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促发展”教学课例及点评

2019-07-02 03:19王卫华秦书珩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一带世界发展

王卫华 秦书珩

一、教学课例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国在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下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与世界各国共谋发展、共享发展机遇。

2.提升问题分析能力,学会以全球视野与辩证的眼光认识并正确对待中国对世界的责任与担当。

3.感受中国发展对促进世界繁荣美好的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决心和意志。

【重点难点】

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下,我国如何与世界共同发展,共谋发展,共享发展机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图片(见下图)

教师:大家看看这幅路线图,如果给它命名的话,在“?”处填什么最合适?

学生:“一带一路”。

教师:为什么填“一带一路”?

学生:因为路线图上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就是“一带一路”的两个组成部分。

教师:你还想更多了解“一带一路”吗?

学生:想了解。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一带一路”的脚步,一起来学习“携手促发展”这一课。

设计意图:本课以“一带一路”为线索,采取“一例到底”的方法进行教学。为让学生尽快进入到“一带一路”教学情境中,教师通过图片填空导入新课,设疑激趣,简单明了,直指主题。

讲授新课

板块一:共同发展

教师:首先让我们带着问题来看一段视频。

教师播放视频《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之一,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教师: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各国走上了怎样的发展道路?

学生:沿线各国走上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道路。

教师:这样的发展道路符合当今什么时代主题或时代潮流?

学生:这样的发展道路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教师:在这样的时代主题和时代潮流下,共同发展必将成为世界各国的不懈追求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观点提炼:共同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设计意图:本板块旨在让学生明白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今天,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必然趋势,从而树立全球视野。

板块二:共谋发展

教师: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沿线各国迎来了共同发展的机遇。关于如何发展,下面有两种观点。

观点一:“共建‘一带一路,我国要积极谋求自身发展,提升竞争力!”

观点二:“我国不仅要谋求自身发展,还应带动其他国家一起发展,提升合作力! ”

教师: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展开辩论,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同意上述观点。因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竞争不断升级,我国要把握世界的发展趋势,积极谋求自身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但我国不只是谋求自身发展,而是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主张在全球发展中集思广益、各施所长、各尽其能,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个国家。当然,只有发展好了自己,才能带动和帮助其他国家一起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教师出示三张图片,让学生阅读图片,思考问题。

教师:请任选一张图片,思考并回答:我国可采取哪一措施谋求自身发展?我国是怎样实施这一措施的?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任意选择图片进行回答。

学生:选图1,我国促进自身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

学生:选图2,我国促进自身发展,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我國正在努力抢占全球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学生:选图3,我国促进自身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我国正在积极表达、多方参与,通过全球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教师:我国在积极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如何带动其他国家一起谋求发展?让我们继续带着问题看视频。

教师播放视频《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之二,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教师:“一带一路”用什么牵引着沿线国家与我国的贸易往来?

学生:用铁路、天然气管道、高速铁路网、蓝色经济通道等牵引沿线国家与我国的贸易往来。

教师:“一带一路”通过哪些建设,串联起各国共同发展之路?

学生:通过炼油厂、水库、堤坝、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串联起各国共同发展之路。

教师:你认为在上述过程中,中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中国起到了引领、带动等作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是合作共赢的关系,也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教师:为什么说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是合作的关系,也是竞争的关系,请举个例子。

学生:比如“一带一路”建设就是合作的关系。又比如中国高铁作为中国的一张金名片走向世界,但也有其他国家高铁技术很好,与我国进行竞争。

教师:世界各国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共同发展的今天,共谋发展,是国家竞争合作的必然举措。

观点提炼:共谋发展——国家竞争合作的必然举措!

设计意图:本板块旨在突破“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下,我国如何积极谋求自身发展、共享发展机遇”这一教学重难点。教师通过三个对话活动——观点碰撞、图片导学、视频播放,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并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不断追问,注重课堂生成,提升思维含量,促进深度学习。

板块三:共享发展

教师:“一带一路”的提出,为沿线各国共谋发展提供了机遇,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目前有多少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多少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下面让我们再次带着问题看视频。

教师播放视频《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之三,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学生: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随着发展,这个数字还将会增加。

教师:中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哪些重要机遇?世界各国又为中国提供了哪些重要机遇?

学生:中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更实在的经济利益;同样世界各国也为中国提供了这些重要机遇。

教师:面对“一带一路”带来的重要机遇,中国展现出了怎样的态度?

