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十三世纪意大利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现象

2019-07-08 03:16王臻
北方文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意大利诗歌文学

王臻

摘要:语言是在变化中发展的,历史上,意大利语曾经历过长时间的“零散期”。作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但丁通过文学作品阐述了自己的语言观,论述了统一语言对民族发展的意义,从而对意大利语的诞生和语言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从十三世纪起,意大利不同诗派的诗人也开始探究诗歌中的语言问题。本文将从文学诗歌的创作角度探析不同诗派的语言观点,以期了解十三世纪意大利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现象。

关键词:十三世纪;意大利;文学;诗歌;语言

从公元五世纪到十世纪,历经五百年的时间,意大利对拉丁语和俗语进行了区分。伴随着语言问题的出现,意大利学术界进行了关于如何确立民族文学语言、标准意大利语的规范框架等一系列问题的大讨论。“意大利语之父”但丁认为,要通过文学作品中语言的“俗语化”来让更多人了解文学中的语言,从而确立统一的语言。十三世纪,不同诗派的诗人也开始探究诗歌中的语言问题,通过对诗歌文体、韵律和语言的选择与对比,推动诗歌中语言的发展,对之后意大利语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但丁对文学语言的论点

1304-1305年,但丁用俗语撰写了De vulgari eloquentia(《论俗语》),这是有记载的最早的一部用拉丁语撰写的有关意大利语及其文体的著作。在《论俗语》中,但丁详细论述了俗语的优越性,他强调阅读文学作品不应只是贵族的“特权”,要让更多平民也参与阅读,促使文学普及化,通过文学作品肯定民族语言及形成标准意大利语的必要性。因此但丁认为,作家在民族语言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俗语会为文学注入新的力量,根据各地方言的特点,他把意大利全国的方言分成14种,这对解决意大利的民族语言和文学用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除《论俗语》外,13世纪也有其他几部意大利语著作,如彼特拉克的《歌集》,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尽管现在看来,但丁关于语言形式的论述已略显老旧,但语言是某种文化身份的认证这一点却是不变的。但丁关于语言的论述对意大利文学语言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些文学语言在此后的很长时间内都保持着生机和活力。

二、但丁对俗语的选择

十三世纪的意大利,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这也势必造成了语言的碎片化,通俗文化的创造地并不集中,往往分散在意大利的不同地区。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意大利的语言是零散的,直到十三世纪末,都没有出现任何一种能使全体公民信服的俗语。

在运用俗语进行文学创作前,但丁也在拉丁语和不同地区的俗语间进行了比较与选择。最初跟意大利语一同呈现在他面前的其实是两种语言,即法国南部居民常用的普罗旺斯语和法国其他地区居民使用的法语。这两种语言分别用oc和oil表示肯定,而意大利语则用sì表示肯定。但丁知道这三种语言间的相似性,同时对它们进行了区分。但丁认为,意大利语、普罗旺斯语和法语跟拉丁语有很大的不同,可以将它们称为“俗语”(vulgares),也就是说它们是由人们在日常交往对话中自发形成的语言,并非刻意学习所得。相比之下,拉丁语只能被少数上过学、接受过相关教育的人掌握。

三、《梵蒂岡拉丁语3793歌集》

与文学作品相比,这一时期意大利诗歌得到了发展。在这一领域,但丁先于其他诗人发现了韵律诗。十三世纪,新温柔体派诗人与其他诗派诗人进行的与诗歌韵脚的结尾诗节有关的争论和交流,也都被详细记录在手稿簿中。

但丁在13世纪意大利抒情诗集中所采用的内容和结构都与目前存留下来的《梵蒂冈拉丁语3793歌集》十分相像。这是意大利旧诗歌中流传最广、最重要的一部歌集,以抒情诗和南部诗人的十四行诗为开篇,由托斯卡纳地区作者的作品构成,这些作者大多来自卢卡(Bonagiunta Orbicciani)、阿雷佐(Guittone)、比萨(Panuccio del Bagno)和佛罗伦萨(Chiaro Davanzati)。第一作者是西西里公证员贾科莫·达伦蒂尼,他用拉丁语进行了诗歌的创作。

