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助力下的边境牧村发展研究

2019-07-01 14:01古力米拉·苏然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政策

古力米拉·苏然

摘 要: 通过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在我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边境地区牧村——斯姆哈纳村的实施状况,以及各项兴边富民政策对当地牧民生产、生计及生活影响的考察,探讨国家政策对边境牧村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乌恰县斯姆哈纳村;政策;边境社会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2.012

斯姆哈纳村处于我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边境线附近,作为一个边境牧村,国家的各项政策尤其是兴边富民等政策对其村民的生产、生计和生活发生了重大影响。对斯姆哈纳村进行政策与其人群社会特质的考察,对认识中国西部边境地区国家政策实施的状况以及对当地社会的影响有重要的价值。

1 研究对象所在区域基本概况

斯姆哈纳村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西部,西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被称为“西陲第一村”。吉根乡平均海拔2735.7米,四面高山环绕,海拔高,属于高寒地区。该乡包括萨哈勒村、萨阿孜村、哈拉铁列克村和斯姆哈纳四个村,萨阿孜村是乡政府所在的一个村,斯姆哈纳村离乡政府最远,距离25千米。该村边防线长10千米,有三个通外山口,村民都是柯尔克孜族。至2017年7月全村有77户242人,其中常住人口44户125人。现有草场面积368亩,人均耕地面积为7亩,主要种植青稞和小麦,青稞和小麦只作为牲畜的饲料。全村牲畜存栏量是:绵羊1779只,山羊531只,黄牛57头,牦牛113头,骆驼4峰,马128匹,毛驴4头。当地村民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畜牧业、政策性收入和劳务输出。

2 国家相关政策在斯姆哈纳的实施情况

2.1 边境贸易政策

吉根乡境内有伊尔克什坦口岸,所在地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孔道,历史上也有过繁荣的贸易往来的时期。上世纪1940年代-1950年代,这里是中苏两国边民贸易的通道。上世纪195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通邮换件也在这个山口进行。斯姆哈纳村的边境贸易是在伊尔克什坦口岸的开通下发展起来的。伊尔克什坦口岸距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州只有210多千米,奥什州又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个国家中的一个地理位置适中、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加上交通的便利,伊尔克什坦山口的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性突出,所以自治州在1997年临时开通伊尔克什坦口岸,并在2002年又全面开通口岸,口岸开通后贸易发展迅速,累计过货16.1万吨,累计征收两税(进口增值税和关税)9222.73万元。主要出口货物有日用百货、纺织品、轻工机械,粮油等地产农副产品。口岸的开通对斯姆哈纳村的影响不仅仅是带来了当地边境贸易的发展,也对当地村民生活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2011年将该口岸迁到了距离乌恰县3千米的新址,新地址的各项设施比斯姆哈纳完善,有口岸通关区、物流仓储区和生活办公区,自然及地域条件都大大改善。

2.2 农牧补贴政策

2.2.1 边民生活补贴政策

因为斯姆哈纳村处于边境,所以该地享有一些特殊的补贴政策,如边民补助。2015年1月1日起执行了该项政策,享有边民补助的条件是:已满16周岁并且一年以来6个月以上在边境地区放牧的牧民,户籍在边境村,在斯姆哈纳村有固定住所并有草场和草场证的牧民,其中不包括学生、村干部、被行政拘留的和服刑人员,并且有牲畜越界、本人或帮助他人越界、破坏边境稳定等违法行为的也无法享受该补贴政策。享受边民生活补贴政策的村民一个月会收到100元,一年总共1200元一人。该政策只有乌恰县的斯姆哈纳村和托云乡的牧民享受。

2.2.2 公羊补贴政策

2012年6月,自治区对乌恰县柯尔克孜种公羊进行鉴定,将柯尔克孜种公羊纳入自治区公畜良种补贴范围,鉴定标准是两岁以上的公羊已经过自治区鉴定的当年给773元一只公羊补贴。每年的四、五月份会有县里等上级对公羊进行鉴定耳环,一年以内若这只公羊不死亡,第三年会有这个补助资金。每只公羊补贴773元,公羊补贴对于当地羊的品种的改良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并提高了牧民的生产积极性。

2.3 社会保障、惠民及计划生育政策

2.3.1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全村享有低保补贴的有67户146人,其中农村低保户43户92人,城市低保户24户54人。2017年第一季度吉根乡享受城乡低保共541户1173人,共发放低保户资金740027元。其中农村户口低保户共396户877人,第一季度共发放农村户口低保资金454466元,每月172.7元/人。城市户口低保户共145户296人,第一季度共发放城市户口低保资金 285561元,每月321.6元/人。第二季度全乡享受城乡低保共623户1169人,共发放低保户资金739001元。

2.3.2 教育及医疗惠民政策

斯姆哈纳村在教育方面享受的补贴政策有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经济困难大学生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和考到疆外大学生的资助项目,农牧民的孩子中是达到计划生育标准的在考内初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和高考时会享受5分的加分项目。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上学难问题,考入疆外的大学生会享受6000块的鼓励补助,考到疆内地大学都不同程度上享受了各项优惠政策,激发了当地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提高当地牧民的文化水平,在吉根乡建立了文化活动室,文化室的修建丰富了当地牧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当地居民能够学到更多的技能。

吉根乡2016年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个人年度累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扣减新农合大病保险起付线后,5万元以内部分,补偿比例为50%;5万元以上至10万元部分,补偿比例为60%。同时吉根乡的所有牧民都有一年一次免费体检的机会,解决了牧民最基本的疾病预防问题。

