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

2019-07-08 02:44
时代金融 2019年13期
关键词:迪庆贷款农户

53岁的提布忙里忙外,正招呼着施工人员装修他家的住房——这是两栋两层楼的藏式民居,建筑面积达495平方米。早在12年前,房子就已立起屋架、盖上瓦片,但迟至今年4月,提布全家彻底告别贫困之后,装修工程才得以上马。眼看着5月底将搬入新屋,提布喜上眉梢。

提布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斯农村委会二组的一位普通藏民。10余年前,他经历了丧妻之痛,孤身一人带两个年幼的女儿苦苦渡日,陷入贫困深渊而不能自拔。党和政府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特别是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提布和组里的另外3户藏民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特别关照。从2013年至今,提布先后3次向农村信用合作社申请小额扶贫贷款15万元,用于发展生产、供养女儿读书。如今,提布家里的3.75亩耕地已被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租用,全部种上了优质酿酒葡萄,并由提布负责管理。每年,公司支付每亩耕地租金2200元、管理费2400元,屈指一算,提布一年收入16422元,加上家庭养殖业的收入,少说也在两万元以上。特别是两个女儿大学毕业,一人当上教师,一人成为乡供电所职工,提布家彻底告别了贫困。

“农信社待人很平等,即使是像我这样的特困户,也没有因为穷就不理睬我们。借的小额扶贫贷款不需要财产抵押和担保,借款、还款都很方便。”提布感慨地说,“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就像温暖的太阳,照到了我的身上。”

被列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国家重点帮扶“三区三州”之一的迪庆州,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在州内均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3县(市)中,香格里拉市和德钦县已通过检查验收并批准脱贫摘帽;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计划于今年底脱贫摘帽。全州仅去年就有11739户45700人告别了贫困,贫困发生率从脱贫攻坚之初的25%下降到2019年1月的3.57%。

初春时节,记者在迪庆州采访期间,接触到10余户像提布这样告别贫困的各族农民,他们洋溢在脸上的笑容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很欣慰,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迪庆州金融部门在全州脱贫攻坚中恪尽职守,充分发挥金融助推作用,广大职工都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人民银行迪庆州中心支行行长曹立鹏平静地说。前来人行迪庆中支调研的迪庆州州长齐建新评价说:“迪庆金融部门是全州脱贫攻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关键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家一户总关情

云南的地形地貌,犹如一把张开的扇子:扇子头,在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格博海拔6770米,是云南境内海拔最高的地方;张开的扇子骨,是从北向南延伸的横断山脉,海拔也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迪庆州地处扇子头部位、横断山区腹地,境内高山耸峙,大河奔流,形成两山夹一江、两江夹一山的奇特地貌,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域,滇、川、藏三省(區)结合部,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也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在2.3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内,散居着41.2万各族群众,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0%,除主体民族藏族外,还生活着10万余人口的直过民族傈僳族。由于众多原因和诸多问题的交织,迪庆州扶贫基础条件差、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曾经是全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美丽与贫困,这两个似乎毫不相干的字眼,在迪庆州竟极致地汇于一身。

“在扶贫工作中,我担当了吗,应该怎样担当?”这是迪庆州金融助推精准扶贫教育日活动的主题。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州内金融部门的每一位领导和普通员工,都在讨论和思考着这一沉甸甸的话题。迪庆山高谷深,地广人稀,即使是跑完一个行政村所属的全部自然村,有不少村也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更不要说跑遍每一户农户了。州内有不少民族兄弟家境贫寒,家产少得可怜 。据民族宗教部门的调查,在傈僳族村民中,全部家当只值1000元左右的农户并不鲜见,对这些农户的金融帮扶,财产抵押和担保都行不通......摸清全州所有农户的经济家底,是一项耗时费力、难以完成的任务,但又是金融助推精准扶贫绕不过去的基础工作。舍此,金融进万家便是一句空话,创新推出金融惠农产品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2017年初,经人民银行迪庆中支和迪庆农信社请示、报告,得到迪庆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一场实施“三个一百”工程战役轰轰烈烈打响。全州3个县市的县乡两级政府都分别成立了由联系金融的政府领导挂帅的推进“三个一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工作目标既实际又高远:农户经济档案建立面及符合贷款条件农户授信面达到100%、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评级面达到100%、符合信贷条件的农户申贷满足率100%。其后,由州内抽调而来的530余名各级政府公职人员、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村组两级干部、社保代办联络员,以及基层农信社大部分职工,组成50个工作组,走村串寨、驻村入户开展农户经济调查,收集整理和更新所有农户经济档案。在历时半年多时间、累计投入近10万工作日后,全面完成了数据收集整理、系统信息录入、逐户评级授信等一系列工作,州内8.13万农户全部建立和更新了经济档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迪庆州首次开展的最为全面、准确和成功的一次金融基础性调查,至此,全州每一户农户的经济家底得以摸清。

