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推动阳山县的高质量发展

2019-07-01 06:40梁伯钧何达敏
源流 2019年3期
关键词:黄埔区阳山开发区

梁伯钧 何达敏

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韩愈因为民请命,上《论天旱人饥状》,被贬为阳山令。刚到阳山的韩愈感慨:阳山,天下之穷处也。

阳山,曾是“国家贫困县”、广东21个贫困县之一……

但今日的阳山,已经发生了巨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走在阳山县城,你可以看到很多广州的元素,粤A牌汽车随处可见、正在兴建的妇幼保健院、已具雏形的黄埔学校……;

在村里,你可以看见广州和省市相关部门对口帮扶工作人员奔走的身影,可以看见广州和省市相关部门帮建的新房、学校、卫生站、合作社……

“我们有今天的发展,要感谢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市花都区和省直(央直)单位、市直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扶干部的无私奉献!”阳山县委副书记朱燕群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深情地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花都区和省直(央直)单位、市直单位的帮扶干部把阳山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帮扶阳山作为自己的事业,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用共产党员的党性和担当完成最艰巨的任务。”

精准扶贫的榜样力量

《源流》杂志: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来阳山县扶贫已经快三年了,对他们的脱贫攻坚工作,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朱燕群:阳山是欠发达山区,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我能感受到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驻阳山工作组的全体同志都是带着强烈的政治担当、带着山区的人民的深厚情谊,带着实干的精神来的。他们把奋斗精神融于岗位、融入日常、融进人生,不断焕发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的姿态,敬业专注,脚踏实地,在默默无闻的岗位上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开创了精准扶贫的新局面,是我们阳山广大干部群众的榜样。

今年春节期间,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周亚伟还惦记着为阳山谋发展的事,多次与我们的县委书记余国平电话沟通,商议进一步深化产业扶贫协作事宜。这事让阳山的干部特别感动。

在这三年里,阳山各个部门和驻阳山扶贫工作组配合得特别默契,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精准扶贫的“三张名片”

《源流》杂志:我注意到一个数字,这三年以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投入的资金有3亿多元,这笔资金主要用在什么地方呢?取得了哪些成效?

朱燕群:在本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中,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高度重视对阳山县的精准扶贫工作,整合全区15个街道(镇)、75个机关职能部门、5家国有企业共90个单位,形成35个牵头单位、60个责任单位的扶贫网络,帮扶阳山县35条省定贫困村的在册贫困户3237户7815人。据黄埔区驻阳山县工作组统计,黄埔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亿4127萬元、单位自筹资金6860万元、社会捐助物资500万元,共3亿多元开展帮扶。2016年-2018年,黄埔区帮扶的村中累计有3059户7321人达到脱贫标准,占黄埔区帮扶村的贫困人口的97%。

阳山把两地对口帮扶和交流合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全力抓好已确定项目和协议事项的落实,全面实施“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系列行动,以“光伏为主,特色种养、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为辅”的扶贫思路,取得了显著的帮扶成效。

“光伏扶贫”是第一张名片。阳山用半年时间建成20个、总装机容量4.45万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惠及1.2万名贫困群众,成为全省第一个整县实施光伏扶贫的县。其中,黄埔帮建的14个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容量30.5兆瓦,总投资超2亿元,截至2018年12月,发电量4587多万度,创收近4500万元。仅此一项就可为帮扶村中的贫困户实现人年均增收3000-3500元,项目可持续收益20年以上。

黄埔-阳山“消费扶贫直通车”销售平台是第二张名片。于2017年9月创建,与阳山106家农业合作社及种养大户、25条贫困村建立合作关系,将贫困户纳入合作社管理报产,订单生产、发展基地、打造品牌、统一收购,使生态农产品达到绿色无公害、件件可溯源。通过线上线下,搭乘“消费扶贫直通车”的绿色通道直达广州市场,将生态送进城,把财富送进村。平台开通至今,共为阳山原木香菇等42万份特产、七拱米68.2万斤、各类瓜果蔬菜220.1万斤、阳山鸡等禽畜近50153只等生态农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广州,营业额达3036万元,为贫困村、贫困户增收307万,帮扶贫困户198户326人。

“观光旅游”是第三张名片。计划扎实推进乡村旅游扶贫,以生态、休闲等体验式旅游为重点,抓好杜步“鱼水风景区+东江村美丽乡村”、七拱“学发公祠+谭村村古村落”、黎埠“生态农庄+升平村竹筏漂流”等乡村旅游线路建设,同步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等项目,促进乡村旅游的“链式”反应。如升平村“生态农庄+竹筏漂流”项目,累计投资100多万元,优先聘请贫困户做船夫、服务员,月工资2000元以上。

近3年以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产业扶贫项目上投入了巨资,精准与长效双管齐下,助推了阳山县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精准扶贫”与“公共服务”升级版

《源流》杂志:我看到由黄埔区援建的学校、妇幼保健院都在密锣紧鼓施工中,这种基础建设的投入会给阳山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朱燕群:黄埔区援建学校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3000平方米,预计建设总投资7950万元,项目已于2018年6月1日进场施工,各项建设工作正有序进行中,工期进展顺利。此外,阳山黄埔妇幼保健院项目将通过升级建设阳山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该中心的综合大楼建设项目被列为全省县级公立医院升级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其中广州黄埔区帮扶资金3000万元。

