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围术期患者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2019-07-01 08:44何燕
医药前沿 2019年13期
关键词:二聚体围术骨科

何燕

(天全县中医医院 四川 雅安 625500)

近年来,伴随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院内骨科科室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骨科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最常发生的并发症就是静脉血栓栓塞症,一般有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种,而前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相对较高[1]。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骨科围术期患者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及20例患者家属知情后开展研究,随机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20例骨科围术期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中,年龄为19~81(64.75±10.73)岁,男女分别为10(50%)、10(50%)例。

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研究;②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有活动性内出血;②有出血倾向;③不具备手术指征。

1.2 方法

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与术后第一天清晨,在空腹状态下对患者静脉血进行抽取,剂量控制在1.8毫升。随后,使用0.2毫升浓度为3.8%的枸橼酸钾进行抗凝处理,同时借助免疫比浊的方法对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定。测定的仪器选择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器,参考数值为不超过400。

1.3 评价指标

系统分析20例患者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其中,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术中使用骨水泥、手术方式。

1.4 统计学分析

文中涉及的有关数据在计算以及整理时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为数据表现形式,卡方和t值为数据检验形式,组间数据经过比较后,如P<0.05,说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骨水泥对D-二聚体水平影响分析

根据术中接受骨水泥与未接受骨水泥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对比结果,经分析,接受骨水泥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未接受骨水泥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骨水泥对D-二聚体水平影响 (±s)

表1 骨水泥对D-二聚体水平影响 (±s)

组别 例数(n) D-二聚体水平(μg/L)接受骨水泥 11 1598.23±367.23未接受骨水泥 9 719.43±101.27 t-6.9353 P-0.0000

2.2 手术方式对D-二聚体水平影响分析

通过对不同手术方式下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发现,接受置换术患者D-二聚体水平远远高于非置换术患者,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术方式对D-二聚体水平影响 (±s)

表2 手术方式对D-二聚体水平影响 (±s)

组别 例数(n) D-二聚体水平(μg/L)接受置换术 12 1391.23±387.23未接受置换术 8 819.43±351.27 t-3.4227 P-0.0030

3.讨论

骨科是医院常见科室,是对骨骼肌肉系统生理、病理和解剖进行研究的主要科室,通过对药物、物理方法或者是手术等方式的应用,确保人体系统形态和功能的正常性。伴随时代与社会发展,骨科疾病的类型逐渐增多,特别是交通事故所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加,使得骨科科室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

骨科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几率较高。根据既有研究成果显示,接受矫形骨科手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几率达到了10~63%。通常情况下,形成血栓和静脉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均存在紧密联系[2]。而在围术期,以上三种影响因素均存在。一般来讲,骨科手术所造成的血管损伤,加之行手术治疗后长期制动,都会增加手术过程中与术后出现高凝情况的几率。所以,对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十分关键,应给予高度重视。

其中,D-二聚体是在纤溶酶的作用下,使得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并形成诸多多聚体的特异性产物。处于生理状态下,人体内部始终是凝血和纤溶动态性平衡。一旦平衡状态被破坏,那么血管内部凝血倾向就会增强,大量聚集纤维蛋白,并不断增加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直接提高了D-二聚体的水平。而D-二聚体提升则代表机体内部的继发性纤溶活性随之增加,可以被当做形成血栓与体内高凝的判断指标。然而,D-二聚体在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方面的特异性并不明显,因为在感染、肿瘤、妊娠或者是炎症等诸多病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下,D-二聚体水平也会提高。而且,在相关研究中表明,伴随年龄增加,临床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几率也将不断提高,特别是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除此之外,对于超重或者是肥胖者而言,其患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几率也会增加。

在此次研究中,针对影响骨科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发现骨水泥与手术方式均会对D-二聚体的变化产生影响,且接受骨水泥与置换手术治疗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未接受骨水泥、未置换手术治疗患者,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由此证实,在围术期,对D-二聚体水平产生影响的因素诸多,特别是置换手术治疗方式,会严重损伤患者的组织,所以出血量增加,使得D-二聚体水平不断提高。另外,术中使用骨水泥也会对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产生一定程度影响,使得临床发生栓塞的几率提高。而低分子肝素则是骨科患者手术治疗后有效的预防性抗凝药物[3]。

综上所述,在骨科患者围术期阶段,影响D-二聚体水平的因素诸多,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应尽可能规避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科学合理地使用低分子肝素,以保证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降低。病例偏少,有待继续观察。

猜你喜欢
二聚体围术骨科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