这部歌集被收藏于梵蒂冈宗座图书馆中,共分为两个篇章,第一篇章是大量的抒情诗歌,第二篇章则是十四行诗,共有一千小节。作者对两个篇章的韵律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开篇是西西里学派诗人的旧式韵律结构,中间部分是西西里学派的继承者托斯卡纳诗派的韵律结构,最后以新温柔体诗派结构为结尾。第一作者的身份决定了贾科莫·达伦蒂尼学派领袖的地位,从而被13、14世纪的其他诗人追寻。

四、十三世纪意大利诗歌的流派及语言

诗歌是宫廷抒情诗的一种主要文学体裁,它在普罗旺斯蓬勃发展,随后传播到法国、加泰罗尼亚、德国和意大利。

与抒情诗这类从普罗旺斯引进的韵律诗不同,十四行诗是由西西里诗派内部创作而成的,有极大的可能是西西里诗派的资深诗人贾科莫·达伦蒂尼创造的,因此十四行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意大利甚至是整个欧洲的财富。

抒情诗(canzone)与十四行诗(sonetto)都可以将诗歌文体用于乐诗中,普罗旺斯抒情诗也可以用来谱曲和演唱,而西西里诗派的诗歌是由单独的词汇构成的,因而抛弃了普罗旺斯抒情诗的表现效果。它的优势在于,纯粹的文学创作很好地保证了以创作爱情主题诗歌为主的作者情感的把控,并没有为了渲染感情而刻意营造矫揉造作的表达效果。从西西里诗派到彼特拉克时期,直到贾科莫·莱奥帕尔迪时期,这都是西西里诗派的一种传统表现特征。

13世纪末,吉多·卡瓦尔康蒂和但丁在诗歌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1250年,腓特烈二世逝世,他的继承者Manfredi没能守住南部的王国。施瓦本王朝的统治被贝内瓦托战役(1266年)中的战胜者——由查理一世统率的法国安杰文所取代,伴随着新的统治者的到来,西西里诗派宣告终结。

随后,托斯卡纳大区的一些手稿传到了南部诗人的手中,为了能超越范本,南部诗人常在模仿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编纂。模仿并不意味着文学语言的全盘托斯卡纳化,一些南部方言也渗透到了佛罗伦萨的文学语言中并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比如在条件式中用saria来代替sarei,或是用nui来代替noi。

我们不能把西西里诗歌的诞生与适合作为书面交流的语言的诞生混为一体:在腓特烈二世的宫廷内,西西里方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只用在抒情诗中而不会涉及到其他领域。这种情况说明了抒情诗中所使用的西西里语和用于日常交流的口语的不同;尽管托斯卡纳诗人已经将手稿语言托斯卡纳化,但是13、14世纪意大利南部诗人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西里语的影响。

五、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北部地区文学语言的“法语化”

在其他文化中心的地理分布方面,意大利北部几乎可以被看作是法国的一个省或是另一个普罗旺斯,这个地区的作家常用法语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Martin da Canal在威尼斯用法语撰写了一本关于威尼斯历史的书。1298年,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热那亚的监狱里向来自比萨的鲁斯蒂谦(1284年比萨与热那亚开战,比萨战败,鲁斯蒂谦被敌方俘虏,一直被困在热那亚的监牢里)口述了他在遥远的东方大陆上的亚洲之旅,鲁斯蒂谦便用法语执笔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十四世纪后,在意大利北部的一些图书馆里,比起拉丁语的书籍,收藏了大量用法语或俗语撰写的作品。在意大利的北部,也有许多出生于普罗旺斯或意大利的诗人用普罗旺斯语进行抒情诗和讽喻诗的创作。

六、结语

在標准意大利语确立前,意大利学术界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关于语言问题的大讨论。现代意大利语奠基者但丁认为,要让民众了解语言、规范语言,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统一语言的重要性。通过文学作品中语言的“俗语化”来让更多人阅读文学作品,了解文学中的语言,从而逐步确立统一的语言。在但丁的引领下,十三世纪,意大利不同诗派的诗人也开始探究诗歌中的语言问题,通过对诗歌文体、韵律和语言的选择与对比,不断进行简化和革新,推动了诗歌中语言的发展,对之后意大利语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Elisabetta Sergio.Storia della lingua italiana[J].Grammatica Pratica edizione mista,2010.

[2]Francesco Bruni.Litaliano letterario nella storia[M].Bologna, il Mulino,2002.

[3]李宝贵,史官圣.意大利语言政策的演进及其特点[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1月.

猜你喜欢
意大利诗歌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意大利面“变魔术”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诗歌岛·八面来风
意大利
我与文学三十年
前人栽树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