学生:中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开辟人类更加繁荣、更加安宁美好的未来。

教师:在“一带一路”引领下,未来世界发展的前景将会是怎样的?

学生:未来世界经济更加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人类社会的未来更加繁荣、更加安宁美好等。

教师: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这是中国和世界的共同抉择。

观点提炼:共享发展——世界繁荣美好的必然抉择!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以全球视野与辩证眼光认识中国对世界的责任与担当,感受中国的发展对促进世界繁荣美好的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为祖国的富强贡献力量的决心和意志。

拓展空间:分组讨论,探究分享

教师:前面我们主要讲到了“一带一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关于“携手促发展”,下面有两个问题请大家讨论一下。

问题1: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外,“一带一路”还将携手促进哪些方面的发展?

问题2:除了共建“一带一路”,我国还通过了哪些重大举措来携手促发展?”

学生开展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并进行探究分享。

学生: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外,“一带一路”还将促进政治互信、文化交流、环境保护、军事合作等各领域的发展。

学生:除了共建“一带一路”,我国还通过倡议成立亚投行,加入金砖五国、亚太经合组织,参加G20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多种重要举措来同世界各国携手促发展。

课堂总结:中国正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东方,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开辟人类更加繁荣、更加安宁美好的未来,中国愿与世界共担风雨,同享美好!

设计意图:本板块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活化思维,挖掘潜能,让学生明白“一带一路”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外,还会促进沿线各国不同领域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一带一路”只是我国与世界各国携手促发展的措施之一,在当今和平与发展主题下,我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发展还有很多重要举措。

二、专家点评(九年级下册教材主编之一、上海市特级教师  秦书珩)

王老师的课,内容紧凑,过程流畅,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本节课立意高、内容实、形式活、效率高,课上得有思想、有内涵、有特色、有新意,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位特级教师的教学风采。

(一)设计有高度

1.从课程的高度审视教学。本节课从《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特点及目标出发,关注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强化政治认同,将教学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认同党和国家的新时代发展观,理解、认同“一带一路”的倡议,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及辩证、历史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科价值得以凸显。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文本。一是主线清晰。本节课有两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一是教材文本的知识逻辑明线,“共同发展—共谋发展—共享发展”,另一条是“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逻辑线,两条线相互交织,共同推进教学进程。这种既遵循又不拘泥于教材,将文本逻辑与主题事件的逻辑融为一体的主题教学设计,对初三的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是聚焦重点。九上的第一课、第二课、第六课,已较为系统地讲述了发展问题,本课讲的发展问题与前面有什么不同?王老师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如何增强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国内外携手发展的问题”,凸显“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抓住了本课的核心内容。

(二)操作有智慧

一是“简”中见“繁”。王老师的课只有12张PPT,形式很简约,不多见,但形简神不简,简中见繁。王老师用“简约的课堂形式呈现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中见繁”,生动地诠释了课堂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二是求“精”求“活”。“取材精当,设问精巧,指向精准”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问题基于情境,二者紧密关联;问题角度多样,问题间形成内在逻辑链条,由浅入深,层次感较强。

三是“实”中出“新”。针对三幅图片,让学生自主选择作答,体现对学生学习自主权利的关注;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任务驱动,有利于提升学习的有效性;最后两道开放性的拓展问题,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能力提升有重要价值。

4.“張”“弛”有度。本节课时间、节奏均把握得比较好,内容紧凑,过程流畅,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三)课堂有实效

1.问题导引,疑起疑落。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及学习活动,采取问题导引的方式,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教学过程设问逐层深入,步步追问,学生经历了归纳、印证、分析、评价等思维过程,思维得到活化,潜能得到较好挖掘。

2.浸润思想,以例育人。本课以“一带一路”为线索,脉络清晰,效果明显。课堂精心选择相关图文、视频素材,通过对相关案例的深入讨论,学生对党和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理解得到深化,认同感得到了强化。

3.激发兴趣,主体参与。本课以清晰的主线、精巧的设问及典型的视频、图文资源,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环节。课堂辩论环节的设置是个亮点,“共建‘一带一路,是要谋求自身发展,提升竞争力,还是要促进共同发展,提升合作力”,辩题设计精巧,贴近学生实际,有“辩”的切口、“辩”的空间与“辩”的价值。

猜你喜欢
一带世界发展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区域发展篇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图说共享发展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