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垃圾挑战,你敢接受吗?

2019-07-02 00:00袁庆峰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17期
关键词:慈善形式公益

袁庆峰

在国外的社交网站上,出现了一个由一张图片引起的新挑战:Trash Challenge(垃圾挑战)!

照片中,上面是一个穿着整洁的男生坐在一片布满垃圾的土地上;而下面则是被他清理过后重回整洁的同一个地方。图片的配词,则是号召大家秀出和他“一样的”照片。

其实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描述,这张照片本身就已经让人感到足够振奋:

如果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类似的挑战,在打发自己无聊时间的同时,给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一点点好的改变,那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于是,这张照片很快就随着网友的转发,在网上火了起来。

1.让捡垃圾挑战的参与度再高起来

所有献出爱心、关心环保的行为都应当被肯定。同样,“捡垃圾挑战”活动用心良苦,值得点赞。感谢发起人,也感谢所有的参与者。正是这些人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环保,力所能及地做出自己的贡献。这说明,慈善和爱心未必非得打悲情牌,也不必歇斯底里地道德绑架。在轻松愉快的“起哄”中,在欢呼雀跃的期待中,在观看他人参与的过程中,再借助网络让他人观看自己参与的过程中,也可以普及环保精神,完成慈善行动。因此可以说,“捡垃圾挑战”接力,丰富了环保形式,点燃了无数人的环保热情,堪称一项环保创举。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人积极参与。

2.一个自媒体时代环保创意的成功营销

“捡垃圾挑战”本身更多表现为游戏气氛,但宣传“环保”,刺激环保意愿,这些严肃的目的仍然得到了实现。看起来,这只是新媒体时代特有的传播现象,但新媒体时代可以放大无聊、低俗,也可以激发创意,可以让慈善“病毒式”传播,而这一切根本取决于一个社会的真实活力和创造力。

3.捡垃圾挑战别忘了环保初衷

让“捡垃圾挑战”不走样,关键是要让形式为内容服务,要让更多人关注内容,而不单是形式。绝不能为了轰动而制造轰动,为了娱乐而制造娱乐,为了消遣而制造消遣。要做到这一点,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和评论者,都要不违初衷,并坚守始终。具体来说,就是要摆正心态,明确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在活动中充满爱、传播环保理念。

4.比行动更重要的是关注和传播

什么是参与环保公益?以往的认识是付出了具体的行动才是参与环保公益,没有行动就没有话语权。而民众大多认为行动之后就算完成了爱心,而很少想到行动之外还能做什么。实际上,比行动更为重要的是关注与传播,因为单纯的行动只是个体行为,而真正的参与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继续参与到公益环保之中。这种新的环保参与意识或许可以用以往微博上的一句话“围观改变中国,关注就是力量”来形容。在这捡垃圾挑战的公益活动中,捡垃圾是一种参与,发照片是一种参与,对其他人完成挑战的情况进行转发评论同样也是参与。

这张照片之所以在网上热传,无疑是因为捡垃圾挑战的活动形式非常新奇,并且和当下的环保大趋势极其吻合。这自然会带来一批年轻人的模仿并得到各界的支持与点赞。可是,这样的挑战能否持续下去,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众多事实表明,这样的活动大多会在赚足了群众的关注而火热一时后慢慢归于沉寂。自然,通过这样的形式获得的实际效果也常常是杯水车薪,虽然会在当下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对环保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最终会归于平淡。

(作者:王鑫羽)

捡垃圾挑战是利用人们内心普遍存在的“好战”冲动,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来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的一种新颖做法。相比于默默无闻为环保做贡獻,这种挑战在吸引人们眼球的同时,收到了较好的环保宣传效果。图片中的对比更能触动人心。这是在人们心里日益强化起来的环保理念同现代技术的时代结合。是啊,科技在创新,环保永不变。

(作者:吴顺熙)

这场挑战赛的走红并非偶然,它反映的是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挑战这种崭新的呼吁元素,更能激发年轻人好胜的心理。与干巴巴的呼喊口号相比,发起者或者接力者的示范引领作用,更能让人充分感受到个人对环保的巨大影响力!这场挑战赛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你在无聊的时候,不要只低头看手机里的蓝天碧水,你本人其实就可以美化一方净土。

(作者:刘允琪)

猜你喜欢
慈善形式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公益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