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发展与高校旅游教育特色化发展 研究

2019-07-08 05:34田洪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特色化少数民族旅游

田洪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少数民族文化逐渐失传,被人们遗忘,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和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和高校旅游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双向的发展成为相关学者和教师研究的课题。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文化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旅游教育融入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以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高校旅游教育的特色化发展。

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形成了丰富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代代传承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科技的进步,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被同化,一些独具民族特色的服装、语言、音乐等呈现逐步消逝的趋势。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只有文化根植于内心,才能促进全民综合素养的提高,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少数民族文化的特性为高校旅游教育特色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一)丰富多样性

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种类丰富,覆盖音乐、舞蹈、建筑、医学及文学等许多方面,以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和口头等形式存在。这些文化基本上都源于生活,又融于生活。无论是舞蹈、音乐、或是建筑、服飾、文学、科技典籍等,都从不同方面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或农耕、或游牧,或捕鱼、或狩猎,或结婚生子、或养老送终等。并且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的共同发展。这些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高校旅游教育的特色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还有在少数民族的文化史上流传着丰富的神话传说以及少数民族文学都是中国文化史上宝贵的财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代人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教育传承性

就少数民族的文化特性来说,具有非常丰富深远的内涵,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比如,海南的民俗体育文化,海南是黎族和苗族的聚居地,他们的祖先为了更好地生存,躲避动物和大自然的攻击,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出一套保护自己的方法,久而久之,历经风雨的洗礼和子孙后代的相传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这些体育活动不仅可强身健体,并且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经过文化的碰撞,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沟通,实现了民族的和谐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教育传承性,在教育的过程中,将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融合,能丰富教学资源,实现教育的特色化发展。

(三)原生态性

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文化保留了历史的原生态性,包括原生态性的节日文化、民族手工工艺、民族歌舞或民族文学等。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该地区是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融的走廊及中原通往西南边陲和东南亚、南亚的要道,相对封闭的居住环境以及历史的积淀和现实人文生存状态,决定了凉山民族文化的原生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在高校旅游教育中,将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呈现出来,不仅可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文学艺术,更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承和保护了少数民族文化,解决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问题。

二、高校旅游教育融入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把少数民族文化编著成旅游教学的教材

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可把少数民族文化编著成旅游教学的教材,融进高校旅游教育中,实现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也可丰富旅游专业的文化教学,实现高校旅游教育的特色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学素材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如蒙古族马头琴的故事,傣族泼水节的传说以及鄂温克族人把熊视为祖先的故事等。还有少数民族的诗歌散文、故事等都可列入教学资源中。第二,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如纳西古乐、藏族的《酒歌》、朝鲜族的农乐舞和长鼓舞、苗族、侗族、水族的芦笙舞等,都可当作教学资源列入教学素材中,增进学生对少数民族歌舞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丰富课堂教学。第三,少数民族的手工工艺,如赫哲族的鱼骨雕、水族的马尾绣、苗族的银饰等。很多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都是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更具有艺术的魅力和韵味,通过这些手工艺作品能触摸到少数民族发展的历史,感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第四,少数民族的礼仪和习俗,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藏族的酥油灯节、浴佛节,还有傣族的泼水节等。不同的少数民族,在待客接物,端茶敬酒等方面的风俗习惯都会不一样,如藏族人在敬献哈达时必须用双手,并且要鞠躬,否则是不礼貌的。在高校旅游教育中,将少数民族的习俗礼仪编撰成册,让学生学习了解,可实现旅游教学的特色化。第五,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如蒙古族的射箭、赛马,侗族的抢花炮,哈萨克族的叼羊比赛等。将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融合进高校旅游教学中,促进高校学生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实现特色化的旅游教学。

(二)开设少数民族文化选修课

高校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知识面,渴望得到新知识的滋养。从理论和实践来看,给高校旅游专业的学生或者在全校性的公选课中开设少数民族文化选修课,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比如,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设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文学的赏析课,在带给学生丰富视听体验的同时,还能加深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三)创办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室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可充分利用高校的旅游教育资源,鼓励一些有创业梦想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创办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室,凸显旅游教育的民族文化特色,这也是当前高校旅游教育特色化发展的重要创新渠道。学生不仅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者,更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通过创办工作室可帮助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比如,可创办一些剪纸、蜡染、陶艺工作坊以及音乐舞蹈工作室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还能实现学生的创业梦想。

(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高校旅游教育特色化发展中,除了通过编著教材,开设选修课或公选课,创建工作室实现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还应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现场进行参观学习,面对面地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少数民族一些重要节日的庆典活动或体育活动,参观博物馆,欣赏民乐等。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之后,通过实地参观对少数民族文化有更直观的了解和切身的体会,这样更能促进高校旅游教育特色化的实现,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三、结语

在国家和政府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背景下,将少数民族文化融进高校旅游教学中,不仅可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可实现高校旅游教育的特色化发展,让学生增加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经过专业学习的他们对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他们更专业、更有热情。所以,将少数民族文化融进高校的旅游教育中,既实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也促进了高校旅游教育的特色化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特色化少数民族旅游
全员参与创建特色化的安全文化体系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打造特色化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如何编写个性与特色化的教案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