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大学体育改革探析

2019-07-05 14:09赵敬源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素质教育意义

赵敬源

摘  要:素质教育尊重以人为本的核心观,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素质教育的展开在我国各个院校都取得一定进展,包括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也从传统的应试授课模式转变为素质教育,但针对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素质教育在大学体育中的改革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本文则主要对此类现象进行探析。素质教育是对传统体育教育的革新和突破。是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为社会发展建设打造健全优质的人才队伍。

关键词:素质教育  大学体育  意义  问题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a)-0001-02

1  大学体育中素质教育的意义

此前我国学生身体素质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整体下降趋势,很多高校学生身高、体重、形态等体制指标严重不达标,甚至有的健康指标已经下降到令人担忧的地步。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大学体育改革,是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在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的同时,也致力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引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让学生走出室内,用运动的方式活跃身心,在教学中也重视培养学生们彼此间的相处和合作能力,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训练活动的开展,也能使学生在运动和比赛的过程中激发斗志、获取成就感,实现对自我的肯定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充满自信。

2  素质教育下大学体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学是现今我国教育发展的主导理念,其贴近中国的社会实际,对我国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都起到关键作用,素质教育政策自颁布以来,在各大院校的运行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2.1 高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性不够

体育教学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化教育体制改革以来,要求学校对学生的体育训练将转变为多种形式的,对学生进行身心各方面的全面培养。让学生更好的去适应社会,培养良好的个性。目前,虽然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宣传素质教育,但具体工作的执行却并没有落到实处,在很多教育模式上仍保留传统的教育思想,理念落后发展要求,跟不上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发展新政策。高校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思想上,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体育教学重点不明,课堂安排运动多于教育,只是简单的体能训练,而忽略了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生的素质培育,学生也就难以从体育训练中体会到深层次的教学内涵。

2.2 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我国一直以来奉行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单一化的教学手段,通过跑步、跳远等运动方式对学生进行统一的体能训练。但在训练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所形成的个体差异,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要因材施教地对学生进行身体及心理素质的训练,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课程内容,这才是素质教育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2.3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单一

教学内容单一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缺乏新颖和创新性,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课程活动的展开全依赖于教师与学校的强制要求,最终收到的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同时高校体育教学在内容上很多是重复高中甚至初中的教学内容,没有深层次的创新。高校体育教师对改革的认识也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中也只是单一的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教学,这样环境下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就自然无法取得良好的进展。

3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大学体育改革策略

3.1 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当代社会,伴随着各种新兴科技的出现,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使得很多学生沉迷于室内活动和网络世界,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逐渐减少。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喜爱,让学生由被动地学变为自觉地探索。还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传统的体育课程大多被当做一门副科来学习,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性不够,也就自然重视不足,素质理念下的大学体育改革,是要从根本上让学生意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主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在体育课堂上积极地参加训练。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源于在体育活动中能体验到快乐和有所收获,体育锻炼并非只是单一的体能训练,也可以通过很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参与到其中,寓教于乐的方式,既完成了对体能训练的要求,也能让学生从集体活动中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乐趣,是对学生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共同提高。

3.2 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的体育教学及运动精神,是以竞技体育为核心,教材体系侧重运动技术,为实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教育观,就要从思想上,教学内容上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质的改革。首先,教材作为教育的指导方针,要适当简化教材中的技术结构,删减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要把教材编写和实际体育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简化比赛规格,适当开展多样化教程,并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和兴趣爱好灵活运用,努力做到体育运动教材化、教材游戏化。最后,教学活动的展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老师在课堂活动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关键是要让学生自己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3.3 改进和完善教学评判体系

我国关于教育课程的评判标准,一直是采用统考的形式,即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测量标准,对学生成绩的检测,大多是以考试成绩来衡量,这样的方式,虽然有助于督促学生去努力提高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负面影響,千人一面的教学体系,就无法真实客观地了解到不同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能力,其重点也是放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结果大于过程的效果,导致很多学生出现“高运动成绩、低健康水平”的问题。体育教学的改革,是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及学校的思想,高校对学生成绩的评判,要将过程与结果共同结合起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真正德智体美健康发展的社会中坚力量,而不是把学生看做是分数的武器,一切教育思想要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发挥其背后的力量,高校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教师要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将来才能更好地踏入社会。

4  结语

人才培养的道路建设,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任务,一个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离不来一支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工作座谈会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技。”我国各大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教育是国家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强力支柱。教育方式也是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变革不断推陈出新,国家的发展在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社会要进步,教育就必须要跟得上,素质教育理念的出现,也是在经过多次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现阶段最适合人才培育的政策,社会各界及政府,为高校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支持,高校也能勇于扛起肩上的重任,一切从学生出发,从实际出发,在这样良好的教育理念培育之下,广大学子,才能不辜负祖国、社会所寄予的美好期望,未来去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富强民主的新中国。

参考文献

[1] 朱铁峰.研究素质教育视域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J].才智,2017(5):16.

[2] 杨博.素质教育视野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究——评《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8(7):138.

[3] 李永进.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大学体育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175.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素质教育意义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有意义的一天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