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三)
——奇迹工程:港珠澳大桥

2019-07-08 07:39张丽琴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白海豚海底隧道奇迹

○张丽琴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南宋大臣文天祥经过零丁洋时的著名诗句。今天凌驾于伶仃洋(即诗作中的零丁洋)之上的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2018年10月24日,东起香港,西连珠海和澳门,全长约55千米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全线贯通。至此,港珠东西,长虹卧波,天堑南北,通途无阻。这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成为连接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大动脉。这个超级工程,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将港、珠、澳之间的4小时陆路车程缩短至30分钟。

而在此之前,谁能想到,人类建设史上迄今为止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设计使用寿命最长的跨海公路桥梁,会诞生在中国的东南一角?

这一切,离不开总设计师林鸣博弈汪洋,踏浪伶仃。他率领4000人的铁血军团,征伐数千日夜才创造了这一世界奇迹。

奇迹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时间拨回到2005年,那一年建设港珠澳大桥计划刚刚提出,但现实情况是,在沉管隧道领域,中国的技术还无法望及国际水平。因此,工程体量之巨大,建设条件之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都没有遇到的。林鸣带着团队成员去全球各地桥梁工程考察,找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一家荷兰公司合作,可外国公司提出了天价合作费用。为何叫天价合作费用呢?我们不妨来看一看:1.5亿欧元!如果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呢?

如果按照1欧元=7.9490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1.5亿欧元×7.9490≈12亿元人民币,如果建造一所希望小学耗资80万元,这12亿元能建造1500所学校!

因为难以承受国外高额的技术咨询费用,林鸣坚信:只有走自我研发之路,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可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林鸣和他的团队面对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就拿海底隧道来说,整个海底隧道主体由33节巨型沉管和一个合拢段接头组成,每节沉管长180米,宽约38米,高51.4米,单节重约8万吨,相当于一艘航母的重量。要把它们安装在伶仃洋水下50米深处,成为长达6.7千米的海底通道。

2013年的5月1日,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成功安装。直到2017年5月2日,最后一节沉管才终于安装完成,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拢。中国乃至世界各大媒体,都在为这项超级工程的落幕欢呼。而此时的林鸣,却在焦急地等待最后的偏差测量结果——偏差16厘米,这于水密工程而言算是成功。中国的设计师、工程师,包括瑞士、荷兰的顾问……大多数人也认为滴水不漏,没问题。

但林鸣说:不行,重来!茫茫大海,暗流汹涌,把一个已经固定在深海基槽内、重达6000多吨的大家伙重新吊起、重新对接,一旦出现差错,后果不堪设想。但在林鸣看来,高品质的工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越是普通人看不到的地方,越要做好。

经过42小时的重新精调,偏差从16厘米降到了不到2.5毫米!正是源于大国工匠的精益求精,终于让“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成为现实!港珠澳大桥是世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6.7千米的海底隧道,创造了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是当之无愧的交通工程界的传奇。

如今大桥不仅外表美翻,还秀外慧中。为了避免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他们在前期规划时,就注意到了附近海域“中华白海豚”的存在。因此,团队在白海豚家族身上也花了很多心思。2010年,这个区域的白海豚大概有1200只,到了2018年白海豚的数量竟然翻了一倍,成了2600只。

置身港珠澳大桥,领略到的是蓝天为卷,碧海为诗,深海白豚,踏浪伶仃的震撼与民族自豪感!

猜你喜欢
白海豚海底隧道奇迹
海洋中的“大熊猫”
第五届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活动启动
诗的惊讶、神秘或奇迹
什么构成了奇迹
奇迹并不存在
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