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成不成,还要看中美

2019-07-04 08:59金姬
新民周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大阪领导人峰会

金姬

6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宣布:应日本国首相安倍晋三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6月27日至29日赴日本大阪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

5天前的6月18日,习近平应约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确定两人将在G20领导人大阪峰会期间会晤。习近平表示,愿意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交换意见,也希望美方公平对待中国企业。而特朗普随后发推特,给两人的大阪会晤定下了乐观的调门:“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很好的电话交谈。我们将在下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进行更广泛的会谈。我们各自的团队将在我们见面之前开始会谈。”

中国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贡献了很多“中国智慧”。

香港《南华早报》6月19日报道,中美元首在出人意料的电话交谈中证实同意会面,从而消除了疑虑,提振了股市,重燃了全球对于中美这两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能够推动达成协议,以结束破坏性贸易战和技术战的希望。报道称,两国团队正在为领导人的讨论奠定基础。

“如果贸易战全面展开,到2020年世界经济可能要下降0.5%,为此带来4550亿美元的损失。”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朱杰进表示,在本次G20峰会中,最受关注的便是中美领导人的会晤,“毕竟中美贸易摩擦牵动整个世界经济”。

在G20中,中美这两大经济体至关重要,因此也有了“G20成不成还要看G2”的论调。早在2008年美国深陷金融危机漩涡中心之际,美国智库学者就牵头提出了“G2”(Group ofTwo,中美两国集团)概念,并得到美国部分政界人士的背書。但当时中方并不认可这一说法。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愈来愈有担当,也逐渐成为一个可以对超级大国说“不”的发展中国家。因此,这几年的G20峰会联合公报的受关注度远远不如中美元首的会面成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今年G20领导人峰会撰写的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贸易关系紧张,经济趋势向下的风险。如果贸易战全面展开,到2020年世界经济可能要下降0.5%,为此带来4550亿美元的损失。而世贸组织(WTO)在4月份发布的最新一期报告中,将今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由此前的3.7%大幅下调至2.6%。WTO对此解释是受贸易摩擦升级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等因素影响。

G20峰会的本来功能是全球经济政策协调,然而,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地缘政治格局,经济合作是非常困难的。G20中的G2,自然也就成了大阪峰会当仁不让的主角。

1999-2007的G20:逐渐取代G8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由此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G8(美、英、德、法、日、意、加、俄)逐渐意识到,全球陛经济金融问题的协调,需要新兴经济体共同参与。由此,在G8财长会议提议下,1999年12月,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德国柏林举行,这标志着G20正式成立。

除G8成员外,G20还包括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等10个新兴经济体以及澳大利亚和作为—个实体的欧盟。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金融机构领导人作为特邀代表参会。

1999年首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举行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球的3.4%,经济实力还比较有限。但作为G20的创始成员国,中国积极参加历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并于2005年首次成为G20轮值主席国,成功举办了第七届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8年之前,G20只是每年举行一次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处于边缘地位,影响力有限。

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回忆说,G8从2003年起,邀请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五个发展中国家出席首脑会议,也就有了G8+5的首脑峰会模式。但是从会议参与者的作用来说,G8+5并不是一个完全平等的对话模式。

转变是从2008年开始的。当时,美国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倒塌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动摇了西方经济治理模式的基石。西方国家意识到G8难以胜任应对金融危机的重任。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做了任期内最后一个重大决定——召开一次全球性首脑会议,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怎么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换句话说,怎么帮美国渡过这个难关。

说实话,当时的国际社会不缺少峰会,但缺少高效率有影响力的峰会。国家如果太多,一个领导人发言一次,就可能要开很多天;国家如果太少,继续像G8一样开会,已经不管用了。最后,小布什拍板,就G20吧,里面有G8,还包含了不少新兴大国。据说,当时的美国首先与中国沟通,在获得中国对将G20机制升格为领导人峰会的支持后,才有了第一次G20峰会:华盛顿峰会。

世界经济风雨飘摇,中国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不管是当时的美国财长保尔森,还是后来接任财长的盖特纳和出任国务卿的希拉里,一句口头禅就是,美国和中国,“我们都在一条船上”。“世界需要G20”可是说是大国的共识和历史的必然,而中国的重要性也从首届G20领导人峰会开始显现。

在何亚非看来,全球治理从“西方治理”转向“东西方共治”,是新世纪国际体系进入历史性转折期的主要特征,而中国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并对国际体系和世界秩序演变产生历史性影响是另一大特征。

2008-2016的G20:中国升格,美国任性

2008年11月,第一次G20领导人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峰会的基本使命是,以全球协调一致的行动,防止国际金融危机恶化为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当年,G20的领导人共同决定在三大政策领域行动:货币刺激、财政扩张和监管改革,这些有力的措施提振了市场信心。

随后,G20逐渐在国际社会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而这离不开中国的智慧和贡献。

作为2008年至2010年期间G20中国协调员,何亚非见证了中国在G20中不断发挥作用的过程。他回忆道,2009年,G20升格为领导人峰会的第二年,峰会在英国伦敦举办。当时,整个世界经济面临着大萧条甚至是崩溃的可能,个别国家出现了国家濒临破产的情况。作为伦敦峰会的主办国,英国在会前提议为IMF筹集足够的救助资金,希望筹集到5000亿美元,以扩大IMF救助基金的盘子。

