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罗马尼亚双边货物贸易关系研究

2019-07-03 02:21张梦婷
商场现代化 2019年9期
关键词:罗马尼亚实证研究

张梦婷

摘 要:罗马尼亚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东北部,是西欧同黑海、中东相连的主要通道之一,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沿线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之一。本文使用UN-Comtrade数据库中的中国与罗马尼亚的双边货物贸易数据,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1992年-2015年间两国的货物贸易关系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地梳理:贸易增长与贸易平衡关系、贸易依存与贸易互补关系、贸易竞争与协作关系。本文发现,中罗两国的贸易发展较快,广度边际对双边贸易的增长的贡献要大于深度边际,并且中国对罗马尼亚贸易的互补性在不断增强。

关键词:罗马尼亚;货物贸易;实证研究;贸易关系

中国与罗马尼亚的双边货物贸易关系开始于1950年,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两国双边贸易采取记账方式,受政府的直接干预。1992年起两国贸易改为以企业为主体的现汇支付方式。然而,受罗马尼亚国内经济危机的影响,罗马尼亚对中国的出口大幅度下降。随着罗马尼亚经济的好转和2007年罗马尼亚加入欧盟以后,两国的货物贸易发展迅速,2011年,罗马尼亚与中国大陆贸易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29.2亿欧元。2013年,罗马尼亚与中国贸易额约24.67亿欧元,在欧盟外国家中,中国成为罗马尼亚第二大进口来源国。然而,在两国贸易增长态势较好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双边贸易极不平衡、贸易品种单一和贸易分工关系松散等。不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中国与罗马尼亚贸易增长潜力的挖掘,阻碍两国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为简化研究同时突出不同时期中国与罗马尼亚贸易关系的变化,本文把1992年-2015年分为1992年-2001年、2002年-2008年、2009年-2012年和2012年-2015年四个子期间,分别代表中国加入WTO前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前期、债务危机爆发期以及债务危机恢复期。

一、贸易增长与边际

首先,本文整体分析中罗双方的贸易发展局面。1992年至2015年间中国与罗马尼亚的双边货物贸易随着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双边贸易的增长也出现了一些波动和不平衡,具体见表1所示。

1.双边贸易增长与市场份额

由表1可以看出,从1992年中罗两国开始进行现汇贸易到2001年,中国对罗马尼亚出口年均增长率为13.9%,受罗马尼亚九十年代所遭遇的持续性经济危机影响,罗马尼亚对中国的出口年均增长率则为负值,中国对罗马尼亚的出口进口比为258.3%,同期罗马尼亚对中国的出口进口比约为161.63%,可见中国和罗马尼亚的双边货物贸易出现了不平衡。之后,这种不平衡非但没有得到改善,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002年-2008年间两国双边贸易增长较快,中国对罗马尼亚的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了峰值41.37%,罗马尼亚对中国的出口年均增长率也从1992年-2001年阶段的负值变为正值,但同期两国之间的出口进口比出现显著差异,中国对罗马尼亚的出口进口比达到了研究时间区间的最高值739.47%,罗马尼亚度对中国的出口进口比骤减到22.26%,是中国对罗马尼亚的出口进口比的约百分之三,这说明中国对罗马尼亚的货物贸易活跃程度远远大于罗马尼亚对中国。此外,2002年-2008年间中国产品在罗马尼亚的市场份额也从1992年-2001年间的1.23%增加到3.41%;但是,同期罗马尼亚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却发生小幅度的下降。

2008年以后金融危机对中国与罗马尼亚的双边贸易产生了严重的影响:2009年-2012年间,中国对罗马尼亚的出口年均增长率和出口进口比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尤其是中国对罗马尼亚的出口进口比,由739.47%大幅下跌340个百分点至399.22%。但是,同期罗马尼亚对中国的出口年均增长率却显著增加。其出口进口比虽然下降,但只小幅下降约8个百分点至14.29%。这说明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市场对罗马尼亚的出口贸易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此后,随着各国在金融危机后采取的金融改革完善机制以及金融体制监管措施,各国逐步实现了自我金融体系的恢复。因此,中国与罗马尼亚的贸易不平衡趋势得到改善:2012年-2015年间,中国对罗马尼亚的出口年均增长率呈现小幅上升,其出口进口比下降约169个百分点,下降幅度约为2009年-2012年间下降幅度的50%。罗马尼亚对中国的出口增长率虽然出现小幅下降呈现为负值,但是其出口进口比却上升至22.53%。此外,就2012年-2015年間的双边市场份额而言,中国进口产品在罗马尼亚市场份额的表现为下降趋势,罗马尼亚进口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则呈现出上升趋势。

总体来看,1992年-2015年间,中罗两国的贸易发展较快,但年均出口增长率、出口进口比上下起伏波动较大。中国对罗马尼亚的市场份额呈现出较为平稳的增长,而罗马尼亚对中国的市场份额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1992年开始,中国和罗马尼亚双边就出现了贸易不平衡的现象,这种不平衡趋势在2002年后进一步加深和扩大,直至2012后才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