对于当年工作组驻村入户调查的情景,香格里拉市金江镇吾竹村格瓦二组组长胡卫华至今记忆犹新。金江镇是迪庆州实施“三个一百”工程的试点,格瓦二组则是试点里最先开展工作的地方。当时,5名工作队员入驻村里,还有3名村组干部全程配合,大家马不停蹄紧张工作了7天。他们调查的内容包括:摸清农户经济家底,宅基地、房产、生产生活用具、承包地,以及目前开展的种植、养殖、务工等情况及预期收入等,一项不漏全部换算为货币数据表现;了解农户与金融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关系,特别是近3年来是否在金融单位有存款、贷款情况,是否按期还本付息、是否通过其他渠道借贷、家庭负债情况等;了解农户中的成年人,特别是户主在遵纪守法、品德修养、性格脾气、邻里关系、生产致富等方面的情况......上述内容摸清搞准后,根据之前设计的方案逐项打分、评定级别,依级别确定农户的授信金额,并将评级授信结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格瓦二组42户人家,授信额度最高达30万元,最低一户也有5000元。这一做法在金江镇全面推开后,全镇4932户农户全部建档授信,授信总金额达3.5亿元,户均授信7万元。

“三个一百”工程实施的好处在哪里?云南省农信社迪庆办事处主任孙绍先介绍说,它有效地克服了农户申贷受理时间长、农信社调查放贷环节多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申贷效率,满足了农户生产经营融资需求。有数据为证,这一工程实施的2017年,迪庆州农信社累计发放农户贷款17.18亿元,较上年大幅增长215.56%,翌年又在上年基础上增长了57.08%,目前全州已有32%的农户使用了授信贷款。两年来,贷款利息回收率达97.6%,较云南省平均水平高8.78个百分点,在全省16个州市信用社中排名第二。

格瓦二组村民吴志帆的话语更为直白:“我拿着一次授信、三年使用的‘惠农卡到信用社,不到一小时就办完了借款手续,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今年春节期间,吴志帆的小孩因燃放鞭炮,不慎引发火灾,烧毁了家中的牛厩和厨房。这户刚刚脱贫摘帽的农民,会否因灾返贫呢?记者步行前往他家一探究竟。只见火灾残迹还明显可见,而距烧毁地几十米外的地方,一栋占地200多平方米的砖混墙壁、钢架屋顶的畜厩已建成。吴志帆笑言:“ 原来畜厩小,只能养5头牛,早就想扩大养殖规模。受灾后,我从农信社授信给我家的12万元额度里,贷款10万元建了这间新牛厩,并完全按科学化养殖的标准建设,计划今年底养牛20头左右,明年养到50头。”他对养牛业充满信心,“现在牛价高,销路不成问题,估计一两年就能把火灾的损失找补回来。”

有了金融支持,农民致富劲头迸发。迪庆的尼西鸡,在云南省内很有名气。这种由香格里拉市尼西乡藏民饲养的本地土鸡,个头不大,但肉质鲜嫩,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过去尼西乡几乎家家户户养鸡,但鲜有人家致富,主要原因是饲养规模太小,自养自吃。自从农户有了授信额度,加之有农业产业公司统一收购成鸡,尼西鸡养殖迅速发展起来。尼西乡幸福村康萨村民小组的格茸春批使用了20万元的授信贷款,建起养鸡场,还聘请了两个村民前来务工。从2017年下半年饲养至今,已出售民西鸡8000多只,家中经济宽裕,还清了贷款。他介绍说,他所在组里的26户藏民,家家户户养鸡,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也不例外,养得最少的一户一年也要出栏200多只,每只净利润在15至20元间。去年底,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目前,迪庆州金融部门又在进行着另一项金融基础性工作,那就是建设信用乡镇、村。目前在已建成授牌的3个乡镇、15个村委会里,农民享受到了贷款利率优惠等优质服务。

