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育人现状研究

2019-07-08 03:16张妮
北方文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发展历程途径

张妮

摘要:文化是体现综合国力的因素之一。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积极发挥文化育人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对文化育人内涵的理解,梳理其发展历程,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对于推进文化育人创新发展、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具有 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文化育人;内涵;发展历程;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文化育人工作得到长足发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深入探讨高校文化育人的内涵和规律,是当前推进其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文化育人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人类塑造文化而文化影响人。文化的内涵丰富,广义上可包含人对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实践影响,形态上可包含精神、制度和物质文化。其具有实践性,要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具有创造性,融入人本质的创造性的特征;具有属人性,依赖于人类而存在。因此,文化通过塑造人、推动社会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文化育人是文化功能实现的方式,是以文化渗透的方式,影响人灵魂的深处,指导人的行动,从而促进人的发展。文化育人的目标是实现人思想观念从认知到认同、到理想升华、到行为外化的转变,在我国的国情下具体为:培养社会主义道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文化自信,因此文化育人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之一。

高校的育人过程实际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1]。文化育人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是充当知识育人的补充者,而是教育的目的之一。高校的文化育人,是用文化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学生高尚的品格。因此,高校的文化育人基本内涵就是通过大学文化“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和谐、健康的发展”[2]。高校构建育人模式时,应帮助学生形成求真、积极、开拓的科学和人文精神,这对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将也产生持续的积极意义。

二、高校文化育人发展回顾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各方对高校科研的重视与日俱增,尤其对科研成果转化的功利化追求导致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成为重点,高校的文化育人功能被逐渐淡化。回归高校育人功能,已是当务之急。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文化育人的作用,根据不同时代背景给予相应的支持,我国的高校文化育人因此经历了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青年大学生年龄结构复杂、经历各异,且办学条件有限、物质匮乏,他们格外关注精神世界。为了满足青年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国家开始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加强艺术教育、培养文艺人才,另一方面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展现时代风貌。

20世纪80年代,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3]素质教育的概念被提出,围绕素质教育是如何提升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思考,第二课堂因此应运而生。第二课堂指教学计划之外的有意义的课外活动,除了知识性和学术性外,它还广泛的包括文艺性、公益性、健身性的实践。在各部门的支持下,高校实践育人的风潮开始,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个人素养。

1990年4月,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首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肯定了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在这之后,《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相继制定,指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校园文化要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发挥育人功能。21世纪初,培育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成为高校文化育人的主旋律。各高校开始通过制定大学章程,提升教育管理、规范文化育人。在制度的指导下,各高校确定了校训、校歌,引导培育积极向上的校风、教风,以培育大学精神。

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明确:“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4]文化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的地位得以确立。

三、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途径

随着近年文化育人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大学文化的功能得到全面的发挥。文化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手段,在大学生成长成材过程中不可或缺。然而受经济至上、科研至上等偏激的追求影响,高校文化育人过程中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难落实、整体合力不足等问题。如何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更好的结合,整合社会各方力量,落实文化育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文化育人涉及文化、教育和人,要實现其功能,必须从各个领域出发寻找存在问题。文化方面,由于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思想观念受到外部庸俗文化的冲击,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教育方面,高校对于文化育人不够重视、相关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不足,导致文化育人动力不足。在人员方面,部分教育者自身信念不坚定、教育理念和方式落后,不能正确的引导青年学生。

在现有条件下,要持续有效推进文化育人工作,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需要从坚持文化育人原则、完善文化育人方法、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三方面入手,探寻具体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它的核心和灵魂就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文化育人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其过程还必须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包括学生思想政治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价值规律和教书育人的实施规律。

文化育人需要把握准基本原则和规律,还离不开各种载体和对应的实施方法。将育人与日常学习生活、校园环境结合,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化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是隐性的文化育人。隐性育人要充分探索可用资源并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增加对学生的影响,从而发挥作用。在学校特定场所和场合,用感染、熏陶、约束、激励等方法,通过让学生感受到大学精神,使他们受到教育,从而自觉的以大学精神约束和激励自我,是显性育人。显性的文化育人,由于其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受到各方越来越多的重视。

文化育人涉及方面广泛而复杂,要有力落实,需协同各方面作用。狭义上的协同,文化育人要结合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将文化育人融入校园和社会各方面建设中。广义上的协同,文化育人要结合环境要素、客体和主体三个方面,除校园和社会育人阵地建设外,还要充分调动教育者的引导力和学生的自主发展力,打造协同育人构架。

四、结语

文化是人生存中不可回避的元素,其对人的影响客观存在。当代全球化深度发展,导致社会环境复杂化的因素剧增,大学生接触到的文化良莠不齐,为高校文化育人提出了挑战。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如何能保持文化育人的活力、发挥其作用,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值得长期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

[2]韩延明.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J].教育研究,2009,4.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0.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新华社,2016-12-8.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发展历程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技术文化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