这两个项目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从扶贫到富民,从富民角度进行资源整合,打破单线扶贫的孤立状态的最好标本,也是推动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相对接,打造公共服务升级版的最好案例。未来阳山的教育和医疗保健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将来两地的合作还会越来越多,目前正在规划的七拱工业园,是在原来阳山工业园的基础上,实现两地共性资源整合、地方特色价值放大推动精准扶贫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接,打造精准扶贫升级版。

精准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源流》杂志: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没有农村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指出了扶贫工作与小康社会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贫困地区经济与小康社会总目标之间的内在逻辑。只有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得到发展,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全面实现脱贫,小康社会总体目标才有可能实现。通过这些年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对阳山县的大力扶贫,阳山县的发展后劲在哪里?

朱燕群:这几年除了产业扶贫亮点纷呈之外,还在许多方面狠下功夫,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坚持把贫困群众就业作为最根本的脱贫举措,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有力加快贫困人员的脱贫步伐。截至目前已开展2689人次的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培训、适用技术培训等,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增强贫困家庭劳动力致富能力,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同时,组织黄埔及广州285余家企业到阳山举办大型就业招聘会5场,设立“广东盈超就业服务站”等,为贫困村1114人、贫困户750人转移就业。此外,利用光伏扶贫电站、种养基地、生态旅游项目等优先招聘贫困户,并设置卫生监督员、文明劝导员等公益岗位,使贫困户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的结对帮扶,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等对接帮扶活动,目前已有广州万科、广东南方物流集团公司、广东粤华发电有限公司等51个企业单位与新圩村、三联村等33条贫困村完成对接,形成全员扶贫的强大合力。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通过资金扶持、项目扶持、技能扶持等形式,帮助帮扶对象增强致富意识和本领,开辟致富渠道,促进脱贫增收,提高生活水平;对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贫困家庭,采取建立长期助学计划,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增强其家庭的脱贫能力;对无劳动能力、需大病救助的特困家庭,通过出资金、出力,帮助其就医、改善生活状况,增强其生活信心。目前已帮扶贫困户危房改造1092户,帮助所有贫困户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组织8期(次)的送医送药义诊活动,对贫困户子女教育资助1300人。

这些措施有效地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既让口袋富起来,更让脑袋富起来。贫困群众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出了战胜贫困的无穷动力,印证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真理。

小江镇牛大力产业园就是内生动力被激发后,转换发展动能的例证。2018年,小江镇积极引导罗汉村的厂坪等5个村小组在完成土地整治整合后以土地入股益生南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罗汉村打造一个1000多亩新的牛大力产业园,当地村民实现了多重收益:

一是增加村民收入。村民每年获得每亩300元固定分红(固定分红每6年递增10%),实现“资源变资产”。入股农户还可根据经营情况获得“二次分红”每亩每年200元。二是资金入股合作社,增加集体和贫困户收入。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扶持资金每年获得入股资金的7%固定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建档立卡有劳力贫困户贴息小额信贷入股每年获得8%的固定分红。三是引导村民在家就业,助力脱贫增收,基地每年的务工支出预算为约150万元,能解决约60人在家剩余劳力的在家就业。

坚定不移走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路

《源流》杂志: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时候,对广东提出了4个方面的要求,其中一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2019年,阳山县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会有哪些举措?

朱燕群:近年来,阳山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服务服从全省大局,牢牢把握生态发展定位,坚持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实现生态振兴绿色崛起。

阳山将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加强生态保护,在全省县级层面率先制定出台和全面实施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重构“鸢飞鱼跃”的自然山水美景,让阳山蓝、阳山绿成为阳山的“底色”和“发展王牌”。

同时,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攻绿色产业开发,计划安排市、县重点项目65个,年度投资31亿元;全力确保“四个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落地见效;全面完成7宗水电增效扩容项目;力争杨梅桔子塘、小江雷公岩风力发电项目全部机组并网发电;完成七拱产城融合特色小镇、城东生态产业园规划修编工作;促进碳酸钙就地深加工率达到80%,力争大理石深加工率达到40%;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认定县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5个以上。

此外,做活招商引資,力争引进项目20个以上,合同投资30亿元以上;力争每个乡镇培育扶持1家以上就地型“乡村企业”。主打全域旅游,完成与深圳伙伴华侨城知名企业合作签约;力争秤架、杨梅成功创建森林小镇,启动青莲文旅小镇创建工作;全力打造7条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精品旅游线路;力争岭背镇蒲芦洲旅游项目建成运营;争取省、市支持推进石螺森林温泉等旅游项目开发;持续办好各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力争2019年旅游人次达到600万。

猜你喜欢
黄埔区阳山开发区
The First Lesson of School
黄埔区会元学校:元宵义卖助献爱心
搜城
黄埔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写好中国字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写好中国字
黄埔区青少年“展翅计划”夏令营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