2.双边贸易增长的二元边际

中国与罗马尼亚双边贸易虽然增长迅速,但不平衡问题势必影响两国贸易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因此,运用新贸易理论关于贸易增长的二元边际框架,对比分析中国与罗马尼亚双边贸易的增长模式,对深入探讨双边贸易增长及不平衡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贸易增长的二元边际理论认为一国的出口增长是沿着两种模式展开的,即广度边际和深度边际。从双边贸易的角度来看,广度边际指双边贸易增长主要来源于一国出口产品品种增加而引起的在另一国进口市场中所占份额的增加,以中国与罗马尼亚为例,中国对罗马尼亚出口增长的广度边际即中国出口罗马尼亚的产品在品种上的增加,具体可表示为:,i为贸易品种,I为中国出口罗马尼亚的品种集合,Mi为罗马尼亚在世界范围内进口产品i的值,M为罗马尼亚在世界范围内的进口总额。

从双边贸易的角度来看,深度边际指双边贸易增长主要来源于一国现有出口产品的数量扩张而引起的在另一国进口市场中所占份额的增加,以中国与罗马尼亚为例,中国对罗马尼亚出口增长的深度边际即中国出口罗马尼亚的现有产品在数量上的增加,具体可表示为:为罗马尼亚进口中国产品的总额。

在我们采用的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中,商品分类最细的就是编码协调制度(HS)分类中的6位码分类,这里采用的是HS1992版的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可得1992年-2015年间中波双边货物贸易的增长情况及贸易增长模式,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1992年,中国出口罗马尼亚的广度边际明显小于深度边际,但是从2001开始,中国出口罗马尼亚的广度边际显著大于深度边际,即在2001年间广度边际对中国出口罗马尼亚的贡献远远大于深度边际的贡献,也就是说,中国对罗马尼亚的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产品品种的增加所带来的贸易增长,而且这种趋势在2001年后不断加强,这点在表中品种数一栏中体现也较为明显,2015年中国出口罗马尼亚的货物品种数从2001年的1257种增加到2386种。从两种边际的趋势来看,1992年-2015年,中国出口罗马尼亚的广度边际呈现为持续增长趋势,但深度边际则表现为先下降后波动上升趋势。在罗马尼亚出口中国的贸易中,罗马尼亚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也同样主要来自广度边际的贡献,即产品种类增长所带来的贸易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大于原有出口产品种类数量扩张所带来的贸易增长。比较二元边际的走势,与同期中国对罗马尼亚出口增长的走势大致相同:罗马尼亚对中国出口的广度边际呈现为上升态势,罗马尼亚对中国出口的深度边际表现为先下降后稳步回升的态势。

这种趋势主要源于:(1)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贸易制度更加透明,市场进一步开放,下调或取消了多种产品的贸易关税,贸易壁垒减少;(2)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中国政府大力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产品或新品种不断增加。(3)罗马尼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济体制转轨,国内经济持续下降。随着罗马尼亚经济的好转和2007年罗马尼亚加入欧盟以后,采用欧盟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共同外贸政策,罗马尼亚对中国的出口产品种类增加,国内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也增加。

二、贸易结构与平衡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对贸易双边结构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结构:要素结构、技术结构和用途结构。

按照《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Rev.3)中的一级分类标准,要素结构可分为资源密集型产品或初级产品(SITC0-4)、劳动密集型产品(SITC6、8)、资本密集型产品(SITC5、7、9)。

技术结构将参考欧盟央行(ECB,2005)按出口产品科技含量的分类方法,在《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Rev.3)两位代码分类的基础上把出口产品分为低科技含量、中等科技含量和高科技含量三大类。

用途结构则采用经济大类的分类方法,把出口产品分为消费品、中间产品、资本品、广泛用途类产品等四类。(用途结构的数据始于2002年)。每种分类均有一小部分未作说明的产品,故每种分类中的各类产品占比之和并不等于1。

中罗双边货物贸易结构计算结果见下表。

1.贸易双边结构(基于要素\技术\经济大类的视角)

从要素结构来看,1992年中国对罗马尼亚的出口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品,此后要素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从资源密集型转向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主体相结合的结构。2002年,中国对罗马尼亚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由1992年的39.58%增长至74.35%,而资源密集型产品在贸易中的比重则发生了剧烈的下滑。2008年中国对罗马尼亚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2002年比下降了近28个百分点。2008年-2012年间,中国对罗马尼亚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基本平齐,且稳定在47%左右。2015年,中国出口罗马尼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发生明显的下降,相反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却上升7个百分点至53.89%。这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人的工资水平显著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在逐渐下降。但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工业技术水平提高,资本实现了大量的积累,因此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得到了显著提高。

1992年-2002年间,罗马尼亚對中国的出口以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2002年后则以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为主,且两类产品的比重均呈现出小幅下降的趋势。相反的,在2008年-2015年间出口比例最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表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13.49%增长至25.62%。

