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地质灾害调查与特征分析

2019-07-01 12:19江贵荣周燕红廖坤炎李小云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9年3期
关键词:坡脚中山市斜坡

江贵荣, 周燕红, 廖坤炎, 李小云

(1.广东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广东 珠海 519002; 2.南昌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中山市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地面沉降三种,其中崩塌、滑坡具有突发性,也是中山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对象。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关注崩塌、滑坡等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对不稳定斜坡重视不足,而不稳定斜坡很可能进一步演化发展成崩塌、滑坡。本文依托中山市1∶5万详细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对中山市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进行了详细调查及分析。

1 调查区概述

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出海口,地处东经113°09′~113°46′、北纬22°11′~22°47′,面积约1 800 km2,东与深圳市、香港隔海相望,东南与珠海市接壤,毗邻澳门。中山市以平原为主,中部为低山丘陵台地,海拔高度0~531 m;其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3.0 ℃,年均降雨量为1 915.9 mm。

中山市以第四系和燕山期花岗岩出露最广泛,占比分别为72.3%和23.1%,寒武系、泥盆系、侏罗系仅出露于神湾一带,白垩系仅在黄圃、沙溪可见,震旦系零星出露于北部孤丘和横门一带。在地质构造体系上,中山市属于华南褶皱系的粤中坳陷的西南部,并处于北东向紫金—博罗大断裂中樟木头断裂南西延伸部位,先后经历加里东、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构造运动。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断裂有北东、北西和近东西向3组,以北东向断裂最明显,并形成4条颇具规模的断裂带:张家边断裂带、湖洲横门断裂带、五桂山断裂带和雍陌断裂带。

2 调查方法及对象

本次调查遵循《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及《广东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指南》等相关技术要求,主要采取资料收集、遥感解译、野外调查等工作方法进行全市的边坡类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野外调查工作在充分研究工作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城区、乡镇、学校、医院、重要交通干线等分布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除崩塌、滑坡外,本地调查的对象还包括不稳定斜坡。不稳定斜坡包括自然斜坡和人工边坡。调查的人工边坡包括:坡脚安全距离小于边坡高度2/3的边坡(包括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坡高≥5.0 m、坡度≥45°的岩质边坡;坡高≥3.0 m、坡度≥30°的土质边坡。调查的自然斜坡包括:斜坡坡高大于30 m、坡度大于40°、坡脚有建筑物的斜坡;斜坡坡高大于20 m、坡度大于30°、斜坡坡面土层厚度大于3 m,坡面有毛竹林、果园、水渠,坡脚有居民点的斜坡;坡脚或岸边有居民点且已出现裂缝的矿山边坡、水库、江河岸坡。

3 地质灾害特征

本次共调查了崩塌60处,滑坡69处,不稳定斜坡252处。

3.1 基本特征

从坡度分析,崩塌发生处坡度一般大于60°,共有65处;滑坡多发生于坡度45°~75°,共有54处;不稳定斜坡坡度大多大于45°,共有244处。从规模角度分析,中山市崩塌、滑坡以中小型为主,其中中型崩塌5处、小型55处,滑坡大型5处、中型28处、小型36处(表1)。

表1 中山市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基本特征统计表(单位:处)

3.2 稳定性特征

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稳定性主要依据野外判别依据进行定性确定。根据调查统计,调查的69处滑坡中不稳定的有67处,稳定的有2处;调查的60处崩塌均处于不稳定状态;252处不稳定斜坡中,现在处于稳定的有5处,基本稳定状态的有100处,不稳定的有147处(见表2)。

表2 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及危险性统计表(单位:处)

3.3 危险性特征

根据崩塌、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及坡脚威胁对象,将调查对象按险情分类为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和危险性小,其中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危险性均以中等为主,分别有47处、50处和225处(见表2)。

3.4 时空分布特征

在时间分布特征分析时,通过统计调查的69处滑坡和60处崩塌发生的时间,发现区内地质灾害具有群发性,一般集中在4~9月(图1)。

图1 中山市崩塌滑坡与降雨量月份统计图

在空间上而言,中山市崩塌、滑坡及不稳定斜坡主要分布在火炬开发区、南区办事处、神湾镇、五桂山办事处、三乡镇等区域。从地质灾害点总数而言,以五桂山办事处、火炬开发区、神湾镇、南朗镇、南区办事处坦洲镇较多,均达到30处以上,依次分别为68处、58处、38处、35处、33处和30处。从地质灾害点密度而言,以火炬开发区、南区办事处、神湾镇、五桂山办事处较密,均超过50处/100 km2,其每100 km2地质灾害点数依次分别为82.9、68.8、64.4和60.2(见表3)。中山市部分镇区为平原区,未发现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点,如东凤镇、东升镇、港口镇等。

4 防治对策与建议

地质灾害防治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四大体系”建设,充分结合中山市地质灾害特征及长期累积的经验,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

表3 中山市地质灾害镇区分布图一览表

注:面积数据来源于《中山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7~2020年)》,与中山市现状市域面积1 800 km2略有差距。

(1)源头杜绝。充分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及“三同时”制度,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更加规范化、程序化提供保障,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降低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同时应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地质灾害值班值守,提高群策群防和应急处置等相关能力。

(2)加强宣传,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减灾能力。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现场活动等形式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内容,做到地质灾害宣传“进村入户”,增强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减灾能力。

(3)预防为主,避让治理相结合。充分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年度防治工作方案,划定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推进地质灾害搬迁治理进度,逐步核减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

(4)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地质灾害专业监测设备获取地质灾害监测点变形情况实时数据,比如地表位移数据、降雨量数据、土壤含水率等,同时结合气象预报雨量数据,在中山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内进行系统分析,实现预警分级,从而实现灾前预警。

5 结语

(1)本次共调查了崩塌60处,滑坡69处,不稳定斜坡252处,从规模而言,崩塌、滑坡以中小型为主。

(2)中山市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稳定性以基本稳定和不稳定为主,其中基本稳定有100处,不稳定有147处;危险性以危险性中等为主,有322处。

(3)中山市地质灾害与降雨量有较强的相关性,一般发生于4~9月雨水充沛时期。从地质灾害点总数而言,以五桂山办事处、火炬开发区、神湾镇、南朗镇、南区办事处坦洲镇较多,均达到30处以上。从地质灾害点密度而言,以火炬开发区、南区办事处、神湾镇、五桂山办事处较密,均超过50处/100 km2。

(4)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山市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也分析了其稳定性及危险性,不足之处在于未对坡脚受威胁对象的易损性进行统计分析,无法做到风险评价。

猜你喜欢
坡脚中山市斜坡
软弱结构面位置对岩质顺倾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软土深基坑滑坡机制分析与优化方案设计
N元素在陕北矿区采煤沉陷坡面土壤中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鹰飞电器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Thalidomide for refractory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from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comorbidities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信仰的“斜坡”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