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019-07-08 03:57杨修宝李文斌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试教繁星策略

杨修宝 李文斌

大赛课从赛前备课到赛场呈现如加工玉石骨器。深入解读教材即为“切”,精当教学设计即为“磋”,反复试教调整即为“琢”,大赛完美呈现即为“磨”。

——引子

一、语文课的理想样貌——抽课前的绸缪

2018年6月1日  大雨

黄昏,大雨倾盆而至,路上水泄不通,既如此,恰好与文斌聊聊备赛。

前天,市里7位优秀教师展示了统编教材策略单元的课堂教学,文斌老师执教“提问策略”,让我们眼前一亮,较之前的课进步不小。我们决定,请他代表黑龙江参加全国大赛。市区教研室已经通知了文斌,我还没有跟他直接对话。因发现文斌跟我当年有诸多相似:不自信,爱紧张,举轻若重,该跟他聊聊我的前车之鉴,聊聊心态调整精进,聊聊理想课堂的样貌……

紧张,是个拽你后退的鬼。2010年我参加全国教师素养大赛时,紧张至极,赛后写反思,痛恨自己为何如此紧张,影响水平发挥,都有点“变形”。大赛过后,沉痛反思,不知为何,紧张在我身上神奇地消失了。参加大型活动、上课都不再紧张,有时亦可淋漓尽致展现。

不自信,表情都能出卖你。赛后,看录像,脸上的不自信,就像梦魇,在我记忆中久久不灭。跟本不像东北壮汉,倒像个文弱书生。如此,怎给评委好印象,怎给学生好榜样,这么多年过去我都不想再看那张不自信的脸,真泄气。我告诉文斌,男老师自信的样子,真帅!

学程设计,让学习真实发生。学习活动设计,是我近一段时间重点研究的内容,我在十大名师颁奖会上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设计的活动,颇有心得,说给他听。从教学设计转变为学习活动设计,真的很好!

增强文体意识,把握文体特点,教学文本该有的样貌……

主线清晰,切不可随文教点……

雨中,我在电话中絮叨啰嗦了一个多小时,也不知我说明白了没有,他听进去多少。

2018年6月1日  雨

读杨修宝老师写在日志空间里的文字,光阴的故事漫过心头……

韧带撕裂,一瘸一拐——以这样的形象走上“哈尔滨市统编教材策略单元课堂教学展示”讲台的第四位教师,就是我。

疼自不必说,那一步一米七,一步一米八的场景历历在目……身体的起伏是小事,心底的起伏才是我最大的弱点!

是的,我不自信——成长的起伏也皆源于此。提问策略?面对全新的理念,我陷入了茫然!准备的全程隋致敏副校长和葛建奎主任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一起学习理论,一起优化设计,一起研磨教学……抱着学习的态度,从“提问策略”出发,忐忑地上完了《开天辟地》这一课。

一场教学思维的洗礼过后,忐忑尚未平复,又一场心灵的风雨在酝酿中袭来——我“中奖了”!幸运地代表黑龙江省参加“第三届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对于我而言,获得国赛的机会是幸运的,但这是唯一的名额,如果我失败,对于省里则是不幸的……想到这些压力倍增。下班的路上,黑云压城,翻墨的天空暴雨如注,雨点敲打车窗,路在何方?茫然中……杨老师的电话打了进来:文斌,雨天堵车,思路不能堵。不自信,情绪容易低落的像这雨天,和你聊聊我的经历,希望给你带来些启发……从国赛经历的憾惜中反寻自信之源,从课堂视频中反观自信之相,从荣获全国十大名师的殊荣中反思自信之力……窗外落雨渐逝,耳畔叩问消散,心头却在始终萦绕着那句话:文斌,男老师自信的样子,真帅!

