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第二课堂建设探索

2019-07-08 03:51封进
教育界·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工科第二课堂

封进

【摘要】第二课堂因其相对灵活的教学形式和参与性强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显著。文章分析了车辆工程专业进行第二课堂建设的意义,提出了一套建设方法,研究、探索和构建了具有车辆工程专业特色的,能够实现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开展的支撑系统。

【关键词】第二课堂;新工科;车辆工程专业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JGZ148)。

当前社会发展正经历着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世界上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推动新经济发展,抢占产业和科技革命的制高点[1-2]。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也对此做了积极回应。然而新工业的发展过程涌现出大量像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人才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新经济发展面临相关人才严重短缺问题[1]。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提供方,必须主动布局和深化改革,才能对经济转型升级产生促进作用。

然而现行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车辆工程专业虽然具有显著的多学科交叉特点,但仍归属机械类学科,在当前“厚基础、宽口径”和“少学分”的人才培养趋势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若要完成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则难以开展专业方向上的工程能力培养。

第二课堂是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有益活动的总称。合理利用第二课堂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在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效果显著。针对新经济下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以培养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学科交叉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为目标,在当前培养机制下,积极探索第二课堂建设的教学改革非常重要。

一、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第二课堂现实意义

(一)當前车辆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与新工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脱节

车辆工程专业本身具有多学科交叉属性,其基础知识涵盖机械、材料、电子、力学、控制工程、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在当前新经济发展背景下,汽车更是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络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其中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快速变化。其对人才的需求是不仅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多学科知识集成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而且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人文素养、社会责任以及团队协作、领导沟通能力等。而传统车辆工程专业教学体系还是延续机械类基础课程加数门专业课程的模式,人才培养规格难以跟上现代汽车产业发展节奏。

(二)传统教学内容与新工科发展内涵不相符

传统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学校对企业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能力需求了解不充分,制订的教学方案针对性不强,学生职业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培养的学生不能迅速顶岗。教师对企业工作流程和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不了解,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课程知识点重复,缺少优化配置,知识衔接性不好,前后课程延续性不强。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定位不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偏差,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相符,而导致这一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教学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三)实践教学附属理论教学,缺乏工程实践训练

车辆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类专业,要求毕业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目前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大多是对基本原理、方法的演示或验证,属于理论教学内容的拓展,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实验方法、步骤教条化,实验、实训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更缺乏对学生科学实践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符合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第二课堂开展系统性、专业性不强,难以全面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目前车辆工程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基本上偏重文体和娱乐类活动,很多活动没有科技含量,与专业基础相关、有利于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学术类社团不多,或者得到指导、重视不够,不能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去扩展延伸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利于工科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第二课堂无论是在运行体系本身方面还是在经费投入、人员配备以及设施完善等外部硬件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运行体系方面,第二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强,管理欠规范,没有科学的运行机制;没有持续固定的经费投入;专业教师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大多是一种临时性参与行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无法系统性开展等,使得目前利用第二课堂锻炼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车辆工程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内容研究

(一)构建“项目制”车辆工程专业第二课堂的教学体系,提高培养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

首先,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其教学体系构建需要适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以培养新经济下所需要的,具有科技素养、工程能力、人文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结合第二课堂的培养目标和当前产业新发展,以项目为载体,构建第二课堂教学体系。项目的选择和确定原则是需要将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培养目标相融合,注重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应用和工程实践等专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团队协作与领导、沟通、态度等通用素质的提高,注重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养成。项目可以来源于生产一线的具体课题,也可以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还可以由教师根据技术发展情况和具体项目情况进行提炼后虚拟课题。通过学生参与,与第一课堂中的各门理论课程、实践环节课程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体现培养体系的科学性、特色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同时,选择的项目还需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特点不断更新,增强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性。

再次,应根据第二课堂的教学结果,反馈修正第一课堂教学体系,逐步形成与车辆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项目案例和实践教学基地等。

(二)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研究,培养符合社会、行业需求的人才

要丰富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优化第二课堂教学项目,提高学生专业领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学生走进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通过将企业请进校、学生赴企实践和就业等方式,研究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凝练出行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以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内容,以教学与合作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为主要途径,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作为第二课堂教学项目,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双向参与,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人才规格要求、具体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途径、实习实训、成绩考核、质量监控、学生就业及合作保障机制等,增强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针对性。

(三)开展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过程对专业教师能力要求、管理方式等方面研究

要成功地实施第二课堂的“项目制”实践教学,必须有过硬的师资队伍和与专业规模相吻合的教学设施。第二课堂开展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教育,特别是工程类专业必须有专业教师的指导才能对专业实践进行深度指导和挖掘,否则活动拓展不了广度,领悟不到内涵,实效性很差或得不到支持而最终无法开展。专业教师的指导是工科专业第二课堂活动质量的根本保障。所以,专业教师需要具备运用“第二课堂”模式反哺课堂教学能力,消除阻碍“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困难,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应用型工程人才。而专业教师的参与度与参与热情的提升,也是提升第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因此,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第二课堂“项目制”教学模式的关键。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以老带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职业培训和从企业技术人员中引进相关师资等形式进行。

(四)创新评价体系,开展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研究

第二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技能为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构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创新评价体系,既可以及时发现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之处,也可以为模块化课程体系顺利实施提供有效保障。改革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考试形式和方法,转变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方法,考核学生学习效果。恰当的评价是第二課堂有效运行,使实践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由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使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的重要保障。

三、结语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开展车辆工程专业第二课堂建设,适应了当前新经济发展中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对人才的培养需求。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应以项目建设为主线,通过项目确定、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和评价体系的建设,结合汽车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构建车辆工程专业第二课堂的教学体系,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专业培养目标,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对于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丰富专业人才培养内涵。

【参考文献】

[1]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1):1-9.

[2]周开发,曾玉珍.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J].重庆高教研究,2017,5(03):22-35.

猜你喜欢
新工科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