各展优势伸援手

“进来坐坐嘛!”见记者一行走来,正在清扫庭院的傈僳族村民余从明打开院门。邀我们到家里做客,少数民族兄弟好客秉性一如既往。

这是一栋呈T字型的两层砖混新楼,167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内,安排有一间客厅、三间卧室、一间储物室,各有一间厨房和卫生间。最为醒目的是,二楼还建盖了一间木楞房——这是傈僳族村民世代居住的传统干栏式建筑,显然是为了让他们留得住也记得住乡愁。在近20平方米的木楞房里,安装着一个铸铁火炉,烟囱直通房外,既可烤火、做饭,又无烟熏、一氧化碳中毒之虞;火炉两侧各有一张木床,木床的上方是一个硕大的木柜,柜面可摆放东西,柜内可放置衣物......传统的傈僳族木楞房里的设施哪能和这里相比!过去,傈僳族村民人畜混居,即使在卧室里,也就只有一个就地挖掘出来的火塘,白天家人围火塘烤火、做饭,晚上围火塘取暖而宿,不少人家拿不出一床像样的被子。客厅里的摆设,则比木楞房里要现代、时尚得多:一个显然是从城里买来的组合柜,几乎占满了一面墙壁;组合柜的对面是一排沙发,客厅里有彩电、茶几等;墙壁上贴着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的画像。了解并熟悉这个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直过民族”历史的我们,不禁感慨万端。

余从明的家,在维西县攀天阁乡美洛行政村那米新村。全村18户村民都住进了规格统一的崭新楼房里,这些民居组成相向而立的兩排;村东头盖有一小院房子,里面有村民会议室、公厕等。旁边是平整出来的一块场地,这是村民集会和娱乐的地方;村西头则是一长排畜厩,每家分有一大间,养鸡、养猪、养牛的地方均有......一看便知,这是一个规划有序、功能齐全的移民新村。村民们见维西县农发行信贷部经理赵忠文随我们而来,争相与之寒暄,亲热劲惹人羡慕。

原来,在那米新村的建设地程中,有着农发行支援的一段佳话。那米新村村民原来居住的那米村,坐落在澜沧江边,全村近百亩薄土瘦地,像带子般挂在陡峭的山脊上,这里不通公路,人畜饮水困难。粮食产量很低,已到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窘迫地步,特别是前几年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使村落随时都有塌陷被埋的危险,异地搬迁成为帮助这个青一色特困户村落脱贫的唯一出路,也是阻断居住在这里的傈僳族同胞贫困代际传递的最好出路。当政府相关部门在商议该村搬迁事宜、选择搬迁地点时,农发行迪庆分行及维西县支行主动作为,提前介入、超前谋划,成功将其列入扶贫资金优先使用的项目库中。2016年冬,新村建设即将上马时,来自政府方面的资金却迟迟没有落实,眼看最佳建房期一天天过去,农发行负责这一项目的信贷员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经行领导与政府部门多次协商,农发行做出一项大胆决定:行里除按计划贷给每户8万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外,还按工程进度垫支政府承担的每户6万元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也为了确保垫付资金的安全使用,农发行维西县支行派出3名员工进驻工地,实行全程监督。结果,2017年入夏村民搬入新居时,工程没有突破预算,且一次通过质量验收。同时,政府部门也如约归还了农发行垫支的全部资金。那米新村成为迪庆州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成功范例。