二、试教中的浴火重生——抽课后的研磨

2018年7月16日  晴

真是造化弄人。从六月份开始,就跟文斌准备“阅读策略”,在兴义的会后,我们还针对几个问题请教了陈先云老师,自以为准备得比较充分了。12日抽签,却没有抽中“阅读策略教学”,一个多月的准备,顷刻归零。抽到四年级的《繁星》,大会宣布一周后给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午休时,刚好遇到天津好友范老师,她手里有试教版的统编四年级的几课教材,刚好有巴金的《繁星》一课。我们窃喜提前一周拿到教材,立即开始备课。我们同去贵州开会的几位老师马上组成备课小组,分析、研讨……

今天,文斌把小语会发的课文转给我,打开一看,《短诗三首》冰心的“繁星”。哎,此“繁星”非彼“繁星”啊!哈哈,一波三折,够刺激。

现代诗,短诗,无教参、无课例。准备吧,靠自己!

也好,我们是第一个在全国大赛上教学这个内容的,不管研究的结果怎样,都骄傲!

2018年7月17日  晴

有时候“抽签儿”和“抽筋儿”是一样的感受!这不,在国赛的抽签仪式上就体验一回!提问策略!提问策略!提问策略……抽签前心里的默念是必备的仪式,所谓心诚则灵嘛!

打开手中的签儿,傻了!“提问策略”飞了不说,“繁星”二字又作何解?是巴金,还是冰心?面对此情此景,请恕我胡思乱想的更加佩服曹雪芹谐音創作《红楼梦》的功力呀!你看,国赛培训在百花兴义,“百花”谐音“白花”啊!白花时间,白花经历,白花激情……可怜我们团队数日以来对“提问策略”百般宠幸呀!

看在朝夕相处,日久生情的份上,请允许我体面地和它道个别,用“提问策略”问一下“繁星”,接下来咋办?

9月2日 多云转晴

白驹过隙,假期即逝!期间与文斌联系了几次,一直想聊聊课,也未成行。

昨天开学,今天听试教,很不理想,设计全部推翻,一切都重来!

下午于志强老师、葛建奎主任、文斌我们四人重新解读文本、重新建构设计、重新研究策略。我先抛砖引玉!

整体把握,解读文本——统编教材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要整体把握。首先,要明确本单元在小学阶段的位置和作用,本单元是小学阶段第一个现代诗单元;要明确本课在本册书中的位置和作用,《短诗三首》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其次,要整体把握语文要素,单元导读页中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总结了“节奏、想象、情感”,《短诗三首》的课后题有:体会韵味,朗读背诵;学习第一首,唤起自己的感受;学习第二首,体会表达的情感;学习第三首,理解“风雨”的不同。统整联系,才能确定目标。还要把握“诗眼”理解诗歌,第一首的“永不漫灭”,第二首的“思潮”,第三首的“风雨”。

把握文体,设计教学——本课是现代诗,要有强烈的文体意识,方可设计教学过程。要围绕“节奏、想象、情感”展开教学,先从“节奏”入手,重点学习第二首,关联第三首;再从“想象”入手,重点学习第一首,关联第三首;最后落实“情感”,重点学习第三首,关联第一首、第二首。如此,既落实语文要素,又彰显文体特点。用文体理解诗,用诗学习文体。

把握朗读,设计策略——诗歌的学习,最好的策略就是朗读,运用不同形式的读,巧妙地体会节奏、想象和情感。第一首,让学生凝视远方,用手托着腮想象读;第二首,看着老师,体会疑问语气,一遍一遍地问读;第三首,补充背景材料,理解不同风雨,配乐复沓朗读。如此运用朗读策略,既理解了诗意,又巧妙地背诵。

9月2日 多云轉晴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脑都是小星星……按照杨老师指导,在三无(即:无教参、无课例、无资料)的前提下先把作者读立体是我们目前唯一能做的。

于是,白天研读着《繁星》相关背景,夜晚整理到繁星点点……万字的材料和笔记,经过反反复复地筛选与课文在取舍中相融合,形成了初步的构想。

今天是“中医专家”齐聚,为我首次试教把脉会诊的日子。一大早杨修宝主任、于志强老师、师父葛建奎就来到了上课地点。课后反思,设计过于平淡,思路缺少新意,诗歌味道不足!初稿成功被毙!

