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效果

2019-07-02 07:58陈惠南张宝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1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常规情绪

陈惠南 张宝琼

不孕不育为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病症, 其发病因素有很多, 与输卵管堵塞、内分泌失调、家族遗传、卵巢功能障碍等因素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中输卵管堵塞是主要危险因素[1]。不孕不育的发病率较高, 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幸福生活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应积极治疗[2]。而临床实践经验表明, 不孕不育患者大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3]。所以,有必要分析不孕不育患者患者的心理特征, 并实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基于此, 本研究就本科室94例不孕不育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科室收治的94例不孕不育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心理组, 各47例。常规组患者年龄29~42岁, 平均年龄(34.1±3.1)岁;病程1~7年, 平均病程(3.2±1.4)年;疾病类型:原发性28例,继发性19例;文化程度:初中12例, 高中25例, 大学10例;职业:工人23例, 农民15例, 干部6例, 其他3例。心理组患者年龄29~43岁, 平均年龄(34.4±3.0)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0±1.5)年;疾病类型:原发性29例, 继发性18例;文化程度:初中13例, 高中24例, 大学10例;职业:工人22例, 农民15例, 干部6例, 其他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4]纳入标准:①女性患者;②经临床症状与相关检查确诊, 满足《中华妇产科学》诊断标准;③6个月未避孕;④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男方不育;②合并心脑血管疾病;③肿瘤;④精神疾病。

1.3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 包括健康宣教、饮食干预、生活指导等。心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①人格特征:不孕不育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人格特征变化,常表现为抑郁、失落、绝望。②情绪问题:不孕不育的治疗难度较大, 大多数患者经过屡次的失败后, 再就诊时往往对治疗不抱希望, 导致其治疗依从性较差;部分患者仍然抱有希望, 但该病的治疗周期较长, 患者后期又容易出现失落、失望等心理变化[5]。③心理问题:因无法生育而出现失落感, 郁郁寡欢, 容易焦虑;不孕不育导致夫妻关系、家庭关系不和睦, 容易产生自卑感;多次治疗不成, 容易失去信心,产生失望以及自暴自弃的心理;家人的急迫催促与抱怨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逆反心理, 使其抗拒治疗[6]。心理护理干预:①主动交流:护士主动和患者及其亲属进行交谈, 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 分析导致其出现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 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以消除这些影响因素[7]。②心理测验:采用SAS、SDS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测验, 再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以让其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缓解。③稳定情绪:根据患者心理特征, 分析患者出现情绪异常变化的主因, 并实施相应的情绪疏导措施。如抑郁症者, 其失落、失望、绝望情绪较为明显, 应给予安抚, 向其灌输积极向上的理念, 向患者详细说明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告知良好的心理对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以此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8]。④释放压力: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其内心的想法与心理感受;尊重患者的隐私, 站在患者的角度分析问题, 给予开导, 引导患者摆正心态;听取患者的意见与建议, 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 以获得其信任, 并拉近双方距离,形成友好的护患关系;倾听患者的心声, 了解其困难, 尽量予以帮助;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 如注意力分散法、放松训练法等措施, 引导患者释放压力, 舒缓情绪[9,10]。⑤家庭支持:了解患者的家庭及生活现状, 准确评估其病情, 针对其具体状况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对患者亲属的知识宣教与心理疏导, 让其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支持、耐心以及帮助, 让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影响患者, 千万不可苛责、抱怨患者;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生活指导, 让其体验生活的美好,感受家庭的温暖与爱情的甜蜜, 以提升其自信心[11,12]。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采用SAS、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进行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的评估。SAS的临界分为50分, 50~59分属于轻度焦虑, 60~69分属于中度焦虑, >69分属于重度焦虑。SDS的临界分为53分, 53~62分属于轻度抑郁, 63~72分属于中度抑郁, >73分属于重度抑郁[13]。比较两组患者妊娠情况, 包括自然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正常分娩率、自然流产率。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心理组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 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 aP<0.05;与常规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SAS评分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t P 护理前 护理后 t P常规组 47 64.9±2.7 57.7±3.3a 11.577 <0.05 64.9±3.6 56.8±3.3a 11.371 <0.05心理组 47 65.1±2.8 46.8±3.0ab 30.572 <0.05 65.1±3.5 45.3±3.5ab 27.424 <0.05 t 0.353 16.756 0.273 16.389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妊娠情况比较 心理组患者的自然妊娠率、正常分娩率高于常规组, 生化妊娠率、自然流产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妊娠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心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5.7%, 高于常规组的8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

3 讨论

不孕不育为临床常见病, 其治疗难度较大, 疗程较长,患者及其配偶甚至是整个家庭都会倍感无助与痛苦。很多患者即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 仍然无法成功受孕, 导致其精神遭受严重的打击, 极易出现失落、绝望、焦虑、抑郁等心理[14]。临床实践表明, 不良的心理情绪会影响不孕不育患者的内分泌功能, 导致其受孕率下降[15]。所以, 分析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征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重要也极有必要。

本院针对不孕不育患者实施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经分析发现, 此类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人格特征变化以及失落、失望、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变化, 通过实施主动交流、心理测验、稳定情绪、释放压力以及家庭支持等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 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心理组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患者的自然妊娠率、正常分娩率高于常规组, 生化妊娠率、自然流产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妊娠质量。

综上所述, 不孕不育患者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问题, 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其不良心理, 使其积极面对疾病, 对提高妊娠率与分娩率也具有积极影响, 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常规情绪
洞察儿童审美心理特征,保护儿童原生性表现
常规之外
抓住幼儿心理特征 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