在迪庆州采访期间,我们在维西县攀天阁、德钦县奔子栏镇,香格里拉市尼西乡,看到不少规划有序,水电路网(网络)校(学校)设施配套齐全的移民新村,为了全州这一脱贫攻坚“头号工程”的顺利实施,仅农发行迪庆州分行就注入了6.15亿元的扶贫搬迁贷款,其项目覆盖符合六类区域的安置点102个,惠及搬迁对象2322户、8740人。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易地扶贫搬迁追求的高远目标,也是务必达到的具体要求。在那米新村,由农行贷款支持建立起来的特色产业合作社,扶持村里的10户傈僳族村民规模化养鸡,出栏的土鸡大部分由合作社收购销往南京市;也是在农行的信贷支持下,一家茶产业公司入驻那米新村,发动和扶持村民种植了200亩台地茶,村民就近为公司打工,每月都有现金收入;通过农信社地授信贷款支持,村民家家户户种植中药材,总面积达98亩......如今,那米新村已有一半多村民脱贫,到今年底全村将告别贫困。

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搬得出是起点,稳得住是基础,能致富是目的。在实施这个相互衔接、缺一不可的系统工程中,迪庆州金融系统各单位齐心协力、配合默契,不让其中的一个环节和链条脱节。去年11月,金沙江上游因山体滑坡,形成巨大堰塞湖,湖水溃堤下泄时,地处下游的迪庆州境内金沙江两岸的企业和村民均遭受了损失,德钦县雪域油橄榄资源开发公司就是受灾惨重的企业之一。当时,公司按合同应支付一笔货款,按期从国外购进早已预定的油橄榄加工设备,却拿不出这笔资金;如毁约,先前支付的100万元定金就打了水漂。正当公司董事长钟晓兵如热锅上的蚂蚁焦急之时,州扶贫办和州农信社的负责同志找上门来,共商企业脱困难题。经反复讨论、权衡利弊,州农信社决定大胆创新,引进州内惠润融资公司为企业担保,很快为雪域油橄榄公司授信并发放贷款500万元,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也使这个初创的企业起死回生。这一招,让钟晓兵久久难以忘怀。他多次对农信社职工说:“人在、企业在,企业的信用也同在,我钟晓兵绝不会忘本。”他按期还息,还提前偿还了部分贷款。

一家四川人办起的企业,为何时时牵动着金融单位领导的心。德钦县农信社主任姚李鹏说,这是迪庆州引进的唯一一家油橄榄加工企业,负责收购全州2653户农民近几年种植起来的4600多亩油橄榄,在这些种植农户中,相当部分是易地扶贫搬迁户,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3户、1437人。“这家企业的兴衰,关系着上千农户的切身利益啊!”姚李鹏一语道破秘密。

像这样心系农户和企业的事,在金融单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中比比皆是。2015年,德钦县梅里酒业公司急需一笔资金用于收购酿酒葡萄,德钦县农信社领导闻讯登门调查,很快给这家企业发放了1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到期时,企业无法按期归还,农信社又及时为企业办理了貸款展期手续。3年间,企业在金融单位的帮助下,一次次渡过难关,其负责收购的两乡一镇农民种植的葡萄从未受到影响。如今,这家企业已全部归还了展期贷款。

易地扶贫搬迁是迪庆州实施脱贫攻坚八大工程中的一项,在其他七大工程的实施中,几乎处处都可看到金融助推的身影。迪庆处处是山,山多,树木多,林下野生菌自然多,迪庆出产的松茸、羊肚菌质量上乘,长期出口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每年光采摘松茸一项,一些村组农户的户均收入就超万元。为了护住迪庆的绿水青山,也为了让农民从林下经济中永续获得收益,迪庆州创新性地实施了生态扶贫工程,在全州范围内选聘符合条件的10479名村民作为生态护林员,他们每人一年有8000~10000元工资,平时上山巡护,还可顺便捡拾野生菌、干农活等,人保财险迪庆分公司为其中3147名出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态护林员办理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人均投保20万元。在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中,中国人寿迪庆分公司为挂钩帮扶的3个自然村11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提供了人均2万元的意外身故残疾金及5000元的意外医疗金、6000元的住院医疗补贴。