下午,在杨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四人在备课教室开始重理思路。杨主任首先提出了立足“文体意识”,根据诗歌的特点,以学定教。即:以特点学诗歌,用诗歌习特点的指导思路,在读中品韵,生画,悟情。于老师基于朗读教学,分享了诗句间停连读法和“天上”“心中”“风雨”等词语重音的分布……师父葛建奎针对课堂生成做了分析和建议。听了他们的观点,受益匪浅,进而也明确了调整和改进的地方,希望通过自己的吸收和领会,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设计。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虽然我不是好汉,但我有三个“好汉”指导呀!一定会设计出一堂好课的!感谢杨主任、于老师和师父全天的陪伴……感恩在心,先写到这,我去回听手机录音,整理教案去了!

9月17日,阴

这是文斌第六次试教了,找了一所不了解学情的学校,学生真是“配合”,总给“扳道岔”。文斌下课后,情绪明显低落,亦如这天气。我也陷入了沉思,怎么办呢?

内容多,学不完,那就删减,每学一个“要素”,都要带另外两首诗。文斌忙乱地完成教学任务,无暇顾及学情,学习内容得适合文斌把控才行。改成一个“要素”,学习一首“诗”,这样就更清晰些。

板书的三个词语:节奏、想象、情感,总感觉生硬。“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要不要这样着重呈现,怎么才能不说得这样透彻,还能巧妙地让学生体会到呢?对,抓住“韵味”。这节课,就围绕课后第一题中的“韵味”来处理,把节奏、想象、情感融于其中,不刻意强调,意会中完成“初步了解”,如此更好。

教的痕迹太重了,没有学生的发现,没有学习活动的课堂,真实的学习就没有发生,把主问题改成“你发现了什么特点”,请学生合作学习第一首,并设置学习要求,然后汇报交流。

还好,找到些解决的办法。

9月18日,阴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尤其课堂教学,同样的教学设计学情是变的;同样的课堂问题思考是变的;同样的预设期许生成是变的……教学痕迹过重,把控牵引过多,教学环节过繁。昨天第六次试教结束了,阴沉的心情亦如天气,低落且毫无生气。

回来就靠在椅子上发呆……埋怨自己,满脑袋像过电影一样,还在和课堂上的“我”对话。节奏、想象、情感看似清晰的三个教学目标,却感觉自己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难。一次次的教学现代诗,才越发体会到诗歌教学的难!难!难!心里能体会到杨主任构建的这堂课应有的情境与味道,可越来越发现自己没这个天赋上出那样的情境,真心打起了退堂鼓!心里转念却想起了于志强老师叮嘱的那句话:“李老师,你要做好心理准备,磨课的过程是痛苦的。当你上到想要放弃的时候,磨课才真正开始,实践中去伪存真,剩下的就是适合的,可用的!”

好吧!先让自己静一静,况且急也无益。不如带着学生课堂上的“赐教”,看看名家教师的课堂,他们又是如何化解的。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面批。让学生坐在自己身边,批改给他看,为仿写“繁星”的引导带来了灵感;王崧舟老师《长相思》的诗意情景的营造,为走进冰心其人,感悟心路的复沓带来了思考;薛法根老师的《雾凇》词语教学,为诗题“繁”字释意打开了思路……虞大明、蒋军晶、管建刚、何捷……语文教学“行路难”的路途上,我们并不孤独,打开眼界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

9月25日  晴

虽然,中秋节,星期天。可明天他们就出发了,心里真是没底。

请一个班的学生到学校,再试教一遍。

最后的环节,让学生在制作的星卡上仿写一首自己的繁星,写好后让学生在空中一边挥动一边背诵本课的三首诗,效果不是很理想。之前,听课的老师提出,没有必要让学生仿写;挥动星卡,增加了背诵的难度。

仿写,绝不是为了写而写,意义绝不只在写,更是让学生在写中唤起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心中的繁星,我坚定地认为应该写。

挥动星卡效果不好,那就把写好的星卡慢慢举过头顶,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繁星闪耀”。

我坚持,文斌亦同意。我们都愿学生的星空永远闪亮。

9月25日  晴

今日中秋,赏月自是当然。可大赛迫在眉睫,时不我待!大中秋的硬生生地拉来一个班的学生,和我一起赏《繁星》,为学生准备了些礼物,且当中秋问候,弥补一丝心底的不安吧!

