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分析

2019-06-30 04:23郑金发欧松利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联合用药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

郑金发 欧松利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敷贴的治疗方法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10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并同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50例的疗效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以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总IgE含量、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T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上升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效果明显,可抑制气道的炎症反应,减少过敏并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内服外敷疗法;联合用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 2019) 01-59-04

支气管哮喘多因阻塞性因素引起,与过敏有关,阻塞的原因有支气管痉挛,管壁黏膜水肿和分泌物增多等[1]。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支气管哮喘过敏的诱发因素有粉尘、温度、油烟、刺激性气体等,也与饮食等相关[2]。患者晚期多合并有肺气肿、肺心病等,病情的反复发作以及并发症给其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中医认为哮喘的发病原因是痰饮内伏,而痰饮由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所致[3-5]。因此,支气管哮喘与阳气虚弱,肺、肾、脾的失调导致的气虚和痰瘀伏肺等有关,为本虚标实之证。本研究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敷贴的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50例,并和西药治疗作对比,取得了理想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4月- 2018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19 - 68岁,平均(51.3±13.9)岁;患支气管哮喘病程4 - 10年,平均(8.6±3.3)年;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17 - 60岁,平均( 49.0±11.2)岁;患支气管哮喘病程2-9年,平均(7.4±3.6)年。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于本研究中患者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和《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6]进行。入选者均符合上述标准中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诊断[7],中医判断为肺脾虚弱,痰浊阻肺,且患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均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有肺结核及肺部相关手术史者,以及手术依从性差等情形。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如服用茶碱缓释片及吸人布地奈德气雾剂等。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外敷的方案。内服药物主要为四君子汤,依患者病情不同采用玉屏风散加减的方法,方剂中采用生黄芪309、太子参15g、茯苓10g、陈皮10g、白术5g、防风5g、甘草5g、地龙5g、半夏59以及蛤蚧59等。如患者脾虚呕恶,加大半夏、陈皮的用量;汗多者加生龙牡;有兼表证者,添解表的药物。每天用水煎服1剂,早晚2次,连续治疗4周。穴位敷贴的材料为定喘膏,主要成分有白芥子10g、元胡10g、地龙15g、细辛5g、甘遂5g以及炙麻黄5g等,将之研成末状,用姜汁调糊,敷在两侧的肺俞、膈俞和心俞,1周1次,每次敷贴4 - 6h,持续敷贴4周。患者如有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需予对应治療后继续入组。上述两组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依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8],将效果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临床控制表现为患者的哮喘发作得到控制,听诊哮鸣音消失或时有轻度,无需用药可缓解;显效表现为哮喘的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了一半以上,口服药物可缓解;有效表现为发作次数减少了30% - 50%,口服药物效果有时无法控制;无效表现为较治疗前变化较少,哮喘的症状无明显缓解,发作时需静脉用药方能控制症状。计算总有效率时统计除无效外的三种例数。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测定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IgE含量及淋巴T细胞转化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50例患者临床控制、显效的例数要多于对照组,其中临床控制和无效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X2=2.597和4.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2.2 两组哮喘各指标比较

两组在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IgE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数值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淋巴T细胞转化率有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也有所升高,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的,在临床上常见的病患,其病理以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和T细胞的改变为主,细胞反应以及炎性介质作用于气道,引起慢性炎症[9]。中医上,该疾病属“哮证”和“喘证”的范畴[10],哮有宿根,即哮喘发作之后如能遇到和其有关的外部诱因,喘息的症状再次发作,这便使得哮喘反复发作。哮喘的病因分为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外因主要和“痰”有关,内因主要和“虚”相关[11]。“痰”和“虚”这两个内外因互为因果,促进病程的发展[12]。痰的生成主要同肺、脾和肾与津液输布的失调相关,其中肺主司布散,脾主司运输而肾主司蒸化[13]。上述脏腑的功能失调后,津液凝聚从而形成了痰,痰伏藏在肺,形成宿根[14]。肺是水的上源,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平时可通调水道[15]。如肺失宣肃,水道无法通调,水液停滞导致痰饮。脾司运化,失调导致水停聚成痰。水液的正常运转与肾的气化蒸腾作用紧密相关,肾虚则水液不化,促进痰的形成。综合来看,上述三种脏器的紊乱均可致痰饮内生。正气亏虚的患者更容易受到外邪的影响,外邪引动伏痰,引起哮喘发作。