万众一心挖穷根

迪庆州的春天姗姗来迟。时至4月中旬,州府所在地独克宗古城里的柳树才冒出些许嫩芽,这里夜间气温徘徊在摄0度;记者7天采访所至之处,举目可见皑皑白雪、银装素裹的雪山,迎面吹来的风中裹挟着刺骨寒意。在这个“猫冬”成习俗的地方,今年却人勤春来早:在澜沧江、金沙江两岸的低海拔地区,村民们正忙碌着给葡萄园松土、施肥、灌水,斑驳陆离的葡萄藤曼上长出了油绿的新叶。仅在这两条大江的两岸,迪庆州各族群众已种植优质酿酒葡萄近2万亩,建成中国第二大冰葡萄酒原料基地。在中海拔地区的山峦间,村民们犁开刚刚解冻的土层,挖沟、开墒,不误节令种上各种中药材。如今,迪庆州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0余万亩,成为云南也是全国的名贵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在高山草甸间的一块块农地里,青稞已扬花吐穗,村民们正抓紧后期管理,使其颗粒饱满,丰收到家。如今的青稞,已不仅仅是藏民的口粮,还成为迪庆高原特色商品如青稞酒、青稞糕点的重要生产原料,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已达20多万亩......

人勤春来早,是众多农业产业化企业驱动使然,是万千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心情急切使然。在迪庆州近年兴办起来的数十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征程中,总能听到金融全程助力、帮扶的动人乐章。

维西县塔城镇启别村如今成了一个大工地:从镇上通往村里的3公里多狭窄土路正在拉直、加宽、硬化;村里上百户藏族、纳西族、傈僳族人家都在忙着装点院落,美化房屋外墙;村里村外的沟渠两侧、池塘周围、道路旁,正在种植各种花木......这个村“哈达农庄”总经理和绍辉笑盈盈地说:“下次来就别住宾馆,就住在我们农庄里的民宿吧,纳西族四合院、藏族的藏式楼房、傈僳族具有干栏式特点的民居,随你们挑选。吃的,是农庄养殖场养殖的生态猪、鸡;喝的,是农庄酒厂酿制的上好冰葡萄酒。白天,你们可到对面不远处的山上观赏滇金丝猴;晚上,就在农庄的大场院里与村民们一起唱歌跳舞。”原来,哈达农庄正向一个乡村旅游企业过渡。

4年前,启别村哈达组纳西族村民和绍辉学习外地经验,邀约村中50户农民建立起葡萄种植合作社,缺乏资金成为前进路上的一大拦路虎。维西县农业银行领导敏锐看到,这一合作社如办得好,将在发展当地经济、帮助村里及其周围村落建档立卡户脱贫上发挥重大作用,及时前往出谋划策,建议合作社拓宽融资渠道,构建新的企业模式。和绍辉听取农行建议,将农户的160亩耕地折价入股,占35%的股份,其余资金向银行借贷,合作社由此成为股份公司。2016年,公司决定将过去单纯买原料葡萄,改为自己酿酒加工出售。农业银行论证后认为此路可行,很快办理完3000万元的贷款,一座年产70吨冰酒的酒厂建成,生产的冰酒很是畅销。随着葡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酒厂规模已远远适应不了需要,去年秋,农业银行又发放酒厂扩建资金4000万元。记者来到哈达农庄采访时,酒厂已经扩建完毕,一条酿酒生产线正在试运行,车间内几十个硕大的贮酒罐引人注目,生产规模扩大至年产300吨。如今,哈达农庄的固定资产已达9000多万元。农庄严守信用,与农业银行建立起良好的银企关系。

哈达农庄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多大作用?有数字为据:作为哈达农庄股东的哈达村民小组50户人家,早已全部脱贫,其中包括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庄采用公司为农户担保等形式,从资金、种苗、技术等方面,扶持托洛顶村80户傈僳族农民、肯次布村140多户纳西族农民种植葡萄,并全部以保护价收购。农户种植一亩葡萄年可获纯收入4500多元,从而带动了近百户贫困户脱贫,更多人家走上富裕之路。

在迪庆州,要说葡萄酒的生产规模,当数建于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内的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这家公司已跃升成为云南最大的葡萄酒、青稞干酒生产基地,也是最先进的葡萄酒、青稞干酒产品研发基地。在公司依山而建的地下贮酒库——“马桑酒庄”里,我们看到了陈列其间的4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的产品,几乎全是中、高档酒,每瓶售价大多在98元至1680元,还有少量高档产品售价突破了2000元。在通往贮酒库100多米长的隧道两侧,悬挂着公司在国际国内各类葡萄酒大赛中荣获的70余项奖状、奖牌,其中不少含金量很高,如公司的“香格里拉”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16年荣获国家首家葡萄酒生态原产地产品认证、2019年荣获云南省绿色创新20佳企业称号、今年3月参加第十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荣获三个金奖一个银奖。在两个空间巨大的酒窖里,排列整齐的5层鋼架上,码放着数千个贮满葡萄酒的橡木酒桶。据说,公司聘请而来的法国、澳大利亚酿酒专家都深感惊奇:1848年,一位法国传教士带来种植于德钦县茨中村的几株葡萄树,竟会启发中国边远地区人民在高原上发展种植出如此规模的葡萄园,并生产出各种风格独特的葡萄酒。