英国首先就想到了中国。一是因为中国外汇储备居世界首位,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二是因为中国有影响力,能发挥带头作用。于是,英国恳请中国带头出资。当时的中国迅速承诺以购买IMF债券的方式,出资不高于英国设想总数的10%,即500亿美元。中国的榜样迅速带动G20其他成员纷纷出资,最后伦敦峰会总共承诺了1.1万亿美元的IMF救助资金,成功地实现了提振全球市场信心、防止金融危机蔓延的预期目标。

根据国际组织测算,中国已成为G20全面增长战略的最大贡献者之一。仅在“2014年G20布里斯班蜂会通过的“全面增长战略”中,“中国智慧”占比就高达15%。

在2008年之后的前几次峰会,由于共同面临危机,容易达成共识,G20成员同舟共济,在恢复全球信贷和就业市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避免汇率竞争性贬值等全球宏观政策协调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当时的美国,也因为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所以比较愿意和大家达成一致。

随着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复苏,各国经济运行逐渐分化,全球经济协调治理难度不断增加,G20的发挥空间受到明显挤压。尤其是美国,愈来愈任性。比如,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的2010年G20多伦多峰会上,美国希望继续刺激经济,而欧洲国家则力图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并削减赤字,双方僵持不下,难以达成一致。和美国的一意孤行相比,中国积极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使發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较2008年增加4.5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向富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以及份额低估国转移6%以上。中国也在G20中加强全球对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注。例如,在2011年G20戛纳峰会上,中国宣布给予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此外,根据国际组织测算,中国已成为G20全面增长战略的最大贡献者之一。仅在2014年G20布里斯班峰会通过的“全面增长战略”中,“中国智慧”占比就高达15%。

2014年G20布里斯班峰会放弃日本,确定由中国主办2016年G20峰会,这既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高度信任,也展示出中国愿为国际社会治理、全球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愿望。

2016年,G20领导人在中国杭州向世界宣布,要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和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各国领导人还承诺,一旦国内程序允许,将尽快完成加入《巴黎协定》的各自国内程序。

2017至今:G20风险来自美国

正是在杭州峰会上,各国选定了阿根廷在2018年担任东道国,这也将是G20领导人峰会首次在南美洲举行。但G20似乎正逐渐失去它曾经拥有的生气。2017年德国汉堡峰会的表现有些令人失望,特别是围绕贸易相关议题的争论,成为峰会日益明显的特征。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高级副总裁马修·戈德曼认为,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如果没有美国的积极参与,G20很难发挥有效作用。G20汉堡峰会可以看到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尽最大努力去协调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系,如法国总统马克龙试图劝阻其不要撕毁伊朗核协议、不要退出巴黎协定。但现实是,在“美国优先”的大旗面前,这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甚至警告称,G20所面临的许多风险来自美国。陆克文强调,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是,特朗普政府似乎正在忽视从1929年大萧条中得来的智慧,如贸易保护主义丝毫无助于维护国内工业体系。如果重蹈覆辙,将对全球可持续增长和市场信心带来有害影响。

G20大阪峰会主会场

日本大阪警方参加防暴演习,备战2019年G20峰会。

大阪峰会,龙鹰如何起舞?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网站称,G20峰会是讨论全球经济事务及其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主要舞台,但它现在面临不少挑战,特别是美国与很多G20国家在贸易、气候变化和移民政策上存在分歧,其立场也与G20对低关税和以WTO为基础的国际贸易秩序承诺相冲突。

何亚非认为,正是在G20机制中,中国首次系绕性地提出全面应对政治、经济、安全等全球陛挑战的“中国方案”,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克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等作出重要贡献。在大阪峰会上,让全球经济治理更加有效、公平、公正,通过G20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等预计仍将是中国努力的方向。

虽然此次大阪峰会与会国家和国际机构多达37个,而且G20成员都是经济总量在全球排名前20名的重要经济体,但毫无疑问,G20峰会已日益成为观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窗口,以及主要国家围绕全球重要热点问题进行博弈和协商的最高级平台。

“这是一次重要的元首外交和多边经济外交活动。习近平主席连续第七次出席或者主持G20峰会,充分体现了中国对G20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的高度重视。”G20事务中国事务协调人、外交部部长助理张军6月24日在外交部的吹风会上说道。据介绍,习近平将出席大阪峰会四个阶段的全体会议,参加关于世界经济和贸易、数字经济、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气候、能源、环境等议题的讨论,发表对世界经济形势的看法主张。

此刻的大阪,台已搭好,幕已拉开,只待大国登场。

猜你喜欢
大阪领导人峰会
大阪PALETTE连续就业基地
W大阪酒店
“跟着”习主席去大阪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大阪ATM幼儿园
历届峰会回顾
领导人这样说“健康”
如何成为优秀领导人
领导人的访美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