因此,中医对于哮喘的治疗思路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化解体内的伏痰,达到去除哮喘病机的目的,二是扶助正气,抗御外邪,避免哮喘诱因。本研究所用的内服阴君子汤,联合玉屏风散中太子参的性质平和,入脾经,但脾胃虚者往往不受补,故而多与黄芪、白术同服以加强补脾益气之功效。茯苓可以利水去湿,有健脾安神之功效。白术则能益气、健脾、利水。脾气虚则运化水液不能,导致湿邪。茯苓的利水去湿作用主要在中焦脾胃产生,因而对去脾湿效果良好。白术补脾气效果好,是补气健脾的常用药,同时它可利尿,让湿邪排出体外。两者搭配更可加强健脾去湿之效。地龙性寒,有清热、止喘、通络等功效,属肺、胃、肝和膀胱经,能清热平肝,同时平喘、除痹和利尿等。相关研究显示[16],地龙的提取液对咳、喘的作用明显,其煎剂对可抑制细菌、病毒的生长。蛤蚧性温,归肺、肾经,有温补肺肾,益精助阳和定喘止咳等效果。有研究认为[17],其能影响到体内激素的代谢,止痉、扩血管,对老年的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效果更好。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控制以及显效的情况要比对照组更好,患者的发作次数、症状在3个月后有了较为明显的减轻,且总有效率为94.0%,要明显高于后者的80.0%,这与上述分析相一致。且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含量以及血清总lgE含量明显下降,提示上述的治疗方案能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减少气道的炎性反应,可发挥降低过敏的作用等。观察组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治疗后有了显著提高,说明该联合用药方案可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定喘膏出自《张氏医通》[18],又名白芥子膏,参考经络腧穴的理论,应用穴位热敷贴治疗。其中作用于肺俞可达到宣肺、理气的效果,对肺中寒邪有驱散作用,还可补充肺气。作用于心俞可达到调节气血,作用于脾俞能够健脾去痰。上述敷贴的药均可祛痰、理气、去寒、逐饮。白芥子辛温,入肺经,化痰饮;细辛去风散寒,温肺;元胡可活血,行气;炙麻黄能平喘等。体内的阳气以热气相助,使得辛温、通经和去瘀的药物会同经络一起作用。外可去痰邪,内可扶正气。穴位敷贴之药经经络气血达脏腑,激发出阳气,提高患者的免疫,从而达到了治病求本的效果。但本次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其不良反应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并且3个月后或是一年等更长时间之后的随访也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综上所述,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建秋,张霞,王雪慧.温阳补肾类中药单体治疗支气管哮喘实验述评[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9):2222-2224.

[2]刘斐,虞坚尔,白莉,等.中药内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2):299-303.

[3]韩丽,王琳英.自拟理肺化瘀方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嗜酸粒细胞计数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55(38): 86-87.

[4]周锦添.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17,17( 12):1824-1826.

[5]王树霞,陈伟斌.157例支气管哮喘儿童生命早期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 36):89-92.

[6]曹芬芬,万丽玲,刘美年.小青龙汤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外寒里饮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通报,2017,16(4):39-42.

[7]李航,刘小虹,徐卫方.中药对哮喘T细胞亚型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7,28(1): 132-136.

[8]李美香,杨召川,曲政海.中药二步序贯治疗对哮喘小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一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一1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 (3): 278-282.

[9]任玉梅,李晓冰,王纳,等.免煎中药止咳平喘颗粒对婴幼儿哮喘患儿外周血树突细胞共刺激分子的影响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 (9): 1878-1880.

[10]梁启军,杨玉萍,王丽华,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辨证复方治疗[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 5): 982-9853.

[11]颜培正,孟庆岩.中药剂量对哮喘病寒饮蕴肺证大鼠肺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 (4): 843-845. [12]卢健.过敏性哮喘中药药对的应用原则[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7):1696-1698.

[13]李竹英,滕超.中藥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5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2):331-333.

[14]黄越,廖伯年.中药不同途径联合给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寒热错杂证发作期55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 17):177-180.

[15]周韶谷,刘玉玲,华凌云.中药补肾纳气平喘膏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J]_辽宁中医杂志,2015 ,42(6):1239-1240.

[16]刘斐,虞坚尔,白莉,等.中药内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2):299-303.

[17]赵久龄,王玉水,王欣.清肺利气通络法中药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白介素17表达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 (6): 18-22.

[18]刘建秋,张霞,王雪慧.温阳补肾类中药单体治疗支气管哮喘实验述评叨.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9):2222-2224.

猜你喜欢
联合用药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
单硝酸异山梨酯合用不同降压药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及治疗策略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我院门诊急诊口服降糖药物处方应用合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