从技术结构来看,中国对罗马尼亚的出口中,技术结构的变化较大。1992年-2002年期间,由于罗马尼亚国内经济的不景气,罗马尼亚市场对低层次的产品需求较大,中国主要向罗马尼亚出口低科技含量的产品。1992年中国向罗马尼亚出口的低科技含量的产品比重达到了82.31%,2002年低科技含量产品占比80.16%,而高科技含量产品仅占6.86%。2002年以后中国出口罗马尼亚的技术结构开始发生明显变化,低科技含量产品比重大幅下降,中、高科技含量产品的比重持续上升,这种变化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关,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更多中高科技含量的产品的出口。

罗马尼亚对中国的出口则主要以低科技含量产品和中等科技含量产品为主,高科技含量产品出口最少。值得一提的是,高科技含量产品的比重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而低科技含量产品的比重在2002年以后不断下降。

从用途结构来看,中国对罗马尼亚出口的中间品和资本品的比重增长较快,2008年资本品的比重比2002年增长了近26个百分点,中间品的比重在考察期间保持约五个百分点的增长。而消费比的比重持续下降,2015年仅为22.81%,较2002年的71.02%下降了近48个百分点。

罗马尼亚对中国的出口产品中,中间品占据了绝对地位,其比重一直稳定在80%至85%之间。消费品和资本品的比重有明显提高,广泛用途类产品的比重不仅最小且其下降幅度较大,2015年比2002年下降了近13个百分点。

三、贸易互补与竞争

1.双边贸易互补性指标构建与数据说明

贸易互补性指标与相似性指标利用Blázquez-Lidoy等(2006)构造的贸易互补性系数与相似性系数来度量,具体公式如表4所示。

实证分析中用到的贸易数据均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分类标准采用的是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第三版(SITC-3),并细分到3位代码,这主要是考虑到双边贸易互补的实质是其产业之间的互补(或产业内互补),而目前产业内贸易的计算多细分到3位代码。时间从1992年,截止到2015年是因数据的可得性。

2.实证结果

根据以上贸易互补系数与相似系数,中国与罗马尼亚1992年-2015年双边贸易互补性系数与在欧盟市场(除罗马尼亚外的欧盟26个成员国)出口结构相似。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1992年-2015年间,中国对罗马尼亚的互补性在不断增强,其贸易互补系数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罗马尼亚对中国的贸易互补系数小于中国对罗马尼亚的系数,其系数值在0.25左右上下波动。从中罗出口结构在欧盟-15市场的相似系数来看,它表现为较为平滑的先降后升的趋势,总体呈“U”型。

四、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中罗双边货物贸易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上来看,1992年-2015年间,中罗两国的贸易发展较快,但年均出口增长率、出口进口比上下起伏波动较大,同时期内中国对罗马尼亚货物贸易出口的增长率为17.53%,罗马尼亚对中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增长率仅为4.78%。2001年后中国和罗马尼亚的双边贸易出现了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现象直至2012才出现改善的趋势。中国出口产品在罗马尼亚的市场份额要大于罗马尼亚出口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2.从双边贸易增长的边际贡献度来看,广度边际对中罗双边贸易的增长的贡献要大于深度边际,即产品种类增长所带来的贸易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大于原有出口产品种类数量扩张所带来的贸易增长。

3.中罗双边货物贸易结构分析发现,中国对罗马尼亚出口产品的要素结构中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在逐渐下降,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则在迅速增长;技术结构则反映为中、高科技含量产品的比重增长迅速,而低科技含量产品的比重则有显著下降;用途结构则表现为消费品的比重明显下降,而中间品的比重则上升很快。罗马尼亚对中国出口产品则以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为主,技术结构则表现为以低科技含量产品和中等科技含量产品为主。从用途结构看,中间品的比重高达85%左右,消费品和资本品的比重有明显提高,广泛用途类产品的比重变化表现为先降后升。从要素结构和用途结构来看,中罗双边货物贸易的互补性较强;从技术结构来看,则中罗双边贸易的竞争性较强。

4.双边货物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则表明,1992年-2015年间,中国对罗马尼亚贸易的互补性在不断增强,且大于罗马尼亚对中国贸易的互补性。罗马尼亚对中国的贸易互补性系数基本在0.25左右上下波动。从中罗出口结构在欧盟-15市场的相似系数来看,其呈现出“U”型趋势。

注释:

①EU15指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卢森堡,奥地利、瑞典、芬兰.

参考文献:

[1]龙海雯,施本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及贸易潜力研究——以“一带一路”为背景[J].广西社会科学,2016(2):78-84.

[2]尚宇红,高运胜.中国与中东欧10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及结构效应研究:2002~2011年——基于CMSA模型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4(4):32-38.

[3]萨尔米扎·彭恰,尤利亚·莫妮卡·奥埃赫列亚-欣卡伊,李丹琳.近10年罗马尼亚与中国贸易的主要趋势[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3(05):78-87.

[4]馬欢.罗马尼亚:下一个初创之都?[J].新经济,2015(02):25.

[5]欧盟统计数据库.http://ec.europa.eu/eurostat/data/database.

[6]UN-Comtrade数据库.https://comtrade.un.org/.

猜你喜欢
罗马尼亚实证研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幕后——巴维尔(罗马尼亚)▲
“出轨” ———佩 夫(罗马尼亚)▲
西方选举
画饼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