其实,每一个成功企业诞生之初都是难产儿,都是呱呱坠地来到人间,香格里拉酒业公司也如此。创建伊始,建设酿酒生产线耗去了大笔资金,其后向农民提供葡萄种苗、从国外购买橡木酒桶、收购葡萄支付农民货款......每一笔都是相当数目的资金,流动资金捉襟见肘成为常事。其实,以“立农为国,立行为民”为使命的农发行早就关注这一企业,双方接触后一拍即合。农发行迪庆州分行经过调研,根据对方流动资金需求特点,发放了5000万元农业产业化企业二年期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并指定一名信贷员联系该厂,如企业需要其他贷款时灵活解决。自2005年发放首笔贷款至今,香格里拉酒业公司已累计使用流动资金6.04亿元。谈及此,公司财务总监粟远臣心怀感激:“农发行每次贷款都是上门服务,贷款抵押登记、评估费用都由银行承担,仅此一项每年就为企业省下近10万元。”

在农发行的倾心支持下,香格里拉酒业公司快速发展,企业总资产达4.39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年上缴税收2000多万元。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经营模式,与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种植购销合同,实行统一培训、种植和保护价收购。 不少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实现了企业和农民双赢。到去年底,公司仅在德钦县就发展种植葡萄13850亩,当年收购葡萄5594.7吨,农民增收3471.2万元。

金融服务的神奇力量,使昔日一个个山里穷娃变成腰缠万贯的大老板,这些大老板又借用这一力量,通过兴办农业产业化企业,滚雪球般带动更多的贫困农民同奔致富路。在维西县康普乡政府所在地,信心满满的伟宏农特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卫红领着我们参观刚刚落成的集收购、加工、贮藏、销售为一体的中药材、核桃仁生产基地。这一基地占地43.7亩,在山谷陡峭的澜沧江畔开辟出如此大的平缓场地,殊为不易;建筑面积上万平米的各类建筑,仅用7个月就建成,令人惊奇。“项目选对头,资金有保障,工程建设哪有不快之理。”李卫红颇为自豪地说。他的话语,引得在旁的维西县人民银行行长张锡峰频频点头。李卫红说:“在建设资金中,有800万元是从农信社贷的5年期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新基地建成后,药材、核桃经过初加工后再出售,利润可比原来单纯买原料增加三成以上,不用几年就能还清贷款。康普乡农信社主任和春华笑着说:“你们公司是信用社授信的A级企业,信誉一直都很好。目前,社里正在研究你们报来的再贷款300万元的申请,估计不久就会审批下来。”

问起公司为何起“宏伟”这个名字?李卫红毫不讳言:“一是用我名字的谐音,二是寓意公司前途伟大、宏远。”看着这个精气神十足的总经理,谁会想到十几年前他还是一个家徒四壁的穷光蛋。

李卫红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初中毕业就辍学在家,少小年纪开始为生活打拼,做小生意、帮人开拖拉机、卖兰花,凭着勤奋与聪颖,终于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维西有着独特的气候、土质条件,加之森林密布,中药材众多,是享誉全国的中药材之乡。瞄准这一点,李卫红于1996年邀约村中农户,成立了卫红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年就得到农信社30万元的贷款,以后,农信社不断支持他,特别是每年秋季中药材集中收购期间,农信社的贷款总能及时到账。渐渐地,原来的合作社已容不下他宏大的心,2019年伟宏公司成立,企业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他在扩大经营规模中也探索出资金入股分红、土地流转收益、订单农业、就业和产业扶贫4种既助推脱贫攻坚又促进企业发展的新模式。公司采用4种模式帮扶的农户计1393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050户。

