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实际情况纠正本本主义

2019-07-02 01:13张素华
湘潮 2019年3期
关键词:毛泽东同志情况

张素华

《反对本本主义》是1930年5月毛泽东在寻乌写的一篇文章,原来题目口1《调查工作》。1950年编辑《毛泽东选集》第1卷时,毛泽东便很想把它收编进来,但苦于未能找到。1957年2月,福建上杭县农民赖茂基在家里发现这篇文章的原稿。他虽然不知道毛泽东在到处找这篇文章,但也意识到其重要性,于是立即献出。1959年8月,原稿由福建龙岩地区文教局邮寄到北京,被中央革命博物馆收藏。1960年底,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的一位同志看到此件如获至宝,立刻借出,然后由研究室副主任、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于1961年1月送给毛泽东阅看。

30年后失而复得,毛泽东看到这篇文章的原稿后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异常高兴。他说:“过去到处找,找不到,像丢了小孩子一样”。今年1月“忽然找出来了,我是高兴的”。他还说:“我对自己的文章有些也并不喜欢,这篇我是喜欢的,是经过一番大斗争以后写出来的。”

此时,正是毛泽东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倡导把1961年搞成调查研究年之际。意外地找回了这篇对当时情况富有指导意义的文章后,毛泽东很快做了少量文字修改,并将题目改为《关于调查工作》,印发给在广州参加三南会议的同志,并加写了一段说明文字:“这是一篇老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它做‘本本主义”。已经30年不见了,“看来还有些用处,印若干份供同志们参考”。除此外,毛泽东还在会议上对该文一条条讲解,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因为这篇文章非常重要,1964年编辑出版《毛泽东著作选读》甲乙两种版本供干部、青年学习时,立刻决定收编进来。当田家英把这篇文章的文稿送给毛泽东审定时,毛泽东把题目改为《反对本本主义》,还写了一段回忆的文字,说在《调查工作》之前,“先写了一篇短文,题名《反对本本主义》,是在江西寻乌县写的。后来觉得此文太短,不足以说服同志,又改写了这篇长文,内容基本一样,不過有所发挥罢了。当时两文都有油印本”。1991年《毛泽东选集》修订出版时,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破例把《反对本本主义》收入《毛泽东选集》,也算是了却了毛泽东的一个心愿。此文也是1991年修订(<毛泽东选集》时增选的唯一一篇文献。

《反对本本主义》是一篇仅有6000多字的文章,却受到毛泽东如此的厚爱,关键的原因是其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内急需解决和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中国革命在1927年遭遇惨痛失败之后,本是一介书生的毛泽东被迫拿起枪杆子,由城市转移到农村,而且是转移到湘赣边界、闽赣边界的穷乡僻壤。这个革命怎么搞、党怎样建设、部队怎样管理、军队和地方的关系怎么处理、民众如何发动、要不要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等很多带有原则性的问题摆在面前,选择一条怎样的路径才能通往胜利的彼岸,是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不得不面对的严酷现实。为此,同志之间在认识上常常发生一些分歧,毛泽东与中央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认识。

1928年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指明党在当时的总任务不是进攻,不是组织起义,而是争取群众等,其基本路线是正确的。但对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极端重要性等仍缺乏认识,仍没有摆脱俄国十月革命实行城市工人武装起义以夺取革命政权的道路模式。这些思想也严重地束缚着不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内,还盛行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俄国革命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把极端重视农村工作的观点同马克思主义关于城市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的观点对立起来,甚至认为农村工作第一的思想“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这些思想,严重地阻碍着毛泽东在红四军中工作的开展以及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甚至也关系着整个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

毛泽东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重视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极端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中国革命的方针路线。到了1930年5月,中国革命到底怎么搞,毛泽东开始有了自己的一套想法,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但已经提出“农村工作是第一步,城市工作是第二步”的思想,实质上也就是先农村后城市的革命步骤,也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来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但他的想法被主持中央工作的李立三批评是“农民意识,在政治上表现出来机会主义的错误”。《反对本本主义》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写作的,其通篇的精神和实质就是要跳出既有的“本本”,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964年毛泽东在审定这篇文章时,还画龙点地改动了一处,更加明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文章针对不了解情况就瞎说一顿的现象,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响亮口号。文章说:“你对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文章针对遇到问题不敢越雷池一步,总是拿既有的“本本”说事,指出“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那么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呢?文章说:“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必须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机会主义盲动主义错误出现,才能完成争取群众战胜敌人的任务。必须努力作实际调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

文章批评那些以为遵照党的既有的“本本”开展工作就可以取得革命胜利的同志,指出:“这些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这种保守路线如不根本丢掉,将会给革命造成很大损失,也会害了这些同志自己。”文章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靠“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

毛泽东的这些话,虽然已经过去近90年,但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弱小红军的艰难、对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今天读来,仿佛仍历历在目!《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多年来从事革命实践活动的深刻体会,也是他多年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的经验总结。历史地看,它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在毛泽东众多的著作中,《反对本本主义》是记录他哲学思想认识的代表作之一,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今天学习《反对本本主义》,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第一,遇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是什么?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少同志在思想上清楚,但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不去做一番认真的调查研究,而是喜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或者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做到毛泽东在文中所强调的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了解情况,只有调查了才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第二,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不断创造新局面。而能够创造新局面的前提,就一定要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到群众中做深入的调查,否则就会得出空洞的唯心的工作指导,使得开创新局面的良好愿望成为一句空谈,还会给工作带来很大损失。第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一定要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决不能生搬硬套,假若如此只有死路一条。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人们是迷信苏联的经验,现在则有不少人是迷信西方的经验,不顾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言必称希腊”,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教条主义。毛泽东提出中國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思想,至今仍有着极强的针对性,我们不可忘记。

猜你喜欢
毛泽东同志情况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FOR YOU, O DEMOCRACY
1949,毛泽东点将
向雷锋同志学习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我们欢迎你!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