杨主任、石校长,葛老师中秋节也因为我,因为《繁星》,同样不能陪同家人。况且杨主任前几日患了感冒,面容憔悴,嗓子发炎……在评课的过程中,我的心很疼!满心的愧疚、自责。杨主任根据全程的教学磨课,制定了课堂生成应对的教学设计,同时又微调了小组合作学习,明晰了学习路径。后天就要奔赴“战场”了。明天还有最后一次试教的时间了。

坚定设计,放空自己,希望在充满挑战的仿写中激发灵感,在挥动的星卡里闪耀童年……

三、会场上的挥洒自如——赛课时的展示

9月28日,晴

天气真好,临近中午,阳光直射进办公室,铺洒在室内。看看手表,11:10,文斌应该开始上课了,莫名的有点担心,眼睛盯着电脑,什么也做不下去。挨到11:50,赶紧询问在现场的老师,效果怎样?都说好,心里略微安稳些。晚上,东莞的好友陈德兵老师发微信谈听课体会,对文斌的课赞赏有加。我谦虚回应,脸上却欣喜。

也不知评委们怎样看我们的课,思之无益,平心理气,静候结果……

9月28日,晴

兰州气候干燥,倒是挺符合心底干巴巴的感觉,打不起精神,也没了胃口。昨天,同学去机场接我们,去往比赛报到的路上,同学见我情绪低落地靠着车窗,一路上不停地和我们聊天,葛主任和张晓岩老师也在一旁鼓励我。

突然,同学高声喊道:“老同学,快看,这就是黄河!”说来见黄河,如今终于得见, “不见黄河不死心”这句话却跳出来震撼了我!在这个节骨眼相见真是刻骨铭心呀!手握赛序,32个省33位选手,可谓高手云集,省市教研员,特级教师……现在能做的就是课堂上好好上课,将团队的智慧通过自己的教学传递出去,还有就是好好学习,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们汲取课堂智慧,丰盈自己……

兰州大学报告厅座无虚席。11:50我与《繁星》之间的研磨在挥动繁星的诵读和老师们鼓励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人教社”和《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等部门采访、约稿;手机中省内外结识的老师们纷纷发来鼓励的话语……此刻,没有喜悦,有的只是如释重负后的释然……静候30号的结果吧!

四、无止境的精进拓新——赛课后的体悟

10月25日  晴

自从文斌在哈尔滨市展示后,我一直有教学“繁星”的冲动,今,如愿以偿。

我设计了四个学习活动:起——朗朗上口中发现“奥秘”,承——想象比对中发现“情深”,转——启思表达中发现“童年”,合——拓展延学中发现“冰心”。

我教学生用三种朗读符号学会朗读,第一首标记音节延长符号,延长音节读每节的最后一个词,体会“永不漫灭”的回忆;第二首标记声调符号,读出语气,并用接读、连读体会海浪般的“思潮”;第三首标记“重音符号”,运用重音轻读,体会“风雨”中的深情。

…………

大赛结束,磨课继续!

10月25日  晴

繁星(520)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专家的点拨,

前辈的帮助,

同事的鼓励。

一本繁星品诗韵,一场教学共生长。感谢,陪伴;感激,遇见;感恩,阳光……

2019年统编本教材全面铺开,让我们与统编教材共生长,携手龙江小语共研共磨,开启全新的星光之旅!

(本文根據杨修宝、李文斌备赛、参赛日记改写。)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试教繁星策略
《繁星》简谱版
繁星(外一首)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一辨则通
闲话“裸课”
试教,你怎么看?
Passage Four
张雪门幼教实习思想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