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效果观察

2019-07-01 08:44高兴洪岩吴思远史俊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13期
关键词:内环疝囊单孔

高兴 洪岩 吴思远 史俊(通讯作者)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江苏 宜兴 214200)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我国儿童外科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原因是胚胎发育期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能闭塞所致,目前文献指出腹壁不够强健的婴儿尤其高发腹股沟斜疝,如早产儿、低体重儿[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患儿中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右侧高于左侧以腹股沟区出现时有时无或时大时小的包块,包块大小不等,光滑柔软。相关研究指出若腹股沟斜疝不积极治疗,会造成疝囊不断增大,出现下腹部及会阴区坠胀不适,甚至出现肠梗阻、睾丸或卵巢梗塞、萎缩。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很少见到可以自愈的患儿,手术是唯一可以根治的方法[2]。传统手术中多以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为主流手术方案,近年随着微创医学技术,腹腔镜治疗腹股沟斜疝逐步在全国发展起来,我院近几年采取单孔腹腔镜手术方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3-5]。为此本文收集2016年3月—2018年12月我院确诊为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患儿,根据患儿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单孔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在手术过程中记录两组手术指标,同时对两组患儿进行随访,对比不同手术方案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3月—2018年12月我院确诊为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患儿,根据患儿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单孔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单孔腹腔镜手术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4岁~7岁,平均年龄5.36±1.34岁,左侧30例,右侧20例,腹股沟斜疝病程2~3年,平均病程2.63±0.47年。传统手术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3岁~8岁,平均年龄5.41±1.51岁,左侧28例,右侧22例,腹股沟斜疝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5±0.5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 入选标准

(1)以“腹股沟斜疝”为第一出院诊断者。(2)父母及患儿自愿参加试验,愿意随访者。

1.3 排除标准

(1)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伴有身体其他疾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2)临床资料不完整缺项者。

1.4 传统手术组治疗方案

仰卧体位,作斜切口(1~2cm)于患侧腹横纹处,切开皮下组织遇疝囊口过大时,将游离的精索向上牵拉,适度缝合内环,将精索充分暴露,确定疝囊位置后将疝囊完整的切除,高位结扎。

1.5 单孔腹腔镜手术组

(1)手术前六个小时禁饮、禁食,减小膀胱张力,术前排空膀胱。(2)头低脚高的取仰卧位,建立气腹,穿刺器穿刺腹腔,找到患侧内环口,评估、输精管、精索与周围血管间关系,排除隐性疝。腹股沟同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用疝针带四号线穿刺进入患者腹腔,在腹腔镜辅助下绕开精索等重要组织,分两次环绕内环口1周,高位结扎内环口。

1.6 观察指标

分析单孔腹腔镜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手术相关指标差异;单孔腹腔镜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手术治疗效果。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单孔腹腔镜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经配对t检验后发现,单孔腹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大小及术后最早自主活动时间上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单孔腹腔镜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表 单孔腹腔镜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术后最早自主活动时间(h)单孔腹腔镜手术组 14.28±4.67 2.91±0.43 0.52±0.26 12.64±1.28传统手术组 23.34±6.49 5.61±1.42 5.46±0.97 20.37±1.57 t 6.589 6.324 5.284 7.124 P<0.05 <0.05 <0.05 <0.05组别 手术时间(分钟)术后住院时间(天)切口大小(cm)

2.2 单孔腹腔镜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单孔腹腔镜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在通过手术后,腹股沟区包块小时,站立以及哭吵时未见出现或者变大,身体恢复正常,两组治愈率均为100%。

3.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目前治疗最为可靠的方法是疝囊高位结扎术。随着腹腔镜器械的发展,使得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成为患者首选治疗方案[6]。本次分别给予患儿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经配对t检验后发现,单孔腹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大小及术后最早自主活动时间上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腹腔镜手术微创的优势[7],腹腔镜下治疗小儿疝,创伤小、操作简单、瘢痕细微。这体现经腹腔镜在腹腔内环口周围缝合并结扎疝囊,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位”结扎。腹腔镜三孔法手术操作简单,治疗各型腹股沟斜疝疗效确切,但由于手术切口多,术后疤痕明显,逐步被临床医生淘汰。本次采取腹腔镜单孔法,术后切口疤痕不明显,既美观又降低了皮下异物反应的发生率。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相比,单孔腹腔镜手术方案在相关手术指标上,尤其是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大小及术后最早自主活动时间上具有优势,体现出微创的优势。

猜你喜欢
内环疝囊单孔
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内环-外循”框架研究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经脐微型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的临床应用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初步应用(附23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