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自主变式,提高数学素养

2019-07-02 09:35林怡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探究

林怡

【摘要】引导学生从“变”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

【关键词】自主变式   探究   求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11-01

变式指原命题不变,通过变更非本质的特点,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行式或内容,引导学生从“变”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养成思维的灵活性,提高数学素养。

一、一题多问,培养深层探究

数学的思想方法都隐藏在课本例题或习题中,我们善于对这类习题进行挖掘,即通过典型的例题,最大可能的覆盖知识点,把分散的知识点窜成链条,有利于知识的建构。

案例1: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6,底边长为8,求周长。这虽是一道熟悉的题目,但我们可以将此题进行一题多问。

变式1: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6,周长为20,求底边长。

变式2: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6,另一边长为8,求周长。

变式3: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6,另一边长为12,求周长。

变式4: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5: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20,请写出它的函数关系式,再画出他们的图形。

变式1是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变式2与前两题相比需要改变思维策略,分类讨论,而变式3中的6显然只能为底的长,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变式4与前面相比,提高了要求,特别是对条件0

案例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

问题1:分别求出方程X2+4X+3=0,X2+7X-8=0的两个根与两根之和,两根之积:观察方程的根与系数有什么关系?

问题2:分别求出方程2X2-3X-2=0,3X2+17X-6=0的两个根与两根之和,两根之积,观察方程的根与系数有什么关系?

问题3:你能猜想出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是多少吗?观察方程的根与系数有什么关系?

问题4:这个规律对于任意的一元二次方程都成立吗?如方程X2+X+2=0,它的根也符合这个规律吗?

问题5:请你用数学语言表达上述规律。

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通过问题间的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层层深入。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掌握系统化,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乐趣,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提高。

二、一题多变,激发求知欲望

例如复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举了一例:如图1,AB是⊙O的直径,AC是弦,AD和过点C的切线MN互相垂直,垂足为D,求证:AC平分∠DAB。

这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道经典习题,讲完后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式:

变式一:变“证角相等”为“求角度数”或“求线段长”

1.如图1,在例题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连接BC,若∠CAD=40°,求∠ABC的度数。

2.如图1,在例题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AD=4,CD=2,求AB的长。

变式二:變证题方法或引申命题结论

1.如图1,在例题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连接OC,求证:∠A

OC=2∠ACD

2.如图1,在例题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求证:AO×AD=2AC2

变式三:增加题设条件,变“单一题”为“综合题”

1.如图2,AB是⊙O的直径,AC是弦,过C点的直线MN满足∠MCA=∠CBA.(1)求证:MN是⊙O的切线:(2)过点A作AD⊥MN于点D,交⊙O于点E,已知AB=6,BC=3,求线段DC,DE与EC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2.如图3,AB是⊙O的直径,AC是弦,∠BAC的平分线交⊙O于D,过点D的切线EF分别交AB,AC的延长线与E,F,DG⊥AB于G。

(1)求证:AF⊥EF;(2)求证:CF=BG;(3)若DE=5,DF=3,求BE的长。

这样,通过“变中抓不变”的变式训练,使一道题变一窜题,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加直接触及到数学问题的实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形成探究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探究
开放探究,创新应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对公路运输的探究
“推”法探究
梳理探究 三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