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IDS为中心展开免疫调节的教学思路

2019-07-08 03:04王小芳宾金华
生物学通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唾液腺登革热免疫调节

王小芳 宾金华

(1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1 2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福星学校 湖北孝感 432000)

1 AIDS 流行趋势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要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做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1],并且在不同模块课程的教学提示部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开展活动。目前,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的流行趋势已经发生变化,由以前的血液传播为主转变为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性病控制中心联合发布近3年艾滋患者和HIV 携带者感染途径的数据表明,性传播所占比例为94.5%~95.1%,其中青少年是高危人群[2]。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学生AIDS 知识知晓率在60%以下[3]。AIDS 不仅仅是疾病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目前中国大学生、青少年的AIDS 知识主要来源为网络[4]、报刊杂志和电视,而美国大学生则主要来源为课程教育、专业讲座和同伴教育[5]。由于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缺乏,导致AIDS 不能被学生充分和正确地了解。AIDS 作为生物学教材上免疫调节的部分,教师有必要和有责任进行深度讲解。

我国生物学教材必修3 中的“免疫调节”是进行AIDS 教育的有效章节。实际教学中,教师多数以AIDS 与T 细胞的关系为重点,而对于AIDS 预防和传播的介绍较为浅显。AIDS 部分在“免疫调节”部分中占1/5 版面,但是在资料分析和STS 中呈现,虽然这与我国教材简洁的设计有直接关系,但反映了AIDS 在教材编写环节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而教授环节中STS 也未能得到课堂时间的保证和教师的充分重视。

由美国著名教科书出版集团(培生集团)出版的2014年版生物学教材the Macaw Biology中,AIDS 占免疫调节的1/2,并以问题串和知识点的形式呈现,讲解HIV 的起源和与T 细胞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人体进行复制扩散,要求学生自己画图展示HIV 是如何进入感染人体并发展成AIDS(图1)。

图1 美国生物学教材免疫调节教学框架

2 设计思路

结合美国教材的呈现形式,对我国免疫调节提出以下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中教师应以HIV 为导入,对HIV 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的各个细节展开免疫调节学习,并加强学生对AIDS 的深入了解(图2)。

图2 以HIV 为中心展开免疫调节的教学

3 教学细节突破

蚊子是否传播HIV?共用剃须刀、礼节性亲吻是否传播HIV?对此学生存在迷思概念。目前认为蚊子传播HIV 概率为0[6]。为何蚊子可以传播黄热病、登革热和疟疾等疾病,却不会传染AID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是AIDS 的病原体,是一种包膜的正链RNA 逆转录病毒。HIV 病毒直径约120 nm,向外是病毒外膜,是磷脂双分子层,来自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 和gp41,gp120 位于表面,上面具有与CD4 结合的受体[7],HIV 选择性地侵犯带有CD4 分子的细胞,主要有T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影响HIV 致病过程的主要原因是CD4+T 细胞的丢失[8],gp120 与细胞膜CD4 细胞结合后,同时在宿主细胞表面辅助受体作用下,例如CCR5 和CXCR4[9],由gp41 介导,使病毒被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使病毒核衣壳穿入宿主细胞。向内是由蛋白质p17 形成的球形基质,以及蛋白p24的半锥形衣壳,衣壳内含有病毒RNA 基因组、酶,以及宿主细胞的成分。HIV 组成见图3。

其次,蚊子的口器由一系列高度特化的附肢组成: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可能起源于上颚体节的舌,蚊子吸血的过程并不简单[10]。上颚和下颚找到血管之后,上唇和舌开始工作,上唇负责吸取,而舌负责“注射”,这2 根管道的流向是相反的。舌将蚊子的唾液从唾液腺中导出,注入人体,蚊子的唾液含有抗凝血和麻醉成分,吸血不易被发现,上唇吸取血液后,由下唇输送到体内。

图3 HIV 结构框架图

蚊子传播疾病分为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前者是指病毒通过被污染的口器传播,后者是通过唾液腺中高浓度病毒传播,乙肝、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方式都是生物性传播。以登革热病为例,蚊子吸入登革热患者的血液,登革热病毒随血液进入蚊子体内,并在蚊子体内增殖和扩散到达唾液腺,导致蚊子唾液腺受到病毒感染,整个过程约为10 d[11];当此蚊子叮咬健康人群时,登革热病毒就会传播给其他个体,从而引起新的登革热病例。

通过计算,HIV 通过蚊子机械传播需要106感染单位/mL 血液[12]。施普林格国际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Mehlhorn Mosquito-borne Diseases Implicat ions for Public Health(Volume 10)提出,无HIV 的个体从被污染的口器感染上HIV,需要被1 000 万只一直在吸食HIV 携带者血液的蚊子叮咬[13],比管明星[13]所认为的2 800 次高很多。因此,目前认为HIV 通过机械传播的概率为0,并且指出蚊子缺乏与HIV 结合的受体,例如CCR5,病毒无法复制,2~3 d 就会在蚊子体内消失,也无法到达唾液腺而传播病毒,所以HIV 不能通过蚊子进行生物性传播。

礼节性亲吻是指没有损伤的口腔亲吻脸颊,或口腔黏膜未受损的嘴对嘴轻吻,并不会传染HIV。剃须刀很容易导致出血,共用剃须刀,不仅会传播HIV,且传播乙肝病毒的风险极高,应特别强调男生不要使用他人的剃须刀。HIV 在体外环境中无法存活,一般杀毒方法,例如暴晒2~3 h,即可将其杀灭。

4 教学反思

在2 个课时教学后,学生关于AIDS 基础知识正确率由77.6%提高到92.7%。该问卷根据《国家HIV 综合监测方案》中的青年学生问卷调整得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很多话题感兴趣,教师应适当引导,不应避而不谈。课后针对“你如何对待AIDS 患者”进行辩论,学生积极性很高,论据充分展现理性思维。让学生针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讨论,不仅强化他们对生物科学本质的理解,也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科学思维及生命观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唾液腺登革热免疫调节
一类具变系数交错扩散的登革热模型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犬常见唾液腺疾病的诊治分析
2 456例唾液腺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评价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植物多糖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首次131I“清甲”治疗后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密蒙花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石见穿多糖对H22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