在金融之力助推下,一个个农业产业化企业在迪庆高原涌现,搞活了藏区经济,也带动了大批农户脱贫致富。

一腔热忱真扶贫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我的父母、兄弟姐妹至今还生活在高寒缺氧的穷山沟里,过着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日子,我能无动于衷吗?”说出这番话时,农发行迪庆州分行行长蒋正平眼中露出动情的光芒。无独有偶。记者采访农信社迪庆办事处主任孙绍先时,他也讲出了同样的肺腑之言。这两位金融单位的负责人,均出生于迪庆高原的普通藏族农家,通过勤奋读书走出大山,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家乡,从银行最基层的岗位干起,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对于父老乡亲长期遭受的贫困之苦,他们有切肤感受;对于党中央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他们发自内心的拥护。正是在这样一批金融干部的引领下,他们所在单位均成为全州脱贫攻坚的主力。截至2018年末,农发行迪庆州分行各项贷款达37.45亿元,占全州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5.42%,在全州金融机构中排名第三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3.42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89.23%,占全州精准扶贫贷款的65.90%。坚持“做小做散做微”信贷投向的农信社迪庆办事处,也交出了骄人的业绩单:2018年,累计发放各类贷款31.94亿元,其中累计发放农户贷款18.23亿元,占全年累放数的57.08%,存贷款市场份额均保持全州第一;到2018年末,涉农贷款余额41.76亿元,占比高达81.47%,较同业水平高出8.6个百分点。蒋正平、孙绍先所在的单位,连续3年被上级行评为优秀单位,蒋正平还荣获了“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一腔热忱真扶贫。资金实力雄厚的国家四大行尽展身手,各具特色的商业银行也不甘示弱。在四大行等各家金融单位的贷款支持下,加上国家各种资金的注入,迪庆州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澜沧江流经迪庆州河段上,两座百万千瓦级的大电站已建成发电;在金沙江河段上,一座百万千瓦级的大电站成功实现截流,目前正抓紧施工。从2017年至今,工商银行就为全州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注入资金14.5亿元。过去从州府通往维西、德钦的车程需要大半天时间,冬季经常遭到大雪封山的阻隔,夏季则不时被泥石流阻断,如今修通了二级公路,一个个超长隧洞避开了危险路段,车程均缩短至3小时内。今年底,高速公路将通到迪庆;明年底,迪庆将开通动车……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起一个个助推脱贫攻坚的大平台,而那些各具特色的金融惠农产品和因地制宜创新的扶贫方式,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迪庆高原的万千农户。目前,工行的“融e购”、农行的“e农管家”、建行的“善融商务”、中国银行的“公益中国”4大商务平台均向迪庆州敞开大门,将州内农特产品源源销往全国。富滇银行的“富滇扶贫贷”“金果贷”“金蔬贷”已进入千家万户,贷款从支持特色产业为核心,延伸至生产保障、物資供销渠道、运输道路建设等领域。截至2019年3月末,富滇银行香格里拉分行贷款余额达17.89亿元。去年该行被总行确立为深度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示范行。邮储银行香格里拉市坛域支行打造的“政府主导、企业担当、银行支持、建档立卡参与”的产业扶贫体系,去年带动2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进入迪庆州时间较晚的渝农商村镇银行,也在短短两年间使用了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3600万元。

在刚刚实现脱贫摘帽的德钦县,走上致富之路的各族群众争相传送着农行真情助推脱贫攻坚的故事。德钦县海4290米,是云南省海拔最高、氧气最稀薄、紫外线最强的地方,农行省、州、县三级行均将结对帮扶的对象选择到这个县,与该县最为边远和贫困的佛山乡、羊拉乡、燕门乡的4个行政村,与139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象。从2015年结对帮扶以来,省行9位行领导、省州两级行21名处级干部,均深入挂钩扶贫农户家调研,实打实帮助脱贫。农行从基层实际探索出的“尊重民意、顺势而为,产业扶持、精准推进,特殊困难、精准资助”策略,实施后已大见成效。4年间,省分行累计无偿投入扶贫资金213万元,其中先后两次出资50万元,帮助挂钩村成立了两个产业合作社,为建档立卡农户每户出资9000元入股。目前,两个合作社已累计分红72.8万元,挂钩贫困户人均收入均达到万元。