2.3.3 残疾人及老年人生活保障补贴

残疾程度一到二级的享受每年800元的国家补贴,同时他们还享受低保。残疾、四老人员等每年会享受国家800元的补贴,还有十年以上当村长村书记的四老人员也享受每年800元的国家补贴,退兵役的老人享受国家每年600元的补贴,一般牧民党员享受国家每年450元左右的补贴。

2.3.4 修建水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

2017以来,集体修建、牧民自建共计修建灌溉、饮水水渠3千米,突出解决部分草地灌溉、人畜饮水难的问题。斯姆哈纳村以往的牧民房屋结构是以土木结构为主,砖木结构较少。早在1985年乌恰县农村私人就有投资建房,当时对吉根乡38户房屋进行投资和建造,共投资22000元,其中对住宅房屋投资17760元。现在全村已建造安居富民房,房屋结构类似于“小洋房”,顶部是朱红色三角形,房屋外墙涂成了黄色。按照乌恰县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拆除羊圈49套、石头房26套,全村将新建羊圈10套,每户补助资金2.5万元。

3 各项政策实施的影响

3.1 边境口岸开放的影响

2002年全面开通伊尔克什坦口岸后,带动了当地餐饮业、服务业的发展,当时口岸开通后,中吉两国贸易发展迅速,口岸通货量达到60吨,村内有四五户在附近开了饭店和商店,有了相当稳定的一笔收入。当时的斯姆哈纳村落没有供电,村民生活贫困,基础设施差,2003年,斯姆哈纳村用上了由吉尔吉斯斯坦供来的电,虽然通电了,但是供电不稳,一年中村民和边防兵只能用上半年的电,经常有停电现象。直到2013年6月,斯姆哈纳村终于通上了中国电网。口岸开通后,斯姆哈纳村的交通条件也大大改善,当时喀康公路為乌恰县主要通往境外的主干线,喀康公路东南起自喀什市,连接乌喀公路,经县城至康苏镇,康吉公路又向西延伸到吉根乡。伊尔克什坦口岸于2011年迁至距离乌恰县3千米处,新地址各方面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交通更加便利。

3.2 建造抗震安居房的影响

安居富民房的建造改变了当地牧民的房屋建筑形式和结构,由以前的土木结构为主到砖木结构,大大改善了斯姆哈纳牧民的住房问题,让牧民住进了安全、可靠的房子,最大程度上改善了牧民基本的生活条件。对于安居富民房、抗震安居房的建造,当地牧民都十分满意,感叹生活条件比以往好太多。

3.3 低保、四老人员补助等政策的影响

低保和四老人员补助等这些最基本的补贴政策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贫困牧民的家庭负担,改善了牧民生活条件,提高了牧民的收入,对于帮助牧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3.4 教育、文化惠民政策的影响

实施了一系列惠民的教育补贴政策后,斯姆哈纳地区的受教育人口较以前变多,牧民更愿意培养自己的孩子来学习更多的知识来提高文化水平,改变了当地人以往更愿意自己的孩子去放牧的观念。内初班、内高班以及考大学成为当地孩子的目标,提高了当地人的学习热情。有利于贫困户的一些入学条件,保证了他们基本的入学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每户贫困家庭在教育方面的经济支出。

为改变当地牧民单一、陈旧的生活、生产观念,当地文化活动室开设了专门的刺绣课程、拖拉机驾驶等课程,让村民能够学习一技之长,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3.5 医疗惠民政策及修建医疗卫生室的影响

在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政策实施以后有效地缓解了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使牧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优惠。使当地因治疗高昂的医疗费用不能得到救治的患者看到了希望。医疗卫生室的修建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边境地区村民的“看病难”问题,满足了村民最基本的买药和看病的需求。

3.6 护边员政策对当地的影响

护边员政策对牧民生活的影响是一方面提高了该地牧民的生活水平,牧民生活质量大大改善,一个月2600元的护边员工资对于一般牧民家庭来说是一个很高的收入,当地有很多人家里有了电视、冰箱和摩托车等,对于护边员工作的热情也大大高涨;另一方面,护边员政策的实施,提高了斯姆哈纳地区牧民们的爱国热情,对于守卫祖国的边境地区,访谈中的很多护边员人群都提到自己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为守卫祖国边境的安全而感到自豪,有几个护边员人群的父亲以前也都是护边员,这种父辈相传的爱国热情和守卫边境的责任感时时刻刻挂在护边员人群的心中。

3.7 畜牧业扶持政策对当地村民生产、生计的影响

畜牧业扶持政策包括国家对牲畜的补贴、公羊和黑羊补助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实施首先带来的影响就是增加了当地牧民的稳定收入,并提高了当地牲畜的质量和品种,使得牧民对牲畜投入更大精力,对于提高斯姆哈纳村的畜牧业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斯姆哈纳村作为一个典型的西部边境牧村,在对其治理和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政策对当地牧民生活产生的巨大促进作用。国家的兴边富民政策政策在当地的实施,给村民日常生活、生产方式、生计方式等都带来了全方位的向好助力,在边境地区的治理过程中,考量各项国家政策、惠民政策和当地族群的契合程度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克州史志编委会.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志(上下)[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2]乌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乌恰县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3]熊术新等.云南边境地区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4]胡超,张莹.我国边境地区的开放模式、形成机理与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

[5]李开林.新时期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研究——以广西边境地区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7,(23):74-78.

猜你喜欢
政策
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
外商投资政策再完善
政策解读
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政策准备好了吗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