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书院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状况

2019-07-08 03:16寇祥香
北方文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发展状况产生原因书院

寇祥香

摘要: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书院产生于唐末,兴盛于宋,明清时期广泛普及。作为官学的重要补充,书院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年之久,最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存在了一千多年的书院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关键词:书院;产生原因;发展状况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书院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并以其独具特色的管理及教学对我国古代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探讨古代书院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状况意义重大。

一、书院产生的原因

作为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教育教学的场所,书院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是书院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朝处于发展的鼎盛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为书院的创办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另外,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改善,出现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力,此时朝廷又大力提倡科举取士,这些剩余劳动力便把读书做官作为他们生存与发展的另一重要途径,为书院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源远流长的私学传统

创办私学这一传统历史悠久,私学始于春秋时期,其中以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1]秦朝虽曾采取了短暂的“禁私学”的文教政策,但秦代后私学迅速恢复与官学并进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汉代时,私学以书馆、经馆的形式开始普及。战国时齐国建立的“稷下学宫”实现了私学向以后的书院制度的过渡。可以说,源远流长的私学传统对书院的产生有直接的影响。

(三)官学衰落,士人失学

“安史之乱”摧毁了唐朝的盛世,曾经的辉煌盛况一去不复,社会秩序紊乱,战火不断,严重阻碍了唐朝教育事业的发展。官学衰落,士人纷纷失学,学者们求学心切而又没有适当的求学之所。因而一些好学之士便受佛教禅林的启发在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修建书院读书讲学。这便是书院的前身,此举不仅满足了广大士人的求学之需,并起到了填补官学空白的作用。

(四)佛教禅林的影响

佛教禅林对书院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唐代由于统治者的支持,逐渐兴盛起来。作为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禅宗被普遍推崇。禅宗的修行宗旨追求一个“静”字,对修行者的专注程度和修行环境都要求极高。因此,佛教徒们往往选择在风景优美的清净之处建立禅林,在此坐禅修养、讲授佛经。书院也大多设立于名声之地,显然是受了佛教禅林的影响。其次,书院的许多教学和管理体制也是在禅林清规的刺激下而产生的。如:书院的职能是集教学、藏书及学术研究于一体,这与禅林的职能也存在异曲同工之处。此外,佛教高僧在讲经说法时通常采用升堂讲说、质疑问难的方式,这对书院的教学活动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

二、书院的发展状况

书院在我国古代的发展经历了唐朝的萌芽、宋朝的兴盛、元朝的初步官学化以及明清的曲折发展直至消亡的过程。最后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在我国教育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的书院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一)唐朝书院的萌生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曾处于封建社会的繁荣期,其间经济、文化空前繁盛,特别是书籍的普遍刊印,为当时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貢献。书院一开始为皇家的藏书之所,如:唐玄宗时期的“丽正修书院”,这便是书院之名的最初例证。[3]逐渐地有两种场所被称为书院,一种是由中央政府设立的用作收藏、校对和整理图书的机构,而非教学机构,另一种是由民间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求学的地方。[4]据有关资料显示,唐朝末期在一些私人设立的书院中开始出现了授徒讲学的活动。

(二)北宋书院的兴起

北宋王朝实现了国家统一,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士人向学,然而在建国之初,朝廷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兴办学校。因此,宋初官学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为了满足广大士人读书的需求,一批由私人自费创办并得到朝廷支持的书院便产生了,并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发展壮大。在这一时期还涌现出历史上著名的六大书院。

(三)南宋书院的繁荣

南宋堪称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由于国力的衰微,从中央到地方虽都勉强设学,学校大都有名无实。于是,私人讲学活动又开始活跃起来,使书院的发展达到空前繁荣。这一时期,不仅书院的数量多、规模大,且组织更加严密,制度也趋于完善。另外,由于当时理学发展成熟,各派学术大师为了传授自己的学术主张积极创建书院开展讲学活动。再者,著名理学家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也促进了南宋书院的勃兴。加之当时统治者开明的文教政策和宽松的政治环境,并通过题写匾额、赠送书籍及赐予学田等政策鼓励书院的创办,书院的发展达到极盛,但由于官府逐渐加强对书院的管理,书院开始出现官学化的倾向。[5]

(四)元朝书院的官学化

元朝时期,统治者采用提倡开办书院的政策,促进了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6]因而,元代书院较前代又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此时,书院不仅数量有所增加,而且分布更广,其主要功能为完成汉化、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虽然元朝继承了前代书院自由讲学的传统,对书院采取保护、鼓励政策,使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统治者在积极提倡办书院的同时,通过官府委派山长、划拨学田、分配书院学生做官等措施加强了对书院的控制。此后,官学化的倾向在书院的发展中显现出来。

(五)明朝书院曲折发展

明代的书院时兴时废,明初由于重科举,士子在官学待遇很优厚,使得很多人已不再热心于书院,此时,书院的发展态势进入低谷期。到明中期,由于王阳明、王守仁等人的努力,使书院得到短暂的发展,但是到明后期书院曾遭遇四次被禁毁的厄运,使天下书院遭受了空前的浩劫,书院曾一度沉寂。自成化后,由于王守仁、湛若水等理学大师的讲学活动的盛行,书院得发展开始逐渐恢复,到嘉靖年间书院趋于兴盛。到了明朝末年,影响最大的书院是东林书院。东林书院不仅是当时的政治活动和学术交流中心,也是教育和思想舆论的场所。明朝虽然书院遭屡次摧毁,但始终不能阻止书院发展的脚步,数量远超前代,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尤其是讲会制度的确立,书院的开放性加强,扩大了其社会影响。

(六)清朝书院的消亡

清朝书院的发展处于日渐消亡的过程,由于官府的严格控制,书院官学化日益加深,甚至与官学无异。[7]清朝初期,为了压制舆论,统治者对文化教育采取了抑制的政策,此时的书院基本上处在停滞状态。但不久,清政府对书院由消极的抑制转为积极的控制,使元代以来逐渐加强的书院官学化趋势得到极大的发展。这一时期,书院设立于省会,由封疆大吏所控制,由清朝政府拨给经费,教师也从官员中选取,与官学相差无几,书院逐渐丧失了其独立性与自主权。另外,当时科举考试制度日趋完善,书院成了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的学习场所,变成科举的附庸,逐渐背离了书院开办之初学术自由的初衷。和其它封建教育形式一样,书院最终也被近代新的教育体制所取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下令将各州县均改设为小学堂,各府厅及直隶均改设为中学,各省所有书院均改设为大学堂。至此,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存在了千年之久的书院退出了历史舞台。

书院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是我国教育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伴随着封建制度的没落,书院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在这一千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其灵活多变的办学模式、自由的学术风气,不仅推动了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对我国现代教学的发展仍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因此,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古代文明以振兴当代教育时,必须对古代书院的管理和教学经验加以扬弃,取其精华部分,作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凤娟,李平.论中国古代书院产生的原因[J].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1):90-91.

[2]刘迪,黄国飞.中国古代书院择址及其文化内涵探析[J].运城学院学报,2018,36(02):1-4.

[3]周楠淞.禅宗丛林制度对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8(13):239-240.

[4]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陈金肃.宋代书院教学管理制度探微[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2):120-124.

[6]鄧洪波.中国古代书院何以立稳脚跟?[N].深圳特区报,2018-08-09(B06).

[7]邓宏峰.中原古代书院发展的历史脉络概述[J].兰台世界,2012(24):46-47.

猜你喜欢
发展状况产生原因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白鹿洞书院记
我国互联网+环境下内容产业发展态势研究
萍乡市油茶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