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岂只在强化金融政策引导、金融工具使用以及督促指导等方面,迪庆州各金融单位都按人行迪庆州中心支行要求,派出了一批政治素质高,群众工作能力强,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干部,深入挂钩点驻村帮扶。他们的感人事迹,同样令人称道。

去年被评为德钦县“扶贫优秀干部”的张俊才,是人行迪庆中支党委宣传群工部部长。2016年2月,他被派往条件艰苦的德钦县奔子栏镇达日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3年来,他扎根达日村,带领群众苦干实干,探索出一条脱贫发展之路。去年,达日村人均收入5100元,建档立卡户全部提前脱贫。记者4月18日见到张俊才时,他的身份已变为维西县白济汛乡共乐村扶贫工作队长,转战扶贫新阵地才3天,张俊才带着人行迪庆中支新派下来的两名年轻人,走访了共乐村的4个村民小组。

“当年派你到德钦驻村时,你有没有想法?三年过去了,为什么又到维西来扶贫?”记者提出一个个问题。

“我是土生土长的德钦人,对家乡很有感情,一直想帮助父老乡亲们做点什么,加之我是藏族,在这里做扶贫工作没有语言障碍。总之,下派扶贫于我很合适,领导给我谈话后,我没说什么就下来了。至于来到这里,是因为维西县的脱贫攻坚今年到了总攻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我对扶贫工作很熟悉,容易上手,是我主动要求再干一年的。”张俊才轻描淡写地说。

在张俊才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达日村藏族村民此理因车祸致残,患小儿麻痹又离婚在家的女儿干不了重活,孙女年幼还在读书,这个3口之家成为全村的特困户。张俊才经多方协调,帮助此理一家解决了铺面资金困难,办起了小卖部和烧烤摊,去年仅烧烤一项就收入2万多元,全家顺利脱贫。达日村气候燥热,盛产黄果,但村民没有商品意识,除部分自吃外,其余都自长自灭。为了培育村民的商品意识,张俊才每次外出开会或休假回家,家用小车的后备箱里都装满了黄果,有时卖不完就动员自己的朋友、同事买,回来后将钱如数交给农户。“黄果在城里很值钱”的消息一经传开,加上张俊才的细致工作,达日村黄果生产合作社应运而生......

握着张俊才很有力道的手,看着这位充满活力而又机敏的中年人,我们祝愿他在维西县的脱贫攻坚中创造出新的业绩。

像张俊才这样扎根一线、成绩斐然的扶贫干部,在迪庆州金融系统中并非个例。农发行迪庆州分行办公室行政经理吉称,被派往有“云南北极”之称的德钦县羊拉乡甲功村担任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3年期间很少回家,开着自家车在村里工作时经历了多次车祸危险。去年11月,上游白格堰塞湖洪流过境,甲功村遭受严重损失,在外开会的吉称心急如焚,在被江水冲毁的道路废墟中艰难跋涉,历经9小时步行赶回,与驻村队员一起带领群众抗灾救灾。农行迪庆分行原副行长、纪委书记高学民,退居二线后主动要求到羊拉乡羊拉村做扶贫工作,他调查形成的72户建档立卡户的完整资料,为全行助力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他四处托人,帮助挂钩的托顶达瓦在州府找到一份保安工作,更是在村中传为美谈。建行迪庆州分行高级专员和晓明扎根村中,依靠双脚走访了99户贫困户,从一点一滴做起,为他们办实事。他请来技术员。为100多农户当家人传授中药材种植技术,扶持村里发展中药材种植业;他多次深入农家,苦口婆心劝说,成功规劝3名辍学在家的少年重返校园……

脱贫攻坚,迪庆州金融系统贡献了力量,也在这场大战中锤炼了队伍。“下一步,我们还须更加努力,争取在夺取全州脱贫攻坚最后胜利和建设全国最美藏区中建功立业。”曹立鹏如是说。

猜你喜欢
迪庆贷款农户
迪庆州推进涉藏地区和谐繁荣发展实践经验研究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迪庆州喜迎党的二十大 优秀美术作品选登(一)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云南迪庆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研究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迪庆藏族歌舞内容和形式演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