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态势下旅游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

2019-07-08 05:34刘庆许娟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旅游+螺旋大学

刘庆 许娟

本文基于人才培养三重螺旋模式理论和现实依据,结合“旅游+”态势下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职业院校之间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挖掘潜在问题及其根源,探索“旅游+”态势下旅游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前言

2015年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的李金早同志在其文章《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时代》中首次提出了“旅游+”的概念,“旅游+”现在已成为了当代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过去40年的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依附相关资源,进行的是“+旅游”时代。而今,旅游成为主导,在大力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在为相关产业提供发展平台,引领“旅游+”新时代。新形势下,旅游业在积极推出新产品和新业务,构建新业态和新模式。旅游院校担任着培养旅游服务人才的重任,顺应“旅游+”新时代的需求,结合人才培养三重螺旋模式理论,从政府、院校和企业的角度出发提出新的旅游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三重螺旋模式理论和现实依据

(一)“三重螺旋”理论模型的提出和内涵

三重螺旋(Triple Helix)模型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亨瑞·埃茨科瓦茨(Henry Etzkowitz)教授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勒特·雷德斯道夫(LoetLeydesdorff)教授在1994年一次关于“进化经济学和混沌理论:技术研究中的新方向”的专题讨论会上提出,并于之后在西方学术界形成具有一席之地的创新理论流派。两位学者编著了论文集《大学和全球知识经济: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三重螺旋》,并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了三重螺旋国际会议来介绍和宣传该理论,开创了一个创新研究的新领域。三重螺旋模型理论引入了生物学中的三重螺旋概念,该理论一个主要特点是将不同的参与者整合在一起,即大学、企业与政府是知识经济社会内部创新制度环境的三大要素,它们根据市场要求而联结起来,围绕知识生产与转化这个主题相互联接,利用三者互动相互影响、抱成一团又螺旋上升的三重螺旋关系。该理论不刻意强调谁是主体,而是强调大学、产业和政府的合作关系,强调这些群体的共同利益是给他们所处在其中的社会创造价值,政府、产业和大学三方都可成为动态体系中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每个机构在运行过程中除了保持自身的特有作用,还可起到对其他机构的辅助作用,三者相互作用、互惠互利,彼此重叠。

(二)“三重螺旋”理论模型运行理论

三重螺旋模型超越了以往的大学-产业、大学-政府、产业-政府的双螺旋关系模式,通过三方的能量来维持其良性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这就要求每条螺旋内部发生进化,即功能和角色要发生变化,大学发出知识应用的任务,企业也可承担科学研究的角色,政府也可参与投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传统功能与角色。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不存在谁是主体,三者是平等的,对自身和其他两者的功能认识是同时发生变化,引起结构创新变化,大学可成为企业,企业也可参与教育,政府也可投资。三重螺旋中每条螺旋体内都有自主选择自主创新,创新又都产生于整个大螺旋体系内,螺旋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会被各自吸收。因此三者各自功能、结构的进化,不断形成选择性的特定组合,进而再次产生和吸收新能量,获得创新的能力。

(三)“三重螺旋”理论模型类型

埃茨科维兹和雷德斯多夫假设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会有所差异,所选择的创新路径也会有所不同。他们将三重螺旋模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类是“国家社会主义模型”,第二类是“自由放任的模型”,第三类就是“三重螺旋模型”。中国的国情比较接近于第一类“国家社会主义模型”,在这类结构中,政府居于主导地位,包括并控制着学术界和产业部门。学术界和产业界则隶属于政府系统,属于它们自己的创新空间极为有限。他们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依靠其他一些机构的协调,比如行业协会、技术转移中心、政府所辖的专利管理办公室等,来处理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三种类型是目前很多国家和区域正在追求的目标。在这样一个跨越了边界的互动模式中,学术界、产业界、政府三方的互动共同营造出一个有利于知识生产与转化的创新环境。大学创建的公司、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政府实验室和学术研究群体,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中。他们对大学给予了厚望,建立起三重螺旋模型关键在于大学的转型,不仅承担知识生产与转化的角色,还是知识空间、集聚空间和创新空间得以形成的关键,要求大学成为最终产品和服务的直接生产者,并通过联合建立的新公司进入到销售领域。大学的任务已从单一的教学发展到教学与研究并重,进一步进化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三重螺旋理论模型是目前国际上创新体系构建与完善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我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可根据国情处理好大学、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好三方的资源,探索出该理论在我国的

实用途径。

目前,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在“旅游+”态势下,在我国旅游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下,我国旅游职业教育正在加速与国际接轨,高职院校在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下,应突破原有的传统教学定位,建立好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催生新模式,在原有的功能突破和发展过程中,打造旅游职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才能适应创新发展。

二、中国“旅游+”态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旅游+”是突破传统旅游业的各项要素,多元创新、融合发展,对传统旅游进行升级改造,将旅游的功能渗透到各个产业领域,具有“搭建平台、提升价值、促进共享、提高效率”的功能。但是我国目前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于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旅游人才培养教育上存在着院校和企业脱节,政府更谈不上院校参与知识转化为生产效益。因此,高校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僅要完成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应培养出具备实践和创造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就业问题。

猜你喜欢
旅游+螺旋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螺旋变变变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