已经影响了整体社会文化走向。很多人只知道网络时代的贴标签、热搜,知道低头族,知道游戏里的打野,但是忽视了真正的中国文化和真正应该学习的东西。

2.心理特点

语言是社会现象,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3] 大量的生造词自然也会对人的思维和心理产生影响。《脱口秀大会》作为一个受欢迎的娱乐节目,大量使用生造词,在不自觉中已经影响了受众群体的心理,使得受众群体的语言和文化与规范的语言、真正的文化产生偏离,这在无形中充当了一个“愚民”的形式。

3.受众群体

《脱口秀大会》这一节目的受众群体主要是青年。青年是社会活力的主要部分,他们本身就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大量使用的流行词语。在这一节目中使用大量生造词,更加深了他们对这些生造词的认可程度,并在其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使用这样的生造词。语言可以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大量生造词的涌入会使青年群体的交流方式受到影响,甚至会产生文化的断层。也就是说青少年有他自己的交流方式而老年群体却无法参与进来,而这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而且这种交流方式会不自觉地反映在学习中,不利于青少年的学业提升和传统文化的弘扬。

《脱口秀大会》中的生造词涵盖范围广,影响程度大,在社会文化、心理特点、受众群体几个大方面影响着语言使用者、语言受众群体以及社会文化走向,因此,需要加以引导和规范。

四、《脱口秀大会》的语言规范化

《脱口秀大会》中的生造词作为网络词汇的一种,具有传播范围广、流传速度快、新颖、趣味性、无阶级性、自由随意等的特点,所以需要对生造词的使用以及节目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

(一)传媒责任

《脱口秀大会》作为传媒方式,作为一个网络节目,已经不同于以往的脱口秀节目了,当然新时代下创新节目,这无可厚非。但在使自己处于良好运营的情况下也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作为传媒的自律性,既然可以关注到节目的点击率,就能看到网友的评论,当看到由于这个节目而产生的垃圾语言时,就应该思考自己节目的定位和责任。网络环境依靠各个主体的共同维护,《脱口秀大会》作为一个语言类节目,要产生良好的语言导向,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进行语言规范。

(二)社会文化

传媒就承载着传播社会文化的责任,《脱口秀大会》具有影射社会现象这个最突出的语言文化特点。既然可以针砭时弊,直指社会不良现象,那么就是在宣传、传播正能量,把现实剖开给人看。这样的社会文化走向無疑是积极的,但是却未能做到始终如一。大量生造词以及反规范语言不在社会文化走向的正轨上,在追求娱乐的同时,可以穿插一些真正能影响受众的语言表达和环节设置,真正地发挥自己节目的社会功能。

《脱口秀大会》节目的独特性就决定了其应该承载着比其他娱乐节目更多的文化信息和责任,因此此类节目的设置和语言的运用应该思考文化深度,向娱乐高雅化转型。

五、结语

《脱口秀大会》作为新时代下网络语言类节目的代表,有其自身的语言文化特点,但是在消费文化和网络节目竞争的影响下,逐渐偏向市场化和营销化,为了娱乐而娱乐,出现大量反规范语言,在社会文化、受众群体、心理特点、传媒责任的共同影响下,此类节目应该承担起传媒责任,规范节目,规范语言。

参考文献

[1]郭桂萍,李海艳.《脱口秀大会》的消费文化特征浅析[J].新媒体研究,2018(8):105.

[2]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133.

[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